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通过自学,让自己精进?

 我是皓春夏秋冬 2022-09-14 发布于甘肃

文/老余

终于,今天可以有大块时间坐下来了,本篇我们聊一聊「自学中的一些学问」。

这几年,「终身学习」这个词实在是太热了,热到简直就是一种“政治正确”,一个人要想展现自己的积极向上,都基本会说到这个词儿。

但「终身学习」一旦被你提出来,就意味着「自学」将成为常态,毕竟在学校学习的时间相对于“终身”,还是挺短暂的。

那如何自学,如何真的通过自学精进自己?

这确实是个很严肃的问题。由此,我们聊三点:

  1. 首先,你得真的有萦绕心头的问题在“折磨你”;
  2. 然后,你得改变对自学的“偏见”;
  3. 最后,说一说自学的方法。

纳西姆·塔勒布

(一)你得有个萦绕心头的问题在“折磨你”

我们先看一个小故事:

纳西姆·塔勒布读初中的时候,老父亲直接给了他两个选择:你这辈子要么是搞钱,要么是搞文化。

塔勒布说,我选择搞文化。

于是,老父亲和他自己所得决策就围绕着这一点来,老爹没送他去精英高中,小塔勒布在普通学校里还觉得老师教的东西实在是太窄了,也放弃了去追求所谓拔尖的成绩,他把绝大部分时间用于自学上——每周自学的时间差不多是60小时。

学习上的“996” ,他不但没有觉得苦,还乐在其中,看来“996”到底是苦还是甜,与你是「被动」还是「主动」有关,与时间长短无关。

但放弃追求高分不等于他没有能力考上大学,上了本科后他又去读了著名的沃顿商学院,在这里他对概率和风险管理着迷,但他觉得学校里的顶尖老师们没把这些讲明白,于是他又不课了,直接买来市面上所有关于此问题的书籍,五年时间他什么都不做,就钻研随机问题。

这五年,不仅奠定了他一生的事业(成为了证券交易员),还成为了这个领域的大师,迄今为止没有人能挑战他在随机小概率事件上的地位。

他把极端小概率事件称为我们现在熟知的——黑天鹅。

他在证券交易市场上还赚到了天量的钱,早早地实现了财务自由:原来,搞钱和搞文化,他都想要,只是他选择先搞文化后搞钱。

为何要说这个故事?因为:

——纳西姆·塔勒布,是一个自学成才的人!

不只是塔勒布,在刚结束的《相对论》的小专题里,我们知道爱因斯坦也是个自学者,他在学校里也是觉得教授们不行,所以自学,在专利局的工作之余也是全身心自学搞研究,霍金也是这样的人,在大学里也是自学。

但我并不是说自学比在学校的成就要大,我的意思是:

——这些人之所以自学,是因为他们是主动学习者。

为了搞懂一个问题,为了解决一个问题,他们想方设法去寻求答案,当然如果学校的老师们能解答,为了节省时间和精力,主动学习者们当然是愿意听教授们的。

也正是因为教授们的答案有漏洞,甚至狗屁不通,这些主动学习者才不得不去自学!

——所以,我们要真的想从自学中得到什么,你得首先有颗好奇的心,你得首先有个萦绕心头的真问题在“折磨”着你。

这是一切自学能有所成就的大前提。

有了这个大前提后,我们还得克服一个偏见。

什么偏见?

我们接着聊。

(二)你得改变对自学的“偏见”

我们对自学有偏见吗?

有!

在我们的思维里,自学是个“贬义词”,好像它只是对学校“正规教育”的补充,是为了求上进不得已的选择。

你看那些工作后还去学校读书的人,很大的原因就是对自学有偏见(当然还有的根本不是去学习而是去搞关系的,这不在本文讨论之列),觉得只有去学校里,才是真正的学习。

而带着真正的问题去学校的朋友,最后能从教授口里得到满意答案的又有几人?

去过的人都知道。

一个从未办过公司的人教你企业管理;

一个从未做过领导的人教你如何拥有领导力;

一个从未做过市场营销的人教你如何赢得市场;

... ...

在我看来,这就是瞎胡闹。

其实这种“偏见”也是近些年的结果:我们现在这种对不同资质、不同水平的学生来一个内容完全一样的“工业化”教育体系,其实时间并不长。

它兴起的目的,其实也不是为了让你获得真知,而是给普罗大众开辟一个尽量公平上升通道。

你再看以前古代的圣贤教育,都是师傅带徒弟,你一句我一句的手把手的教学方法,孔子、柏拉图、王阳明对徒弟无一不因材施教,同一个概念对不同资质的学生,教学方法还都不一样。

这种“师徒制”,都是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以老师为中心(这种被动填鸭式的摧残,或许就是大多数人高考后烧书,大学毕业后再也不学习的原因)

虽然现在我们不可能回到古代,但自学,刚好就是回归学习的本质——让学习以学生为中心。

所以,真的想满足好奇心,真的想为自己的问题找到满意的答案,就得靠自学。而要自学“成才”的前提,就是你得放弃对自学的偏见,因为:

——当我们对某个行为有偏见的时候,是不可能正视这个行为的效用的。

我们该如何自学呢?

