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汝窑,色相第一!

 云儿的天空 2022-09-14 发布于湖北

       鉴识汝窑,色相第一,次为工、型、质。

       据《陶说》:“后周柴窑,世宗时烧者,故曰柴窑。相传当日请瓷器式,世宗批其状曰:'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此为“天青”一词的由来。但柴窑的天青与汝窑的天青还是有较大的区别的。

       南宋人顾文荐的《负暄杂录》:“本朝以定州白磁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瓷,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此文中“本朝”、“遂命”、“汝窑为魁”皆应为徽宗语气。“汝窑为魁”是指汝窑的定格。“故…悉有之”是指原已成名青瓷虽早于汝窑,但汝窑为魁后,则自然退出“遂命”烧制的竞争。将其归入“汝窑系”或“民汝”之说,显然很难成立。

        明清关于汝窑的著述较多,其心得之论,堪称一绝,值得尊重。

       《留青日札》:“色如哥,而色微带黄。”其中“色如哥”,是指色浅淡而言。而“色微带黄”则是地域窑口特征。

       《格古要论》:“淡青色有蟹爪纹为真,无纹犹好。”此为“淡青色”的由来。“蟹爪纹为真,无纹犹好”此为金科玉律也,今已不能仿。

       《博物要览》:“汝窑色如卵白,汁水莹厚如堆脂,然汁中棕眼,隐若蟹爪,底有芝麻花,细小挣钉。”何谓“卵白”?朱琰按曰:“淡青色也。”而“隐若蟹爪”形象而经典,是指釉面的棕眼被釉流动覆盖,犹如橘皮。

图片

图片

图片

淡青汝窑洗(收藏),蟹爪和隐蟹爪纹,鱼鳞开片橘皮状,芝麻挣钉香灰胎,部分反映了内胎状况。

       依上述古论,汝窑之色依次分为淡青、卵青、天青,与两故宫中和大英博物馆中清宫流序的传世汝窑高度吻合。与清宫存世有关的汝窑以天青色稍多,淡青和卵青所占比例略小。清宫传序的传世汝窑是相对的概念,即也有相当数量也具有土沁特征,说明“乾隆收藏”也有部分是出土来源。清宫汝窑也有部分不可消除的“污迹”,有烧、墨甚至类茶汁等痕迹。宝丰汝窑博物馆中窑址残物均有见出土受沁痕迹,其色泽已失真。那些出自窖藏汝窑器受沁稍轻。民间汝窑器受沁多与窖藏类似,但也有疑似墓葬受沁,不能排除,考古方面有“汝窑不出墓葬”之说未必全面。综合看,汝窑的“软弱”使其受沁不可避免,而正确的清洗是必要的,可改善和复原其本色。经常的盘玩(清洗)会与玩玉类似,妙不可尽言。总体看。受沁的痕迹还是反映了品相指标。

图片

图片

汝窑钵(私藏),天青正色,有土沁改造,鱼鳞开片纹,周身满蟹爪纹,支钉位于圈足上。

       为何汝窑呈色会出现色差?实际上淡青、卵青、天青诸色之间的温差很小,推测不太可能有意为之,基本在同一窑中的不同位置就可形成。青色,是铁的呈色,呈色范围广阔。清亮是相对高温特征。半清亮到乳浊是温度相对稍低的特征。白、乳白是铁不呈色,处于熔融初期的特征。天青诸色的呈色极难掌握,稍纵即逝。烧制天青诸色有两大难点:其一是胎釉同时烧时,胎不能完全烧熟。强度极不均匀,犹如豆腐渣。因此汝窑烧制多采取了两次烧技术,汝窑后期也出现了一次烧成技术。其二是釉面“嫩色”,是没有完全“硅化”现象,出现瑕疵较多,如鱼鳞开片、蟹爪纹、缩釉等。烧制官窑是徽宗另辟蹊径的选择,目前已经发现崇宁时期就有了天青色官窑器,其南方烧制特征分明,说明官窑烧制起步几乎与汝窑同步,是否属于“遂命”和“悉有之”,待考。

图片

汝窑碗局部,卵青釉,隐蟹爪纹...

       据说在故宫相关专家指导下,对汝窑的色、工、胎、釉进行了全面的解秘,并成立了相关汝窑研究所,设课题历经数年仿烧,基本完成了全面的仿古烧制,并受到评价甚高,好像还获得了国家级的大师奖。最近,在网络上已看到有关文章,即某大师级的产品被人买了去,若经做旧后可售价30万元。数年前,笔者曾得到一件来源可靠的仿汝洗,咋看尚可,细观则其天青之色并不过关,鱼鳞纹开片基本算达标,但制工和造型感觉略欠功力。若干年过去了,也不知现在的仿制功夫有没有长进。总体看,汝窑仿烧是诸多因素决定的,全方位复制犹如天方夜谭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