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烟雨梅泾,古风今韵(下)

 WYF_0605 2022-09-14 发布于上海

烟雨梅泾,古风今韵(下)

--记濮院古镇景区开放前的一次先睹为快
王云飞
  上文说了我们此行在北市河区域的所游所览,现在接着说此行的第二个区域:庙桥河区域。我们在庙桥河区域观赏的景点依次有:岳家大院、大有桥街、梅泾书院、大有桥、庙桥河、深夜食堂、濮川诗社、梅泾剧场、大德桥等。
  岳家大院是我们离开北市河后到达的第一站(其实就在北市河东岸,与西岸的濮商会馆隔河相对),是岳飞第二十三世孙岳鉴所建,之后一直是岳氏后人的居所。上文说过濮商会馆门头的斗拱是七踩,档次很高,我就注意了岳家大院门头的斗拱,三踩,也算恰如其分吧。

  岳家大院地面空旷,主要建筑是“岳氏三进士第”,其正立面是徽派风火墙形式,端正庄重,门额顶端书“圣旨”二字,意为宅主受过皇上表旌或封赏。事由是明朝万历年间,岳飞第十七世孙岳元声、岳和声、岳骏声三兄弟相继考中进士,有“一门三进士”之美名。岳家大院的最后一位主人是岳飞第二十八世孙、著名画家岳石尘(1902-2003年)。古镇保护开发前,岳家大院已破败,保护开发后,在原有建筑基础上改造加建而成,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岳家大院的东面是大有桥街,因其中段有一座跨于庙桥河之上的古桥“大有桥”而得名。大有桥街为南北走向,全长约六七十米,宽四五米,路面由石板和石条铺成。旧时街上店鋪林立,商业繁荣,周边有大量江南传统民居,市井氛围浓厚。古镇保护开发后,在保留原街巷肌理的基础上,对民居建筑进行保护性改造,打造特色街区,设置商铺、民宿等业态。

  我们在大有桥街上漫步,朝大有桥的方向走去。途中看到左手边一条横巷到底一扇拱形小门的上方写着“梅泾书院”。据悉梅泾书院是古镇保护开发项目修建的特色文化场馆之一,这里想必是其边门。

  顺着大有桥街,走到河边,河上一座古桥就是大有桥,始建于元代,清宣统三年(1911年)重建,三孔石梁桥,桥长16.9米,桥宽2.85米,南北向,南接南大有街,北接北大有街。

  大有桥下静静流淌的就是庙桥河,河的两岸绿树婆娑,郁郁葱葱,房屋、亭阁、台榭、廊架、石埠,参差排列,错落有致,与我们前面到过的北市河的风格不同。北市河两岸多为寻常人家民居,灰墙黛瓦,临河枕水,绿荫绕屋,藤蔓缠桥,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这里多为文化场馆、市井商业等,更像清明上河图。

  庙桥河的南岸,名为河下街,曾经是濮院老镇区的沿河露天菜场,供小镇居民购买食材。这次在保留原有街巷格局的基础上,对房屋进行保护性修缮改建,将打造为水上美食长廊“深夜食堂”,供应24小时餐饮,服务于濮院这座时尚和娱乐荟萃的不夜古镇,也是一种古风今韵。

  庙桥河的北岸有多座传统文化场馆,我们在大有桥北堍左转,沿着河岸向东行时,首先看到濮川诗社的高墙大院,它和刚才看到的梅泾书院一样,是古镇保护改造中建设的。濮川诗社是聚桂文会的发起地。元至正十年(1350年),濮氏传人濮允中、濮彦仁父子发起“聚桂文会”,邀请了东南名士五百余人,是元末中国东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文学盛会之一,绵延至今700多年。

  濮川诗社的旁边是始建于1947年的梅泾剧场,是濮院镇最老的剧场和电影院。旧时的剧场条件十分简陋,以汽油灯照明,以木板条当凳。剧场内常常演出越剧,此外还有京剧、杂剧等,是旧时濮院最重要的文化地标之一,后毁于战火。古镇保护开发工作启动后,梅泾剧场重建,沿袭了旧时梅泾剧场的民国古典风格,重塑文化地标。

  梅泾剧场重建中,根据庙桥河北岸的原有街区布局,对其东西两侧民居进行保护性改造,作为梅泾剧场、梅泾书院的组成部分。

  朋友们在梅泾剧场的小广场上合影后,来到我们此行在庙桥河区域的最后一个景点--大德桥。大德桥也是濮院古桥之一,初建于元朝,民国九年(1920年)重修,南北向,单孔石拱桥,桥长16.4米,面宽2.65米。因为桥北有土地庙,故俗称庙桥,庙桥河就是因此得名的,与大德桥南堍连接的街也因此名为“庙桥街”。大德桥还有一个特点,两堍都无级阶,全桥都是坡面,是濮院石桥中的唯一。(濮院保存完好的古桥有9座。我们此行看到了4座,2座在北市河,秀桐桥和定泉桥;2座在庙桥河,大有桥和大德桥。庙桥河东端还有一座古桥,大积桥,此次未到)

