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乾县人文历史古迹探寻系列(三) 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一九四八年西府战役暨一九四九年解放大西北阵亡烈士纪念碑 乾州蕞娃 《乾县志》关于《重修桥道碑记》的记载:重建桥道碑,在吴店乡新桥村桥头西边。沙岩质。明代记事碑。高1.55米,宽0.80米,厚0.23米,额高0.35米。此碑一石而成,圆首无额,已看不出纹饰。碑文记述该桥唐宋以来的状况,明成化十年(1474)五月二十六日重修落成的过程等。该桥为当时西通甘陇的要津。 《乾县地名志》关于新桥村的由来:据本村碑石记载,此地为古丝绸之路,明以前曾建有一座通往冯市镇的土桥,因年久失修塌毁。明成化十一年三月(1475)重修此桥,名曰新桥,村以桥名而名。 对照上下文发现,《乾县志》《乾县地名志》和前文引述于崔岳老师文中建桥立碑的时间有所差异,到底是明成化十年还是十一年?这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但因为碑文已经漫漶不清,无法确定,只能期待有更多更新的历史资料的发现来验证。 ![]() 离开新桥村后,我们来到了乾县罗家岭革命烈士陵园,在这里我有两处新的发现,一个与“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有关,这个我前边已经发布文章说过了。一个与“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一九四八年西府战役暨一九四九年解放大西北阵亡烈士纪念碑”有关,这个也是今天说的重点之一。 乾县烈士陵园位于乾县县城北312国道旁的罗家岭,此陵园保存有大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诞生后乾县涌现出的160多位革命先烈和英雄人物事迹简介和墓碑。陵园占地10.82亩,园内设陈列馆、纪念碑,纪念广场等,于2015年清明节正式对外开放。 为什么把这个纪念碑作为今天的重点?这是因为很多人(也包括我在内)参观烈士陵园时,在瞻仰了乾县烈士纪念塔、观看了展厅之后,就离开了烈士陵园,并没有进入烈士墓园。这显然是有失根本的做法。所以,我们考察组成员进入墓园,逐一瞻仰烈士墓碑。 在完成“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的拍照、测量后,正准备离开时,高恺兄突然指着墓园东南角一个青砖覆顶比其他坟堆能大一些的问道“这个墓是谁的,怎么这么大?” 我和袁老师听到问话,都赶了过去,仔细查看,才发现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一九四八年西府战役暨一九四九年解放大西北阵亡烈士纪念碑。根据《乾县志》记载:此碑为乾县人民政府1954年树立,在阳峪乡罗家岭村北1000米处。盖有碑楼一座。碑高1.43米,宽0.62米,碑额是彩旗、麦穗拱托着的军徽。其碑文如下: 中国人民革命经过了长期的艰苦斗争,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教育下,确立了共产主义思想和革命的人生观,坚信人民大众的幸福高于一切。英勇的进行了排山倒海、翻天覆地的人民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己最宝贵的生命,用鲜血写出了光辉灿烂的历史。 一九四九年六月间解放大西北时,我第三纵队第九师第十三团奉命与匪军激战于阳峪岭等地,在战斗中我谢斌、裴云程等十四位战士奋勇击敌,光荣牺牲,忠骸暂时就地掩理。我人民政府为了追念先烈,于一九五四年十二月八日公葬谢斌等十四位于罗家岭以北,并为立墓碑以志不忘。 革命先烈们的事业已深印在人民的心中,你们牺牲流血已有结果,你们光荣的名字在照耀着我们,你们这种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是在激励着全国人民为建设祖国和保卫世界和平继续前进,在国家过渡时期总路线、总任务的灯塔照耀下,为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 先烈们安息吧,你们的功绩永垂不朽! 乾县人民政府立碑 公元一九五四年十二月八日立 另:关于碑文中出现的两次战役,一并介绍如下: 西北野战军出击西府边境:1948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主力挺进西府。胡宗南急将青年军二○三师运至永寿地区狙击。4月18日,西北野战军左路兵团第二纵队和第四纵队的一部在永寿东常宁镇全歼二○三师两个团,其搜索营的一连逃至乾县铁佛寺,也被二纵队先遭部队于次日消灭。19日,左路兵团主力部队在乾陵东部的金家堡附近,击溃国民党接军三十八师一七七旅第五三一团。而后,以小部分兵力进至城东阳洪一带,主力部队则自乾陵北麓,越漠谷,过临平镇,进兵宝鸡。 秋家山、注泔战役:1949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发起关中战役。19日拂晓,第四军占领乾县,俘虏原自卫团300余人。20日,第六军攻占西安,半月之内,关中各县均被解放。5月25日,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也进驻乾县的长留乡秦家庄筹划战局。6月初,国民党胡宗南与青海马步芳、宁夏马鸿逵联合反扑,谋夺咸阳。马鸿逵以其十一军、一二八军,委派卢忠良指挥,沿银川——平凉公路南移;青海马继援(马步芳之子)指挥“陇东兵团”(共计5个师),向永寿地区集结,胡宗南主力则集结于宝鸡以东。第一野战军的三、四军则以小部分兵力堵击于乾县北部关头——秋家山——阳峪岭——清凉山——铁佛寺——注泔一线高地。6月10日,青、宁二马大军压境,下午马继援亲自观阵,调配兵力,并于次日拂晓,分别主攻秋家山、注泔阵地,秋家山阵地为第一野战军七师某团所守,马部以一师兵力,步、骑、炮兵相配合。四面围攻,数次进攻均被击退。马继援下令组织敢死队,各持一刀一枪,袒其右臂,闻号冲锋,并亲临前线督战,也未奏效。注泔阵地较为平坦,第一野战军某团自东向西设数道防线,马继援以大量骑兵猛扑,目标既大,死伤甚众。中午,解放军子弹殆尽,即与马部白刃相搏,驻守清凉山阵地的解放军以大炮袭击,援助注泔阵地,解放军华北兵团一部新兵也来增援。下午,第一野战军逐步退至周张家一带。激战终日,夜间,一野部队撤离各自阵地,渡泾河东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