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雍正的秋葵绿釉为什么可以这么好看

 liweiwb 2022-09-14 发布于上海

图片

明清时期的绿釉瓷器烧制已经达到了非常成熟的水平。

在明代占主导地位的绿釉是孔雀绿釉,之前我们也写过文章。

感兴趣的可以戳

图片

等到了康熙时期,绿釉的烧制又达到了一个更为鼎盛的状态,色调愈加丰富,比较著名的就有苹果绿瓜皮绿

图片

清康熙瓜皮绿釉碗 | 大英博物馆藏

图片

清康熙苹果绿釉梅瓶 

2011年11月伦敦佳士得,成交价:32,450英镑

而雍正时期出现的「秋葵绿釉」,则是一种色泽更淡的绿色,黄中偏绿。

图片

清雍正秋葵绿釉如意耳瓶 | 故宫博物院藏

这打破了清代绿釉以孔雀绿、瓜皮绿釉为主流的格局。

正值夏秋交接,尤为适合来看看这抹清爽淡雅的秋葵绿,所以我们今天就来聊聊:

雍正的秋葵绿釉为什么可以这么好看?

1.

技术上的改良

如果从技术角度来看,我们一般会把「秋葵绿」又叫做「吹绿」,因其以吹釉技法制成而得名。

吹釉是明、清时期一种陶瓷施釉技法。 

一般匠人会用竹筒一节,一端蒙以细纱,蘸釉浆后,于另一端用口吹釉于坯面,反复至少三到四遍。

这种吹釉法的好处就在于可以使器物着釉均匀一致。

在绿釉烧制中采用这种施釉技术,就能获得一种色调更淡、更为娇嫩的绿,吹弹可破。

图片

清雍正绿釉杯 | 台北故宫藏

而民国时期出现的一些后挂釉伪作,由于采用的是挂釉方法,就容易导致釉面肥厚不平,色调不纯。

不过也因为吹釉的方法,不同器物上的釉色较难控制。

就像耿宝昌所说:“这些色调略有差异的器物,形制大体相同。”

比如台北故宫所藏数十件吹绿杯,就几乎件件皆有色差,有的偏绿、有的偏黄。

图片

清雍正绿釉杯 | 台北故宫藏

针对这种色差,按照耿宝昌先生的说法,名字也会有所差异,一般会将其釉色略深者又称为「松石绿」,泛黄者则称 “葵绿”、“葱绿”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颇有诗意的名字,叫做「西湖水釉」,可谓是「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图片

清雍正 秋葵绿釉花瓣式碗一对 

2016年6月香港佳士得,成交价:HKD 3,160,000

不只是施釉技法的特别,釉料配方的改变也很关键。

在雍正秋葵绿的釉料中含微量锑酸铅,此化学物质鲜见于低温釉瓷器。

根据学者林业强的推断:此色首先用于皇宫的琉璃器上,源自耶稣会传教士带入宫廷颜料之实验

2.

器型上的精致

除此之外,雍正秋葵绿还美在器型上的精致无比。一般常见小碗和杯、碟之类,制作均很精细

淡雅的釉色配上玲珑隽秀的器型,才成就了一只美丽的秋葵绿。

我们稍微来总结一下较为常见的几种雍正秋葵绿器型。

上文提到过的这种「绿釉杯

图片

清雍正绿釉杯 | 2019年10月香港苏富比

成交价:3,250,000 HKD

还有一种「弧壁半球形」的绿釉杯

图片

清雍正绿釉杯 | 2019年10月香港苏富比

成交价:3,875,000 HKD

大英博物馆藏有几件色泽更偏黄的此种绿釉杯

图片
图片

清雍正绿釉杯 | 大英博物馆藏

花瓣式碗

图片

清雍正 秋葵绿釉花瓣式碗 | 2011年11月伦敦苏富比

成交价:133,250 GBP

图片

清雍正 秋葵绿釉花瓣式碗 | V&A博物馆藏

菊瓣盘

图片
图片

清雍正青绿釉菊瓣盘 |2019年11月伦敦苏富比,

成交价:112,500 GBP


3.

装饰上的低调

雍正秋葵绿器物上的装饰风格,也很值得分析。

虽然大部分雍正秋葵绿是光素之器,但也有部分器物是刻印的纹饰

比如莲瓣纹

图片

清雍正 淡绿彩葵式碗 | 2013年10月香港苏富比

成交价:7480,000 HKD

暗刻的缠枝莲纹+弦纹

图片

清雍正秋葵绿釉如意耳瓶(局部) | 故宫博物院藏

龙纹

图片

清雍正秋葵绿釉龙纹碗 | 大英博物院藏

雕花装饰

图片

清雍正绿釉瓶 | 2008年4月香港苏富比

成交价:3,847,500 HKD

我们可以来看一个对比,如果在秋葵绿釉上加上些纷繁复杂的纹饰,会是什么效果?

有请乾隆出场,乾隆时期会喜欢在淡绿釉器物上加施粉彩。

这种绿色也是浅淡且绿中闪黄,接近秋葵绿的色调。

图片

清乾隆淡绿彩轧道锦地粉彩「皮球花」图高足小盘

 2013年4月香港苏富比

估价:150,000 - 200,000 HKD

图片

清乾隆 绿地粉彩花纹胆瓶

 2000年9月纽约佳士得,成交价:USD 5,875

图片

清乾隆 绿地粉彩缠枝佛塔

 2014年3月纽约佳士得,成交价:USD 125,000

也不能完全说不好看吧,但就是缺少了点雍正秋葵绿的「诗意气质」。

雍正秋葵绿釉料珍贵,烧造过程繁琐,但偏偏雍正深谙「less is more」的极简低调之道,就拿来尽心尽力做一些古朴日常小物。

我们常说“明看成化,清看雍正”,尤其是在当下的焦虑年代,看雍正看得就是这点自信、自得的“松弛”美学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