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录寿光‖纪台平原水库及残存的一段坝基

 卜祥山 2022-09-14 发布于山东

历经六十多年的岁月冲刷,纪台平原水库已经没了踪迹,甚至有些记忆也随着亲历者的老去,渐渐泛黄模糊起来。

纪台平原水库的建设,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产物”,我不知道这样描述是否合理恰当。

“它是寿光历史上不讲科学、瞎指挥、造成巨大浪费与损失的一起重大事件”。(引用)

就现在来看,尽管修建纪台平原水库留下的教训是深刻的,但是纪台平原水库的这段历史,在研究与反思上,几乎还是空白。

关于纪台平原水库,《寿光县志》有记载:“……县委拟定1960年水利建设规划,并带领全县人民立即开展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数万群众在生活极度困难的情况下,顶着寒风,忍着饥饿,兴修了弥西、弥东两干渠,引黄、引弥、引丹3个灌溉改洼工程;整修了西黑拦河工程、园田渠道工程;修复和新打机井400眼。尤其搞了修筑纪台水库,共投入189.3万个工日,搬运土方3025万立方米,占用良田4万余亩,搬迁村庄12个,耗费木材1560余立方米,水泥66.8万公斤,铁丝850公斤。修建纪台水库期间工程指挥部实行强迫命令,发生多起打人事件,造成5人死亡,多人伤残。由于决策缺乏科学依据,盲目蛮干,造成重大人力物力浪费……”。

县志又载:“纪台水库 位于纪台乡孟家庄以东,东起田马村西,北至丁家尧河,南界吴庙,是一座平原水库。规划占地面积3.8万亩。由昌潍专区水利建设指挥部勘测设计,山东省水利厅批准,寿光县组织施工。整个工程包括引水、蓄水和放水三部分。引水工程在岳寺李村以南弥河上建拦河溢流坝一座,长363米,三合土坝体。在弥河右岸吕家村北开渠3500米,引水入库,引水能力为40立方米/秒。在弥河左岸亦设小型引水闸1处,引水向西,囤坝蓄水,坝长1 3.5公里。水库修放水洞2处,田马村西1处,陶官村南1处。水库总库容原规划1.21亿立方米,山东省政府审批为0.8亿立方米,寿光县按1亿立方米规模施工,最大淹没面积为3.4万亩。1959年11月动工,出动民工3.2万人,共完成土方361万立方米,投资172.6万元,其中县筹款18.6万元。用于安置移民、扶持困难户和土地补偿费用66.9万元,其中土地费3.3万元,安家费1.82万元,牲口补偿费2740元,租赁费1021元,困难队补助1.52万元,房屋补助、补偿费59.8万元,其他补偿费839元。此水库未见效益,仅于1960年汛期充水1次,达1000万立方米。库内淹没耕地9000亩,坝下渗水严重。截水沟未按设计筑成,排水不畅,水库外围大片土地出现沼泽化、碱化现象。宋家、毕家、西里等6个临库村庄房屋安全受到威胁,一般住房墙壁洇潮半米以上,倒塌房屋200间,受害群众纷纷要求解决渗水问题并缩小库容,更有部分群众吁请废库还耕。1963年汛期,溢流坝北端冲砂闸被冲毁,为确保岳寺李村安全,根据地区防汛指挥部的决定,炸除了拦河溢流坝。今围坝已拆除,外迁农民大都返回故乡重建家园,耕耘生息,复旧如初。兴建水库遗留的一些棘手问题,政府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包括因公伤亡抚恤费2.59万元)始得解决。

(县志记载修纪台水库造成五人死亡,实际人数要多的多,可以用骇人听闻来形容。)

最困难的时期,寿光人修了一座留下了严重后遗症而且没有产生任何效益的平原水库。

记得曹东亚曾写过一篇《用萝卜堆成的“血库》,现在网上找不到了。

库区附近村的一位老书记也说过同样的话“纪台水库是老百姓吃着煮的萝卜修的……粮食!有什么粮食!……”。

现在的纪台平原水库库区早已是满眼的村庄与蔬菜、瓜果大棚,随着水库的废弃,村庄回迁重建,除了地势低洼之外,哪里还觅得半点水库的影子。印象中田马西边的水库大坝一直到九十年代初还有,一溜“高墙”绵延北去。后来水库大坝成了烧砖、取土、建窑厂的“好地方”。

不几年,水库大坝也让砖厂“烧没了”。

一直以为,纪台水库已经没了痕迹,直到前段时间周梓朔老弟拉我去村庄采风,晚上经过丹河河坝,周老弟指着路南的墙岭子说“老哥,这里还有一段水库的坝体,是丁家尧河村的……”。

什么?!水库大坝?!纪台水库还没消失?!还有痕迹?!

天色已晚,按捺住惊喜,只等有机会专门来一趟。

八月十五放假,走308、经丁家尧河、过丹河……见到了六十年前的水库坝基。村民指着丹河说“现在的丹河是改道修的,老丹河在田马西,这里有坝,河西也有坝,一直往西,这里是水库的最北边……”。

这段残存的水库坝基,早已淹没在了树木、杂草、大棚之间,如果不是刻意寻找,很难发现。

一段残存的坝基,承载着那段历史,虽无言却有声……虽沉默却汹涌……

(寿光老卜图文原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