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因果定律:少年的格局,老年的命运

 布衣粗食68 2022-09-14 发布于湖南

01

在鲁迅的一生中,闰土是一个分量很重的人。

可是闰土的一生,却令人心酸。直到现在,很多中年人,把自己比喻成闰土,生活很苦,也没有出路,祖辈也没有留下什么财产。

在《故乡》里,闰土的形象是这样的:戴着项圈,站在月色下的西瓜地里,拿着一柄钢叉,遇到了一只猹。

玩伴们交流时,闰土很积极,谈到了捡贝壳、抓鸟......脑袋里总有令人向往的东西。

年幼的鲁迅,说:“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他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对比之下,闰土知道的事情,比鲁迅知道的事情更多。但是他们的人生,却迥然不同。

鲁迅在父母的安排下,进了学堂,学医。最后变成了一个文人。

闰土却一直在农村,守着心中的“西瓜地”。始终是社会最底层的人。

俗话说:“父母的格局,儿女的结局。”

我们把人生的结局,归根于父母,其实不完全对。很大一部分结局是自己的格局决定的。正所谓,有志者事竟成。

02

曾国藩说:“成大事者,首重格局。”

他自己又是如何阐释“格局”这两个字呢?看他少年时的言行举止,就知道了。

小时候的曾国藩是愚钝的,甚至有故事指出,听他背书的小偷,都已经能背出来了,但是他还在结结巴巴。

但是小偷没有变成名人,空有“过耳不忘”的本领,曾国藩却一举成名天下。

曾国藩的目标是读书、考取功名。在学堂上,大家都笑他是“猪仔”,太愚笨,但是他笨鸟先飞,比同一批学生,更早取得秀才和举人。

当年曾国藩去考进士的时候,花光了家里的钱,自己也只能借路费回家。

令人惊讶的是,在南京,他把路费变成了史书,把衣服典当了,才坐船到家。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就是曾国藩的格局,也是曾国藩的命运。

老年的他,因为勤奋读书,导致左眼都读瞎了。这样看来,他被称为“旷世奇才”就一点都不过分了。

同样,曾国藩的儿子曾纪泽也走了读书的路,并且善于推陈出新。

在清朝被西方列强羞辱的时候,曾纪泽开始学习外语。

他的学习内容,让官员们大吃一惊,慈禧太后也听到了风声,还专门召见他,谈了一些关于洋务运动的事情。

接下来,朝廷派曾纪泽继任英国公使,外交家的头衔,从此开始。

父母安排我们读书,这是常规动作,但是读什么书,读书之后要做什么,选择什么专业,去哪里读书,其选择权,仍旧在我们自己手里。

真正有能耐的人,一方面顺着父母的安排,一方面会尽快让自己崭露头角。

03

作为70后的我,一晃就到了知天命的年纪,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想一想人生的结局,“格局”的重要性,就越发明显了,其本质就是——因果定律。

其一,读书多和读书少的人,命运不一样。

走进校园,老师引导我们,要做科学家、数学家。方向是很笼统的。直到上初中才明白,混得好的人,第一步是上中专、大学。

为了不再“面朝黄土背朝天”,我们想尽办法去高等学府,但是能够梦想成真的人,寥寥无几。

读书多的人,要么在体制内工作,当老师、公务员,还有人混到了处级干部。也有一些技术人员,慢慢变成了技术工程师等。

读书少的人,在底层的占多数,靠做生意起家的人,也有,但是不多。为一斗米而发愁的人,不在少数。

更重要的是,读书多的人,会鼓励孩子持续努力,更加重视教育。在教育方面,也更有方法。

其二,成家立业的抉择,影响了后半生的安排。

有人在县城安家,有人去了省城,还有人在东莞等地,依托打工致富。

结婚的时候,选择“落脚点”,其实是人生的一个新“起点”。有人误以为,老了还会回县城,因此在县城买房。结果,结婚后,持续外出,房子变成了“鸡肋”。如果要重新布局,无疑是给自己添堵。

当然,很多人在五十岁之后,回到了县城,确实和当初想的一样——落叶归根。

其三,存钱不存钱的人生,千差万别。

有人从打工第一天开始,就存钱。之后,用手里的钱,创业、买房、投资等。钱生钱的效果,就体现出来了。起码,房屋出租,也能带来很多收入。

得过且过的人,就谈不上什么余生了。也许过了五十岁,也没有准备退休的事情,连房子也是大问题。

事实上,任何一代人,都存在以上三种因果关系。并不是父母可以掌握的。尤其是走出校园之后的一段路,基本上在自己手里。

04

富兰克林说过:“青年时鲁莽,老年时悔恨。”

易卜生说过:“青年时种下什么,老年时就收获什么。”

两位名人的话,如出一辙。

进入老年,我们终究会明白,总是强调父母没有本事,时运不济,生活疲惫不堪,社会太阴暗的人,是内心不自信的,对命运没有具体的安排。

总是期待自己走好运,有一个大奖,砸中自己,其实是格局很糟糕,听天由命罢了。

与其晚年时悔恨,不如趁自己没有很老,再去折腾一两次,避免恶性循环。

改变命运的因素有很多,只有把握内因,抓住外因,方可成事。

天命不可违,励志可胜天。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