我们继续聊。

(三)自学的方法

当我们内心充斥着疑问想要解决,且对自学成才没有偏见时,就能成为一个成功的自学者了吗?

其实还不能,你得有自信靠自己能更高效地找到答案,这个自信来自于如下两个切实有效的自学方法:

  • 1、嫁接新老文本信息的能力

同样一段文字、一本书放在不同读者面前,解读出来的信息是完全不一样的,你能看出什么要点,取决于你现在的脑子里有什么东西能与这些新知识链接。

比如《水浒》,有人读出的是兄弟情义,有人读出的赤裸裸的人吃人,有人读出的是职场厚黑学。

解读出什么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与脑子里之前的东西链接在一起,并形成一张知识网,我们的大脑从来都是联想记忆,一个单蹦儿的信息,大脑是记不住的,这就是把一本书“由厚读薄”的功夫。

这个阶段最好的办法,就是记笔记,不要去做那些花里胡哨浪费时间的脑图,就写那些关键的词句就好。你看毛主席读完一本好书,有的页面注解比文本还多,这些注解都是与他老人家之前的知识相连的,且他老人家好像也没在意美观的问题。

如果你无法将新知嫁接,很大的可能不是嫁接能力的问题,而是本来就没有多少老知识,这就需要大量的阅读来弥补了。

所以,当你的孩子在看与提高分数无关的课外书籍时,请不要阻止ta,比起为了取得近期好分数浪费的时间,这种自发为未来终身学习打下的基础,简直就不值一提。

或许你不仅不应该阻止,反而应该为此热泪盈眶。

  • 2、为自学成果找到反馈机制

在学校里学商业运营与管理最大的问题,就是你不知道这些没有从事过商业活动的人教授给你的,是不是真的有用。

我们检验自学的成果,也有同样的问题。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既然你是带着真实的问题去自学的,那学完一个阶段后就得想办法放到真实的问题中去检验。

比如塔勒布,他在闲暇之余最爱做的事就是在网上与人“关于小概率事件”掐架,据说现在全世界已经没人敢和他在此领域硬刚了。

这就是他为自己提供的反馈机制。

再比如我,为何要在头条上写这些受众很小的文章,什么《相对论》,什么《博弈论》,什么营销、管理等,也正是为自己提供一个反馈机制,有朋友看懂了,说明我把这些知识内化了,如果大部分朋友没看懂,说明我对这个问题还是半吊子,还得继续下去。

如果你也是个终身学习的自学者,你必须为自己的成果找到一个反馈机制,不然就完全不知道自己学的好不好,甚至学的对不对。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学完一个知识后去教别的孩子,不要以为那是浪费时间,这是他的反馈机制,如果别的孩子听懂了,说明他是真的懂了,这种反馈不仅能增加自信,还能促进他为了这种美好的体验去继续自发学习。

(四)结语

有了真问题就有了自学的动力,然后找到自学办法并为此提供反馈,就行了吗?

在这之前,其实还有一个大前提,美国教育学家苏珊·克鲁格有一个“成功教育金字塔”模型:

——想要自学成功,你得先以「足够的自律+自我管理能力」为基础。

确实,很多人之所以在工作后还去上一个在职研究生或博士,不是因为对自学有偏见,也不是因为在那里可以获得人脉,而是因为自己不够自律,自我管理能力不行。

如果对自己有如此认识,交钱换取外界的“强迫”,也不失为一种方法,但这种被动式的学习想要到达行业佼佼者的彼岸,却是不可能的。

不然,不至于“砖家”如此盛行。

看到此,你可能会骂我:

你给你自学方法不仅要求高,还要自己解读、还得做笔记、还得嫁接到原有的知识体系中,那得多慢啊?

你没有教四两拨千斤弯道超车的简便方法啊!

可这几千年来,谁也没说过读书是一件可以多么迅速的事啊(除非是你摄入已经非常多了,新的知识对你来说只是“老树枝丫上长了一个新芽)!

如果你把读书当做一个任务,而不是寻找答案的话,那读书确实就是一件苦差事。

而开头就说了这不是一篇自学的便捷方法(其实我也不知道什么快速法门),而是想要真切地弄懂一个真实的问题,自学是现今为止唯一可能较为快速的途径。

虽然这个途径,比大多数人预期的要慢、要苦得多。

当然了,如果你只是想向外界传达自己是“终身学习者”的光辉形象,那以上就都是废话。

这倒有简便方法:

花二十几块钱,在咖啡厅里拍几张「咖啡+书+苦思状」的照片发朋友圈,就完事了!

(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