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藏北京路】假如拜神有段位,荣耀神仙是这位!

 粤城旧事 2022-09-14 发布于广东

1

五仙观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惠福西路233,现寺观建于明洪武十年(1377年)。

大智若愚,淡然处之。五仙观,一个被遗忘的历史文化景点,有广州第一楼之称。

今日一探究竟,这个闹市中被遗忘的仙地。



近日,在吵杂的惠福西穿街过巷,我往朝天路小学行走,意外发现北京路附近鲜为人知的秘密。
大路连接小路,窄窄的人行道上满是摆摊的本地人。他们忙于售卖电子产品,其中不乏老人家自带工具开棋局,引得无数人围观。
惠福西这段路旺中带静,而五仙观坐落在一广场上。其门口变成了小朋友的游乐场:羽毛球,飞镖,甚至有人放风筝....


正门 

由于现在正门正在维修,需要携带身份证与健康码在侧面入场。
五仙观依山而建,现存有头门、后殿、东斋与西斋。尽管在如此嘈杂的环境,它依然清幽静雅,让人置身古感。
观属道教,坐向南,门上大匾上有清两广总督瑞麟书写的“五仙古观”四个大字。


歇山顶

五仙观广场门口的牌坊建筑都有一个共同特点。

就是绿琉璃瓦重檐歇山顶,脊饰为琉璃龙纹和琉璃鳌鱼宝珠。




绿琉璃瓦能看出来,重檐歇山顶是什么呢?


歇山顶,又叫歇山式屋顶,是古代汉族建筑的屋顶样式之一,后来传入东亚地区,日本人叫它入母屋造。
而重檐歇山顶则是指,分为两层的歇山顶,是古代较高等级建筑样式。


五仙观木构架保存完好,玲珑新巧。
白墙青瓦,秋冬的广州落叶不断,黄色的叶片覆盖在精巧的雕塑上面。小猫咪也悠闲行走在青瓦上,死物与活物意外合拍


2

石碑
一路往岭南楼的位置走,就是那充满历史感的石碑与神兽。
五仙观内后门门口现保存有宋至清的碑刻14方及石麒麟1对。


不少碑刻都有几百年历史,字迹仍然清晰。有无兴趣了解一下,上面刻了什么?


门口的水缸是很好的拍照道具,不少汉服党来这里打卡取经。
的确,这里人烟稀少,费用全免,是拍照的好地方。


后殿

讲到五羊传说,大家只记得越秀公园额五羊雕像,其实供奉五仙的地方就在后殿。



从前,广州曾出现连连灾荒,田野荒芜,人们温饱不继。一天,天边的五朵彩云上,载着五位骑着仙羊的仙人,羊口叼着稻穗,降临广州,把稻穗赠与广州人,并把五羊化为石像定于越秀山坡。
所以五仙观最最重要的作用是古人用来供奉五仙,可以称得上是本土神仙。


后殿内的红木结构尤为抢眼,殿内的空间十分宽广,只有五羊仙的石像与几幅挂画。
内檐施6铺作3抄斗拱,玲拢精巧,四壁作间隔用,原为方格门窗,灵巧通透。
整座后殿具有广东明代古建筑的特色,也是广州现存最完整的明代建筑。


内槽为八架椽,施六铺作三抄斗拱,外檐施乳栿出两跳插拱承托挑檐桁。
梭形柱,有升起、侧脚,平梁、四椽栿造成月梁,驼峰、叉手、托脚等风格简洁,保留了明代早期的建筑手法。


后殿面阔三间长12米,进深三间宽10米,殿高7米,是重檐歇山顶,上盖绿琉璃瓦。
正脊两端为回纹饰.中间为两条相向倒立鳌自,正中脊刹是宝物饰。殿的正桁上刻有“大明嘉靖十六年十一月拾贰”等字。


3

仙人拇迹
后殿东侧裸露的一块红砂岩,上有巨大的脚印凹穴,古人一向认为这是“仙人拇迹”,重点保护下来。相传就是五仙降临之地,留下拇指之印。
内有十块长宽约4米的天然红砂岩石,这是一块罕见的原生石,即旧羊城八景“穗石洞天”中的“穗石”。


岭南第一钟

很可惜的是,现在岭南第一楼正在维修中,这是一座城楼式的古建筑物。
明洪武七年(1374年)行省参政知事汪广洋建造此楼,它比镇海楼还要早7年建造。


红墙斑斓,这里最适合新手拍照了!分分钟随手出大片!


