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芙蓉书阁诗钞》的前言与后记

 芙蓉书阁 2022-09-14 发布于广东

《芙蓉书阁诗钞》的前言与后记

芙蓉书阁|邓旺林

一、前  言

 我对于古典诗歌是早有兴趣。我初中同班好友温亨让同学在其为《情系三中》一书而撰写的《同窗厚谊》一文[1]中有这样的记述:

初中时,我因为同学间的友情交往,而培养了对文学和诗歌的兴趣。一天,邓旺林同学给我讲了五言诗和七言诗的常识,并把他写的一首七言诗《咏松》拿给我看。现在还记得其中两句是'满身盔甲凌霜雪,何惧东南西北风。’我看后佩服得五体投地,自此两人交往甚密,成为好友,我也偷偷地学起作诗来。有时搜肠括肚凑出二句,不禁暗暗得意,于是赶紧拿去和旺林研究。两人讲到高兴之处,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简直忘乎所以。

这首咏松诗是多么幼稚,其最后一句是不是模仿了郑板桥的《竹石》诗的“任尔东西南北风”,又是多么拙劣的模仿,如此等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说明我至迟在读初中时就已开始了古典诗歌的练笔。可惜我对于古典诗歌只是有一定的兴趣,学习古典诗歌的写作也是浅尝辄止,因此并无大的进步。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没有可圈可点之处。

       过去出于评职称等的功利需要,曾写作和发表过一些学术论文或教学论文,那是不敢掉以轻心的,每每反复推敲,数易其稿。而于写作古典诗歌,或出于应酬,或出于消遣,并没有把它太当一回事。往往只是一时兴感之作,重在能表情达意,或记事备忘而已。因此,用语不避俚俗,造句力求简明。在体裁方面,也往往避重就轻,远难趋易:因为近体诗的平仄格式只有几种,容易记住,而词的谱式多种多样,殊难记得,因此极少写词;律诗要讲究对仗,比较费神,因此所写多为绝句,且有不少属于除韵脚外不拘平仄的古绝。

 我的古典诗歌习作,1980 年之前写的全无保存,1980年到2002年写的也多有散轶。从2003年起所写的则基本上都保留下来了。此次从1980年迄今所有保留下来的诗作中,一共挑选了402首入书。此外,还收录了几十首山歌。我在大队、公社宣传队时写了不少供宣传演唱的山歌,绝大多数都没有保存下来。放在本书中的《工地山歌拾零》,是在公社农建团工地宣传时用的。原本没有打算收录,因其属于失而复得,弥觉可贵,不忍舍弃。而写于2004年的5首山歌之所以也收入书中,则是因其在记事备忘方面有着比较特殊的意义。

 由于按照诗歌的内容或体裁进行分类编排,都存在各部分间篇幅严重失衡的问题,因此本书选择了按写作时间的先后顺序来编列的方式。

 我的不少诗歌带有序引、附记。诗歌的这些附加部分,或用于交代诗歌写作的有关背景,以利于读者对诗歌内容的解读;或用于记事备忘。考虑到读者对于诗歌的这类附加部分,很可能比对诗歌本身还更感兴趣,因此在编辑本诗集时,便把它们带了进来。至于这些附加性的内容,有的其篇幅比诗歌本身的篇幅还要大,这也是早有先例可循的。例如苏轼的《破琴诗》,五言12句,加标点才72个字符,而其“引”(即诗序)却有360个字符左右。

 下面简单说明一下与我所写的诗歌有关的几个具体的问题:

  一、新韵。我所用的新韵是以秦似教授编著的《现代诗韵》一书为依据的(可参见本书附录一)。

  二、对式。此“对式”即古人所说“折腰体”。“对式”是湖州师院中文系徐青教授[2]的提法。我以为它能更准确、明快地反映出这类诗歌诗联间的结构方式,故“吐故纳新”,取而用之。

  三、律诗律联间的组合方式并非只有“粘式”一种。凡属“粘对混合式”律诗均在标题后添加括注。关于“粘对混合式”详见本书附录二《从律联间组合方式看律诗结构的多样性》。

【注】

1.见《情系三中》(大埔三河中学第卅一届(六四年)毕业·师生回忆录)P146—147

2.详见本书“附录二”的附记部分

二、后  记

  用了三个多月时间,总算完成了这本集子的前期编辑任务,可以交付给出版社去处理了。

 通过编辑这本集子,让我对于诗歌的写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让我发现了以前诗作中的诸多不足。尽管如此,我也只对部分诗歌的标题及附加部分(诗前的序引、诗后的附记)作了必要的改动(主要化繁为简),而对诗句则基本上未加改动。

  得知我要出版诗集的人不多。而得知此事的友人都给了我热情的鼓励。这里我想着重介绍一下以下几位友人。其中同乡老友太生为本书作序,育章学兄、国荣学友、炳新同学为本书题贺,炳新和圃团为本书校正勘误,政才学兄还热心提供赞助。

  我和太生曾一起参加过大队半脱产性质的七人文艺轻骑队(他当队长)和公社文艺宣传队(他任副队长)。在宣传队里我是搞乐器伴奏(主要是拉二胡),他则唱歌跳舞活跃于舞台。当时太生虽然不是老三届的高中生,但他的语文功底是很不错的。在宣传队时写歌编戏的任务主要就是由我俩负责的。我和他同在1978年录取到师专读书,我先到韶关师专,不久他也到了嘉应师专。分配工作后,我被留在韶关,他先是分配回大埔,后来调动到佛山南海。我们虽远隔数百里,见面的机会不多,但我们的友情并不因为时空远隔的原因而淡化。1992年学校搞集资建房,他知道我经济不宽裕,曾主动提供了一笔在当时来说数目不小的既无利息、亦无限期的借款给我;我女儿2003年大学本科毕业想到佛山南海找工作,他也积极帮助,多方联系(因无当地户口未能成功,倒让他欠了不少的人情债)。他年前刚买了新楼房,现在正忙于照顾新房的装修、家具的配置,还要帮着带好尚未入幼儿园的孙女,每天也在忙忙碌碌。但得知我要出版诗集,还是尽量挤出时间来为这本集子写作序言。

