分享

“非专业”示范课(日韩漫记之三)

 学亮书屋 2022-09-14 发布于湖南

正在工作的导游李小姐

“非专业”示范课

如果我问你两个问题:你知道垃圾需要分类回收吗?你知道垃圾如何分类回收吗?

你的答案会是什么呢?

我的答案,第一问是“知道”,第二问是“不知道”。

不过从日韩归来以后,第二问的答案似乎可以改作“不太知道”了,因为我对垃圾分类处理多少有了一点感性认识。这缘于导游小姐给我们上了一堂“非专业”的示范课。

导游姓李,是一个中日混血儿,丈夫也是日本人,有一个四岁的孩子,虽已三十五六岁,但保养不错,看上去还算年轻。她在北京读中学,东京读大学,汉语日语都不错,中国日本都熟悉,历史地理都知道,导游的时候喜欢引经据典,文化掌故更是张嘴就来,处处显示着一个职业女性的成熟、专业和干练,让人不得不佩服她确实有两把刷子。短短几天,我们从她嘴里还真学到了不少关于日本的知识。有时候她正滔滔不绝、天上地下地神导着,有团友老是有意无意把她往购物方向上引,她就会说,等我把正事给大家说完,再给你说吧!别把我的思路弄乱了!其认真、负责、敬业的劲头可见一斑,国内好多导游估计是没法比的。

那堂“示范课”,是在我们由滋贺县首府大津前往京都的大巴上完成的。根据我们的请求,李导以手中的矿泉水瓶为例,演示了日本家庭是如何处理垃圾回收的。

第一步,拧下瓶盖,撕下瓶身上的塑料标签。它们属于不同类别,回收处理方法也不同,所以必须分开放置,不能混在一起。标签其实很好撕,上面印有撕开标记,小孩子轻轻用点力,就可以撕开了。

第二步,用水把瓶子内部冲洗干净,并压扁它。对装过可乐、橙汁之类的瓶子,这是必须做的工作。道理很简单,如果剩余饮料干结在瓶子里面,以后清除它,就要多用好几倍的水,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至于压扁,是为了节省空间。

第三步,在家里分门别类归集好,等待合适的日子再送到小区集中回收处理。为什么不能随时送去呢?因为环卫机构规定不同日期回收不同种类的垃圾,便于集中处理,提高效能。何时回收何种垃圾,每个小区都有明确规定。

瞧瞧,程序、环节还是有点琐细复杂吧!一个废旧矿泉水瓶,也许需要两三次,才能把它全部送出家门呢!可这真能做得到吗?

李导告诉我们一点都不用担心,因为日本一直非常重视环境保护问题,把21世纪定位为“环境世纪”,颁布了《推行利用再生资源法案》、《推行分类收集及回收容器和包装材料法》等法律法规。日本从幼儿园开始,无论学校、社会还是家庭,除了不断进行卫生、环保、节约等方面的公德心和羞耻心教育,更重要的是手把手教会了孩子们如何处理垃圾废品,所以对今天的日本人来讲,建立一个“没有废料排放的社会”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也早就烂熟于心,习惯成自然了!

也许正因为如此,李导虽然不是专业人士,却能给我们上这一堂其实非常专业的环保示范课吧!

回国之后,有一天兴起,也想拿个矿泉水瓶子,来一次分类处理的实践试试。谁知我费尽周章,那标签竟然坚不可摧,横竖撕不烂,那瓶身也是软顶硬抗,此伏彼起,就是不肯当“阿扁”,弄得我最后兴味索然,只好直接一丢了事,心头却颇感遗憾。

对照日本不难发现,我们在环境保护领域,无论是立法还是教育,是生产还是回收,该做没做的大事小事实在是太多了

加油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