其楼基用红砂石砌筑,楼高7米,中通往来,作城门状,上建栋宇巨檐,构成一座轩敞的楼台,显得庄严雄伟、朴素大方。
此楼与五层楼堪称为明代建筑的“双璧”。 


休息片刻,便往钟楼上面行走,不久就可以看见广东第一大钟了。相传这个大钟从来不易被敲,一敲便是因为天灾人祸。
再说那口大铜钟、钟体铸铭篆文,是洪武十一年(1378年)所铸。钟口之下正对着楼基中心的方形大井口,能产生共鸣。


一敲钟,声自券形门洞传出,钟鸣远播,声闻十里。
传说此钟只有遇着火警之类灾难时才撞击鸣钟,无事禁止撞钟,故又称之为“禁钟”,该楼又叫做“禁钟楼”。


千斤重的岭南第一钟就这样静静地用一条藤索挂着,从来没有断过。
相传这条藤索是由吕洞宾所赠,所以才如此牢固。谁还记得禁钟一响,瘟疫降临广州城的传说?


岁晏琴尊聊纵赏,况逢高阁俯长川。
孤城海气霾寒日,万壑钟声出暝烟。
辽鹤归来空异代,石羊化去不知年。
沧桑自古何须问,肠断江湖落雁前。
——《五仙观眺望》是明代梁有誉

仪门还保存有一对用漱珠岗火山岩刻制的石麒麟,这是国内十分罕见的珍贵文物。
如同岭南楼的钟一样,默默守护了这个城市上百年。

4

五仙观仍然是老广州心中恒久不变的精神支点, 这里演绎太多故事。
解放前,惠福西路靠近解放路一段是闻名省、港、澳灯笼街。


纸扎店林立,制作灯色、人物、动物、古屋惟妙惟肖,又是搭牌楼艺人(棚工)云集地方。
解放后,因破除迷信,灯笼街消失,艺人转业。想不到现在竟然是美食圣地。


明清两代,这里分别以“穗石洞天”和“五仙霞洞”列入羊城八景。原来明清时候广州人已经十分爱游玩了~
上千年的生活图景在岭南楼中展开舒卷,老广州既安于一隅,又渴望远方。


“穿越上下两千年,追忆古今羊城事”沧海变桑田,1500米宽的古珠江水渐渐退去,但属于古珠江的“坡山古渡头”还留在五仙观内。
明清时期,曾如此宏大壮丽的五仙观,如今归于平静,却另有一番古味。


五仙观旧照
“五仙观”在公元265年两晋时,是珠江的“坡山古渡头” 江面有1500米,如今沧海变桑田,明代曾以“穗石洞天”列入羊城八景。
清末民初广州拆城墙扩马路,“五仙观”是羊城福祉,命名“惠福路”,2000年开始“五仙观”周边近万平方米民居被清拆,2004年五仙观还原本来面目。


在五仙观的左边有一条小巷,叫做甜水巷。听听小贩的
叫卖声。从甜水巷一直走到尽头,再去五仙观打羽毛球,何等惬意的生活。我爱广州!

特别鸣谢:摄影师LK兔兔

粤式经典/不容错过

初冬的广州,“为你留灯”:愿你浪迹天涯
400栋上亿别墅,五大侨园,三大名校,两大教堂
1997深圳空难:黑匣子录音完整  “我不想死啊”

致力于粤式民俗与文化发展

爱广州 有你支持 会更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