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ppy Monday ![]() NO.125 March 21.2022 ![]() “最好的自律从来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而是发自内心的改变和遇见” // - one - 年前手术住院的时候,徐主任曾特别交待:“只要平时少熬夜,少食油腻,多做运动,就很少有毛病能找上门。” 俗话说:好了伤疤忘了疼。 这才一两个月,又将其抛之脑后,频繁熬夜。 朋友发来慰问信息,希望能够减少更文频次,保证充足的睡眠;父亲也发来关切语音,建议权衡生活、工作和理想的轻重,不能顾此失彼。 结合自身的体验,在习惯没有养成之前,只要稍有喘息所有的努力就会在顷刻间崩塌,而且会持续很久不能再继续。 正是这种担忧加剧了自律的不安,形成了一种强制、麻木、冰冷的自我管理手段,从而拉低了幸福感,这也是过度自律的表现。 - two - 关于健康 ◆ ◆ ◆ ◆ 这次复盘总结,还是将健康放在了第一位,这也是当下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夜里写完文章基本上是凌晨,第二天早上5:30起床读书,一两天不觉得困难,三五天尚且能够坚持,十天半个月就要困难许多。 上班坐在电脑前工作,下班坐在电脑前写作,一天起码有接近八个小时的时间离不开屏幕,文字工作繁忙时更是考验,看的眼睛生涩、干痒。 熬夜还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睡眠不足会导致精神受损,经常忘这忘那,今天下楼忘记带手机,明天上班忘记关大门,甚至还会忘记吃药。 2021年10月份,脖子左侧感觉肿胀,拖延了一两个月才到镇里的医院检查,结果是淋巴结发炎,大夫给开了一盒罗红霉素,叮嘱每日两次,一次一粒。 就在今天早上,又觉得脖子不舒服,才发现那盒药才吃过两天。 眼药水也是,每次用完后总是记不清位置,现在家里、办公室里的加起来少数也得五六瓶。 记性本身不好,再加上频繁熬夜、长期久坐,腰肌劳损的老毛病也跟着凑热闹。 坚持自律固然是好事,但是为了自律而损害身体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2011年4月19日因乳腺癌晚期去世的大学教师于娟曾用生命写下了这么一段人生感悟:
- three - 关于运动 ◆ ◆ ◆ ◆ 近几年因为懒散吃尽了苦头,自2019年开始腰肌劳损、肛周脓肿相继找上门来,让你坐立难安,就连躺下睡觉都会在后半夜痛醒。 本着能拖则拖的人生态度隐忍了两年之久,直到2021年年底才放下脸面到医院检查,当看到是一个小姑娘时,更是面红耳赤,紧张到极点。 手术住院加上居家疗养十余天,后期换药,小心饮食至今,烦恼终于被解除,心情自然大好。 手术前因为每天坚持红外理疗和仰卧起坐,腰部的痛感也得以缓解,甚至有段日子睡得很好。 其实基于运动的好处,理应坚持到底,但很多时候更倾向于及时享乐,累个半死不如躺在被窝里玩手机有趣,一身臭汗不及享用一餐垃圾食品痛快。 好的东西往往都是长效机制,所以坚持运动是个攻坚克难的持久战。 本周的运动数据堪忧,仰卧起坐有一日未做,两日在凌晨以后完成,锻炼目的不仅没有达到,还影响了本就不正常的睡眠。 日行万步,四日未达标(19日突发疫情),主要原因是写作时间过长,严重压缩运动时长;日均9307步,数据可以求得平均,但人生不可以。 星期日晨间健走8.96公里,用时1小时28分钟,平均配速9分48秒每公里,相较上周的路程和速度有所提高。 关于运动的践行,依旧会存在诸多的不确定因素,当然不能刻意为之,要注入一定的热情来促进自律的养成。 - four - 关于阅读 ◆ ◆ ◆ ◆ 本周读的是方士华的《修心三不:不生气、不计较、不抱怨》。 或许是购买渠道的问题,书本的本身质量欠佳,内容还算读得下去,虽算不上大家,但其中道理值得耐人寻味。 易怒情绪就像是生在身体里寄生虫,在不经意间会刺激你的脾胃,搔动你的神经,操纵你的行为。 