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疾将至,名山恐难遍睹,唯澄怀观道,卧以游之”。这里宗炳提出的澄怀观道,从两个角度阐述了人与画、人与自然的关系。首先是“澄怀”,澄清心怀,清心以明目,这就指出了主观上从心到眼的一致性。眼睛只是工具,而心灵才是每个人真实的感受,而要看到这个世界的美,只有修心才能养眼;“观道”,字简而意长,观的不是物象,观的也不是书画的技法,观的是书画所表达的道。看得见的客观世界,经由书画表达,又成了各人之道。观道,就参透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宗炳又说:"夫圣人以神法道,而贤者通,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山水(画)的美就在于其以"形"蕴涵着天地人的大道,作山水画是以书画之“法”表达对天地人大道的理解,心手如一方能释然。仁者乐,得道者明。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对美之道的载体,也是提升了客观世界的视觉审美的更高层次的审美理念。
“离”卦有象辞:“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两作,主观认知和客观世界就像两团明亮的火焰,向上升腾附丽,彼此观照而为美。这是一种大美的境界,既有对主观心性的修养,也有对客观世界的理解和再次表达,这才是中国传统审美的自然观。自古有之,亘古未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