  大德桥位于庙桥河的中段,我们从庙桥河西段的大有桥,走到大德桥后,左转,进入与其北堍连接的寺湾街,街口是一座巍峨的券门,上书“蜡烛街”三字,这是因为此街邻近福善寺,沿街售卖祭祀、拜佛的香烛,所以俗称蜡烛街。蜡烛街是我们此行的第三个区域,主要景观有古镇街景、太平巷、漱芳禅园、濮侍郎宅、木雕点,以及这次没有去看的濮驸马第、街河对岸的福善寺、福善塔等。

  蜡烛街的路面由石板、石条铺砌,雨天里,路面的水光倒影放大了石材的色差,青、灰、褐、黄,深浅浓淡不一,煞是好看,比一般的石板路更有韵味。街道两旁那传统中式风格的店铺、高大林立的香樟树、一路经过的纵横交错的小巷,以及道路右侧房屋后的小河,为我们呈现了濮院古镇的典型街景,此刻,细雨飘忽,水气氤氲,身在画中游的意境令人心旷神怡。

  蜡烛街的小巷中,最有看头的是太平巷。此巷东起蜡烛街,西至北市河边,历史上,曾有朱家、沈家、曹家三处大宅院,三家屋宇相邻,几乎占了巷弄的整个北边。古镇保护开发中,对留存的大宅院进行了修缮保护,岳氏三进士第、濮川诗社和梅泾剧场等都与此巷相接。我们此次没有进巷参观,留待下次好好看看。

  蜡烛街的建筑与我们看过的北市河蚬子滩、庙桥港河下街的又有不同,限于篇幅,在此不再展开叙述,各位可看图品味。

  濮院古镇的“水陆并行,河街相沿”特色在这里又一次呈现,蜡烛街的东侧也是一条河流,河上也是桥梁多多。虽然逛蜡烛街不用过桥,但还是忍不住专门跑到桥上,那怕只是为了望几眼河景、拍几张照片,落后同行者一大截,过后要快步追赶,弄得气喘吁吁的,也是值得的。

  时尚和传统碰撞,古风和今韵邂逅,在两种迥然不同的元素之间,濮院古镇有一方雅致的缓冲地:禅文化。蜡烛街区域及其附近,设有或将有漱芳禅园、禅美术馆、禅茶馆等禅文化场馆,以及福善寺、福善塔、五星级禅意酒店等,成为濮院展示禅意文创、体验禅修文化的特色街区。目前已建的是漱芳禅园,我们时间有限,只是路过外观了一下,我感觉有点东洋花园的意味,其实应该是唐宋风格。

  经过漱芳禅园后,右拐,继续北行,看到路左一处深宅大院,门檐下是“濮侍郎宅”四个金字。濮侍郎是濮院濮氏家族的第六代子孙濮斗南,官居吏部侍郎兼中书舍人,宋朝重臣。濮侍郎宅为“濮家八宅”之一,也是我们今天经过的第三个大院。古镇保护开发以前,此宅只剩原址上两块迎风石。保护开发中,在原址上复建,现其北侧建有濮侍郎宅精品酒店。

  濮侍郎宅过后是一条宽约三四米的石板路街道,两边都是联排的中式二层楼房,白墙黛瓦,雕花门窗,而且大部分门面是通幅木门窗的,古意盎然,还有跨接街道两边的过街楼,幽静典雅。街口墙上挂着一块“木雕点”的牌子,令人期待它的开张。

  “木雕点”街道的尽头又是一座券门,不过门额上写的不是“蜡烛街”,而是“寺湾街”,一街两名,有此为证。

  蜡烛街河流的对岸是还在建设中的福善寺,河上有多座桥梁可以过河入寺,现在只能在桥上拍拍照啦。

  福善寺的旁边高耸着福善塔,塔下有一座单孔拱桥连到蜡烛街,因岸边建筑限制了引桥伸展的空间,引桥在岸边几乎是九十度转弯后,贴着河岸延伸数十米,不失为一道别致的桥景。

  走出蜡烛街,远观福善寺、福善塔,不知不觉中已是来到古镇游客服务中心前面的那片水域。这里水面开阔,风景迤逦,有高塔佛寺、徽派楼阁、水榭亭台,还有七孔石板桥、三孔带廊拱桥,令人赏心悦目。


  半天的参观游览结束了,虽然游览的地方只是古镇景区的三分之一,但是这里的景点数量、景观体量不是短短半天乃至一天能够看完的,今天看到了景区的总体风貌、游览的基本路径,领略了古镇的历史积淀、文化底蕴和景观特色,收获是很大的,也为景区开放后再来慢慢观看、细细品赏,打下了基础。


  最后,感谢毛经理和相关人员的全程陪同和解说,感谢雅园朋友的盛情邀请、组织和款待,谢谢啦!

附注

1)本文所述是笔者见闻与感受,难免错漏,敬请斧正。

2)本次游览路线:从游客服务中心出发 > 北市河西岸,自北往南,到濮商会馆 > 庙桥河北岸,自西向东,到大德桥 > 蜡烛街,自南朝北,到街尾 > 回到游客服务中心。笔者据此将这次濮院古镇之游分为三个区域来讲述,未必符合景区实际情况,敬请注意。

2)本文部分照片由苏建雄、谢东拍摄,谨此致谢。

要阅读本号其他图文,请点以下公众号名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