 育章兄是我高中时的学长,比我高一届,是埔中有名的笔杆子。他高中毕业后下过乡,当过民办教师,恢复高考后即考上本科院校的工科。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武警部队任职,后调入广州荔湾区党校工作。这些年来,因为大家都喜欢写作古典诗歌,所以时有写诗方面的交流,我亦从中得到不少教益。本书中就收有不少我和他的唱酬之作(他常用网名有“茶阳阿明”“仁甫”“身骑白马”等)。他当过广州荔湾区党校的校级领导,但在我面前从不摆架子,不道貌岸然。写起诗词来,还童心不老,时有一些戏作凑趣之作。这也给了我非常积极的影响。

 国荣是我初中时同级同学。他语文功底厚实。当过记者、还代理过报社总编。近几年来他对写作诗歌有了深厚兴趣。他用客家方言写作的诗歌,平实晓畅,生动活泼,富有生活气息,很有可读性。写得多了,现在往往下笔成诗,一挥而就,令人佩服。当得知我要出版这本诗集,他很快就发来贺诗,还多次通过微信向我了解本书编印的进展情况。

 炳新是韶关乳源县大桥镇人,是我在韶关农校任教时的学生。他于1984年毕业于农学专业,毕业后分配到曲江农职中学任教,后调入顺德陈村中学,现在是中学数学高级教师。他古典诗歌写得不错,尤擅属对作联。他为家乡祖堂“济阳堂”撰写的嵌字联“济水润丁山,山林秀茂人康健;阳光临癸水,水域泓澄业兴隆”(他们村坐丁山向癸水)被用作祖堂上厅的柱头联。炳新为人朴实,很重感情。三十多年过去了,他也早已经是中学高级教师了,但对我仍执弟子礼如前。他曾几次接我们夫妇到顺德参观旅游;2016年8月份他回韶关乡下,得知我也回了韶关,曾开车来接我进大桥参观西京古道和观澜书院。这次得知我要出版诗集,除写诗祝贺并帮我勘校书稿外,还提出要给我一定的经济支持。

 圃团姓马,也是乳源大桥人,也是毕业于韶关农业学校。他和炳新一样也是高中毕业考到农校的。我也是他的语文教师和班主任。在校两年,他的生活比较艰苦,学习成绩则很好。他于1989年毕业后分配回本县工作。现在是乳源县农业局党组成员、总畜牧兽医师。我和圃团在校时关系就很好。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为人朴实,表现好、学习好,还因为和他有一种同病相怜的亲切感。1987年他高考的成绩上了大学本科的录取分数线,却被录取到韶关农校畜牧兽医专业就读;而我在恢复高考后,也是考得了上本科院校的分数,却在扩大招生时才录取到专科学校就读(当时还只是自信考得不错,并不知道到底考了多少分。去年上半年才从单位档案室查到我1977年高考各科均70分以上,总分311.5,比当年中山大学本科录取分数线280分高出30多分)。在他毕业后,我们仍然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圃团的语文功底厚实,做事极认真细致。这次我委托他为本书稿勘误,他就帮我找出了不少不容易发现的错漏之处。

 政才学兄是我的同乡,他从小学到高中都比我高一届。他高中毕业回乡后在村里的小学附中当了一年民办教师后,便于1970年被推荐到梅县地区师范学校读书,留校工作后又调入梅县地区教育局,后在深圳市教育局正处级岗位上退休。我们已经近五十年没见过面了。近几年因为编辑村志我们才又联系上(他是村志的顾问,也为村志写了文章)。前年我编辑高中六七届同学纪念册时,托其找一份材料,他不怕麻烦,很负责地帮我找到。这次他得知我要出版诗集,便马上通过微信把一笔钱发过来。

 我虽然没有接受政才学兄和炳新的资助,但他们的热情、关心确实让我深受感动。

 得到诸多友人的鼓励和支持,是我出版这本诗集的一大收获。这也使本书的出版显得更有意义。我要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诗集的出版,还得到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词赋家协会会员;诗词百家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首席代表,江西浔阳江诗社社长兼总编陈飞先生的热情鼓励和耐心指导。在此也向他致以衷心的感谢!

2019.03.30

【补记】

 本书列入江西浔阳江诗社社长陈飞主编、吉林文史出版社今年出版的“新时代诗词百家”丛书。本书由韶关乳源县灏宇图文广告中心谢焱兰女士任责任编辑,封面则由小儿乃瑜(现任GIMC省广集团创意副总监)设计。

 又,本书中的四首七绝《重庆一日游有作》《读老友太生〈伴孙女〉后作》《新加坡游感赋》《广州天河区东圃街头即景》,三首七律《大埔中学一百一十年校庆感赋》《读学长、诗长酬唱佳作感赋》《咏四世祖宜伟公祠》和一首古风《纪念毕业五十周年聚会有作》入编陈飞社长主编、吉林文史出版社今年6月出版的《新时代诗词百家》(精装本)第1卷(P23—24)。本人亦承蒙陈社长列为该书编委成员。

2019.08.26

     《芙蓉书阁诗钞》:吉林文史出版社2019年8月出版。书号:ISBN978-7-5472-6237-5。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