现实里我们经常会发一些小脾气,工作不顺心惹得愤懑,回到家,又不懂得收拾情绪,极有可能会在某一瞬间爆发,伤害我们最挚爱的家人。 等到冷静下来,再回过头去看,其实没什么大不了,都不过是一些细枝末节的小事、一些微不足道的小插曲而已。 所以,遇事不要太较劲,让不生气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太在意得失,留给自己一个好心情。 除了之外,还要时刻保持好心情、好心态,包容生活里的苦难,看淡人世间的纷争,寻找生命中的快乐。 按照我这个年纪,高不成低不就,家庭虽不至富裕,但也能顾温饱,为此总得有些理想和作为,以填补人生的空白。 读书短期里无法给予人生实质的改变,也无法让生活一夜逆袭变得富有,但可以推进成长的步伐,促成学习的惯性,进而提升自己的价值输出能力。 打卡也不过是一种记录形式,多有炫耀的成分,与其花一分钟拍照发圈,不如利用这一分钟做好笔记。 最好的自律从来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是发自内心的改变和遇见。 - five - 关于陪伴 ◆ ◆ ◆ ◆ 孩子感知事物的能力绝不在成人之下,反而有诸多可学之处。 因为疫情的缘故,市教育局在3月17日(周四)通知所有学校闭园停课,自此居家连续三天没有出门。 趁着周末,天气回暖,樱柳映堤,携妻儿到徒骇河畔透透气,顺便看一下成群的野鸭。 清早户外运动时,在距离徒骇河东岸七八米处,靠近修桥的位置浮着二三十只野鸭,颇为稀奇,回到家便做了分享。 因为风大,再加上要跨河,妻子决定在离家近的西岸走走,遗憾的是人满为患,野鸭自是少见。 躲过人群,走了好一会儿,也不见一只,也就没有再放在心上。 “那里有一只,”儿子兴奋不已。 张望着河面,除了涌动的波流之外,就是一条条鱼竿和沿岸枯黄的芦苇荡,“哪里?” “那里,”顺着小手指向的方位,有一只很小的野鸭正顺着一浮一沉的水波荡漾,若不是仔细观察,还真不容易被发现。 一路上,蹦蹦跳跳,玩得不亦乐乎,上了车,三五分钟就入了梦乡。 孩子虽然经历得少,但观察事物的敏锐丝毫不输我们,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陪伴不应只是父对子的教育,而是心与心的感知,一起探寻未知领域的冒险精神,一起品味人间事物的苦辣酸甜。 - Six - 关于写作 ◆ ◆ ◆ ◆ 之所以将写作放在最后,是因为文字的素材和创作都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 昨晚停更了一天,实在是太累了,经过反复地自我博弈,最终还是决定放下,至少要先保证相对充足的睡眠。 朋友娟说:要质不要量,不然就失了本心,好的文章是要先有体验,不是白白写出来的。 开始的时候,我还觉得开弓没有回头箭,况且今年的目标主要是练笔,多输入,勤输出。 回观一连十三篇的更文,只能用走火入魔来形容,每天写不出就死磕,写不完就死熬,然后争分夺秒地在凌晨之前发布。 其中质量自然是参差不齐,最近三日粉丝量持续走低,一天掉一个,虽然从一定程度上得以释然,但是内心还是有些许的不安,毕竟人活一世争的就是一口气。 如果只是将文章当做练笔,岂不是将朋友们的关注弃之于不顾,毫无价值地乱写一气,又怎能对得起大家给予的支持。 当梦想不足以回归现实的时候,要试着停下脚步,静下心来思考该如何做好调整,如何给予读者价值。 对于当下而言,这或许很困难,只有扎扎实实地努力,正视现实,不甘堕落,努力向前,任何困难都会被战胜,任何逆境也都会过去。 - Seven - ◆ ◆ ◆ ◆ 我们的初衷都是好的,希望通过自律遇见更好的自己。 在践行的时候,往往会因为一时看不到结果而操之过急,逐渐陷入过度自律的困局里。 自律是让自己变得更好,而不是因为做好某事而死磕到底。 坚持也不是任务,而是通过每日自省,让生活更有弹性,让人生更加自由,让自律更有意义。 end 配图:江北晓生 文字:江北晓生 公众号:遇见晓生(可关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