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树林

 学亮书屋 2022-09-14 发布于湖南

美不胜收的海陵岛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

红树林
 
离开海陵岛的前夜,师兄说:明天早上,建议你先去看看红树林湿地公园再走,不然会留下遗憾的。
我却颇有几分狐疑:为什么?它有什么特别的?
师兄说:那可是长在海里的树林;那可是为数不多的国家级湿地公园。
我不禁暗吃一惊:红树林长在海里?它是如何存活的?
其实,我很早前就听说过“红树林”。记得1993年冬季,因为工作原因,我常在长沙深圳间跑来跑去。有次就在深圳街头,看见了一处醒目的路标:“深圳红树林由此去”。
我估计,那应是一处比较特别的树林景观,却一点也没有动心。我来自武陵大山,住在岳麓山下,早就看惯了“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少看一两处红树林,有什么关系?
转眼28年就过去了,其间也曾到过好多滨海城市,像海口、三亚、舟山、青岛、厦门、秦皇岛、大连等,却一直不曾注意到:红树林是长在海里的!
我不觉来了兴致,决定接受师兄建议,看红树林去。
 
公园门口的石碑

第二天我们起了个早,师兄开车,载着我和师嫂,近七点就到了公园门口。其实没有门,似乎也不要票。停好车,没登几步,就上了海堤。
迎面是块巨型石碑,碑身上分两排刻着十二个大字:“海陵岛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黄底黑字,颇为醒目。
初看之下,还以为是启功先生手笔,只是那字体字形明显要壮硕许多;再看落款,原来是“爱新觉罗·启骧”。
师兄告诉我,启骧先生是启功先生的堂弟,同样是著名书法家。真没想到老皇家出了“书法双璧”呢!

南海中带有长长栈桥尾巴的老鼠山

越过不高的木质围栏,首先扑入眼帘的,是一大片低矮的绿色植物,密密实实铺展在脚下的海堤与远处的蓝天碧水之间。其间交织着几段黄色的木板栈桥,一直延伸到远处海中,那里有座小山。
师兄说:那是著名的老鼠山,栈桥就像它长长的尾巴。
那座山头小尾大,远远看去,真像一只老鼠蜷着身子,浮在海面,看起来惟妙惟肖,不愧为大自然的杰作。
只是近处那些树,虽然郁郁葱葱,个头却不大,矮的尺余,高的不过一两米,按我可怜的植物学知识,应该属于灌木丛吧。
于是我扭头问向师兄:说好的红树林呢?
师兄说:这就是呀!
我又吃了一惊:顾名思义,红树林应该是红色的,可眼前明明白白是一片绿呀?且所谓树林,也应如松如竹,高高大大,亭亭玉立,可以遮阴避日,让人穿行其下才对嘛!
师兄看出了我的疑窦,便忍不住大笑道:你这是典型的望文生义。红树林本是常绿小乔,只因长期受海水浸腌,富含单宁酸,树干被砍伐后,裸露处便会被氧化成红色,因此被称为红树林。
看来,我真是先入为主了。
 
这就是红树林

许是见我对红树林一无所知,又有几分求知若渴,当我们沿着栈桥,映着朝阳,往老鼠山进发的时候,热情的师兄便开始循循善诱,为我讲起红树林的种种传奇来。
师兄问:你一定听说过2004年底的印度洋大海啸吧?
我说:当然啦。它不是因为一次9.3级的强地震引起,后来波及到周边12个国家和地区,并导致23万人死亡和失踪吗?
师兄说:对呀!可当时印度有一个小渔村,离海岸只有几十米远, 172户家庭却幸运躲过了灾难,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为什么?因为海岸边长有红树林?想到我们正在看红树林,我心底灵机一动,却又将信将疑。
师兄说:对呀!红树林长在海岸滩涂上,葱郁茂密的枝体宛如一道道绿色长城,所以能够有效抵御风浪袭击。
我这才知道,红树林竟是自然界有如此神功的特殊“人才”,不由得衷心叹道:真不愧为“消浪先锋”也!
师兄却得意地说:岂止岂止!据科学家研究发现,凡有红树林的海域,几乎从未发生过赤潮,因为它每年每公顷能吸收150-250公斤氮和15-20公斤磷,能够有效地净化海水,所以被人赞为“天然的污水净化厂”和“海洋生物的伊甸园”呢!
我于是对红树林更加肃然起敬了。
 
