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警惕:旧书报刊制假贩假又现怪招

 新用户49686918 2022-09-14 发布于黑龙江

近年古籍善本拍卖火爆,百年书报刊资料也备受追捧,价格动辄成千上万元。而就在藏书藏报领域参与者越聚越多之时,制假贩假也悄然抬头,造新如旧层出不穷。

  乱象1:出版日期

  据相关专家称,上世纪50年代,国家图书馆、中国革命博物馆、上海书店等都复制了一大批革命进步书报刊,供学者研究。其中左联刊物、《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新华日报》、抗日大型文艺刊物等的复制件发行量均在800套以上。复制目录散见于《北京图书馆馆藏革命历史文献目录》(1984年书目文献出版社)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复制文物账目。

  造假者低价购进这些复制件,将复制说明页撕去,高价售出。复制件成本不过几元左右,而这些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献和“新文学”版本书,几年前每册的价格就已达千元。据古籍书报收藏家秦先生介绍,曾有人花数百元淘到一张1941年《新华日报》,上有周恩来关于“皖南事变”的题词。可仔细翻看该报连页连张的第三、第四版,其出版日期竟然比第一、第二版晚了8天。只有合订复制件为了装订的要求才如此印刷。

  乱象2:名家设计

  名家设计的书刊封面本身就是艺术品。在旧书报市场上鲁迅、闻一多、钱君匋、陈之佛、陶元庆设计的封面价值不菲。各大美术院校也多会将书籍装祯定为实用美术的必修课,照原色原比例仿绘名家的精美手绘封面,本就是美院学生的拿手好戏。

文章图片2

  旧书报中,解放区土纸木刻毛泽东、朱德头像及官兵民众抗敌群像封面设计,多是李桦、华君武、蔡若虹、彦涵手笔,如今已经是收藏市场的珍品。书贩往往会以几元一张的价格,买来手绘仿件,用彩色喷墨打印,将解放初期的竖排本书撕去两头,换上封面。“如此一来,《呐喊》、《彷徨》的初版本造假即告完工,最能蒙人。”资深专家说,但辨别的绝招也有,鲁迅时代的封面印刷用纸有正反面,而打印纸不分;解放区木刻封面用土纸、土墨、天然颜料,不用“洋墨”,真假从纸、墨上便见分晓。

  乱象3:单张单页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复制的革命历史文献多用于展览,而单张单页的展示效果最好,但也正因如此,单张单页的仿旧、做旧也比较容易,收藏者要特别留心。招贴、传单、号外、报纸、月份牌、广告画在单张单页作假方面可谓“重灾区”。

  例如,一张长年悬挂的地图上出现数不清的不规则虫蛀型孔洞。“从常理上讲,这是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悬挂地图必能见到光线,蠹虫是不咬噬见光的纸张的;即便咬噬也有一定规则,也不会呈模糊状,应当是锯齿状。”资深专家说,由此便可判断,地图上的孔洞多半是人工用燃烧的香头点成的,并不是虫蛀。

文章图片3

乱象4:改头换面

连环画小人书已成为旧书收藏市场的热门品种,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版连环画售价不菲,名家或品好者高达数千元到上万元,有的书贩为了赚更多的钱,把原本翻印的旧小人书版权页撕掉,然后重新换上初版本的版权页,以获得高利,还有挖改原来的文字改头换面,有的用老版面底,装新版内页,或者用新版面底,做旧后,装老版内页,对于这些制假连环画,就要仔细鉴别,比如看粘贴痕迹、纸张挖改有否、纸张与原来的纸张不同等,只要藏友仔细就能分辨出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