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的现在与未来是过去决定论,还是人生目的论?

 安喜的空间 2022-09-14 发布于上海
时光如水,流淌不息。承载着一幕幕逝去的过往。过去的一切,对于当下的人们而言,只能在回忆中反复品味,却再也无法触摸。
人生犹如一段充满坎坷的长途,当人们在前行的过程中,不经意间途经这些沟沟坎坎时,常常喜欢将当下的困厄归咎于过去。
或许是过去的一次创伤,或许是以前的一个失误,再或许是其他什么。似乎只要把原因推给无法改变的过往,人们就有了原谅自己的理由。
正巧弗洛伊德提出的过去决定论,以及对幼年创伤的研究,似乎为这种做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人们现在的一切成败,都是过去的一切经历所决定的。未来的成败也将由这些经历所决定。
虽然树洞精不敢说这种理论就是错误的,但是每当看到决定论时,内心的无力感,还是无论如何也消除不掉。
相比决定论,阿德勒提出的目的论,或许能为那些正身处黑暗中的人们,带来一丝微弱的曙光。人们会被过去所影响,却不会被过去所决定。
每个人的成长经历,必然会让我们养成独一无二的思维模式。但是当问题来临时,这并不应该成为一条道走到黑的理由。
人们的一切行为无论好坏,实际上都有着其存在的目的。如果无法正视这些目的,改变也将只是一句空谈。
难过时会哭,开心时会笑。大多数人认为这是人的本能。但是,从人类演变的宏观角度看,人们之所以进化出这么丰富的情感表达,其目的是为了运用,为了让人们更好地生存。
这样说来,人的情绪和情感更像一种工具,为了达到某些目的,而必须使用的一种技能。
就比如,人在失恋时会很难过。表面上看起来,是由于失恋导致的情绪崩溃,是一种不可控的现象。
但如果按照人生目的论来理解的话,悲伤或许是一种发泄的方式,让人们得以将一些负面情绪宣泄出来。也或许是一种求助的方法,让身边的其他人发现自己需要帮助。甚至是一种让自己休息的手段,给自己一个暂时排除其他事务干扰的理由。
就是因为想要达到这些目的,悲伤的情绪和感受才会产生。这些目的往往潜藏于潜意识深处,人们往往只能看到其带来的表象,却无法触碰本质。
个体心理学认为,对自我价值的关注,是每个人潜意识中,都不可忽略的命题。
当人们在主观意识中,觉得自己的自我价值,无法实现或实现受阻时,自卑心理就容易产生。
而自卑心理一旦产生,许多行为的目的,就将是为了消除这种自卑。而消除自卑的最好方式,就是寻找自我优越感。
阿德勒认为,人们绝大多数的喜悦与悲伤,烦恼与幸福都是在与他人的互动过程中产生的,自我优越感也不例外。
只是许多人在寻找自我优越感的方向和方法上并不正确。这同样也导致了各种心理问题的出现。
树洞精曾遇到过一位网友,三天两头在群里说要自杀,要自残。最开始时,大家都努力安抚他。时间一长,大家对他的关注度就会有所下降。
而每当这时候,他就会表现的情绪更加激动,甚至真的做出一些自残行为。当大家继续安抚他时,就会好转一段时间。
这其实也是一种自我优越感的错误表达。他通过这种方式,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寻找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的关注。并且出现了成瘾现象。
他最开始倾诉的目的,可能只是为了缓解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当获得他人关注与温暖后,不知不觉间,他将难过当作了获取关注和温暖的途径。大家给他安抚越多,他就越不容易真正好起来。
再比如,有一部分朋友在做心理咨询时,明明付出了时间成本和高额的咨询费,却并不配合咨询师。
其目的也是为了,通过让咨询师这样的专业人士束手无策,以挑战权威的形式,获得自我优越感的满足。
诸如此类的自我优越感导错,在日常生活中可谓屡见不鲜。
想要解决这样的困境,觉察到自己真实的目的是必须做到的第一步。当人们了解自身真正的诉求后,才有可能去寻找更有效的方法,满足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