热情的师兄与好客的师嫂
可我依然充满疑惑:红树林为何能够生存于海水,并有如此神技呢?
师兄便继续为我解说道:作为一种生长于海岸的潮间带滩涂上的特殊生态系统,红树林其实是大自然进化的产物。
原来,红树林能够生长于海水中,并非因为它喜盐;相反,正是为了抗争恶劣的生存环境,它才练就了种种绝技。
比如,为了对付海浪,红树林不会长得太高,而是尽可能多地从枝干上长出支持根,深深扎入泥滩,以保持植株稳定,同时还从根部长出许多手指状的气生根,露出海滩地面,等涨潮甚至被潮水淹没时好用来呼吸。它还把自己进化成了一台神奇的过滤机,其遒劲发达的树根不仅能从海水中过滤出淡水供树干使用,还能想方设法排出体中多余的盐分。
师兄告诉我:其中最有趣的,是红树林的“胎萌”。
我问:这是怎么回事?
师兄告诉我:为保证后代的成活率,红树林可是煞费苦心。因为树下土壤常被潮水淹没,种子有可能随水漂流入海;就是退潮时分,也有成群结队的螃蟹和螺,等着把它们作为美食。
我紧张地问道:那可怎么办?
师兄说:红树林可聪明得很!它们先在枝头把成熟的种子“抚养成芽”,等种子长出长达20-30厘米的胚根,才让它们从母体脱落到泥滩,并在几小时内迅速扎根,长成新的个体,就像高等动物的“胎生”一样。
那未能及时扎根在淤泥中的呢?我追问道。
师兄挥手向远方一指:它们可以随着海流在大海上漂流数个月,并在几千里外的海岸扎根生长呢。
师兄讲的故事真是让我又惊又喜,心想,这红树林也忒厉害了吧!

这便是“胎萌”
 
看着眼前的红树林,听着身边敦厚的师兄侃侃而谈,忆起我们当年的读研经历,特别是想到他多变且多彩的人生,我突然觉得:这师兄,不正是扎根南海边的一株红树林吗?
师兄姓胡,正宗长沙人,他以初中学历起步,先后攻读大专和本科,35岁时与我等同年考取研究生,成了中文系90级大师兄。
三年苦读后,我们好不容易留在了长沙,他却义无反顾东南飞,在南海边的某高校当教授和系主任去了。
又数年,依然不甘寂寞的他更以40多岁“高龄”自学法律,并考取律师资格证,从而摇身一变,又成了当地的大牌律师、咨询专家和全省“五五”普法高级讲师团的成员,其求变能变的能力,只让我等叹为观止。
好在六年前他已达龄退休,不然,真不知道他还会怎样折腾自己呢!

红树林湿地公园在海陵岛的东北部

这一次我本是路过,计划看他一眼就走,谁知却被他们夫妻俩坚决“截留”了。他们马上开始呼朋引伴,张罗起聚会来。
那天晚上,除了当地新交的兄弟,远在花都的李师兄也驱车数小时,专程赶过来,吃过晚饭又匆匆走了,让人好生感动。其他师兄弟姐妹散落国内外,无法与席,便只好聊以视频代聚了。
大家知道,这其中,只有同窗的情义!
令人惊异的是,到了师兄家我发现,已退休六年的师兄真的还在继续折腾自己。只是这一次,他已从当年苦学谋生用的中文和法律,演进为苦练高大上的琴艺了;不过其投入之状却仍如当年,简直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
其显著标志,是他不但几处住宅各备有一架钢琴,座驾上也有一架电子琴随时伺候着,可以走到哪,弹到哪!
我不觉在心底感叹:也许,这就是退休生活的样子吧!
见我也对钢琴感兴趣,师兄小心支起琴盖,决定好好来上一曲。有趣的是,师兄的琴艺虽已不错,可每当我拿起手机,准备拍段视频时,却马上紧张起来,找不到应有感觉了。
如是者三,我便只好笑笑,作罢了。
我知道师兄是个追求十全十美的人,比如,他之所以能绘声绘色、如数家珍般向我介绍红树林,平日也定是下足了功夫。
我只是没想到,退休了的师兄依然如此高标准严要求,见我欲拍视屏,便生怕人前人后留下瑕疵,非要做到尽善尽美不可。
这样的师兄,实在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一直学习下去!
想到这,我对师嫂说:给我和师兄来张合影如何?
师嫂说:你们往前走,我在后面抓拍。
我们说:好!
几分钟后,“咔嚓”一声,我和师兄在栈桥上的合影便定格在了手机上。
其远景,自然是蓝天、碧水、白云,还有那片神奇而又生命力无限的红树林。

想看师兄弟的正面照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