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承德餐饮:当松枝爱上了包子

 老羊铲史 2022-09-14 发布于河北

1.
疫情防控,核酸结果异常人员的行动轨迹,能展示这个城市居民最真实的生活原貌。

一个人的行动轨迹,可以根据通讯大数据完整地展示出来。和谁在一起、去了哪里、呆了多长时间,是喜欢上街购物、还是打麻将、还是上班时间干私活,都能做到分毫不差。

普通民众除了关心异常者的轨迹和自己有没有交集,还能根据自己的爱好,分析这个城市的环境、气候、收入水平、消费水平、现代化程度等多方面的内容。

我关心的还是这个城市的历史,从普通人的生活习惯,看这个城市的餐饮。
上次关注的是砂锅,这次是松枝包子。

高新区14日公布的这个核酸结果异常人员的行动轨迹,共计公布了七天,其中有连续三天都去吃同一家店的包子,除了空间距离上的方便外,肯定是这家包子非常好吃,能让人百吃不厌。

过去有句俗话,包子好吃不在褶上,承德这家包子的好吃也不在褶上,而是在松枝上。

承德松枝包子。

2.
蒸包子时,经过处理的松枝替代屉布,铺在蒸屉上,包好各种馅儿的包子摆好,大火蒸熟,出锅后趁热吃,佐以香醋、辣椒油等调料,入口软糯,除了各种馅儿的香味外,还有一种松枝的清香。于是,松枝包子就门庭若市,成为承德最有特色的小吃之一了。

酒香不怕巷子深,尽管杭州小笼包满大街都是,但仍有几家承德松枝包子的传统老店。除了二仙居老字号这样在闹市区的包子铺外,远在双滦区大庙北梁上也有一家松枝包子铺,很多人驱车几十里,专门就为去吃一口这松枝包子。

包括我,也和朋友跑几十里路,专门去吃过一次。

3.
严格地说,松枝包子应该叫松针包子,因为代替屉布的是松针,不是松树枝。
松针是个好东西,《本草纲目》里对松针的药用价值写的很多,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查一下,偏方治大病,没准儿就管用。松针味苦,性温,归心、脾经。具有祛风明目、解毒止痒、活血安神等功效。
很早以前,承德这个地方有很多古松,应该与土壤、气候有关。1012年,宋真宗的时候,王曾出使辽国,他在日记里写到:古北口以北,山中长松郁然,深谷中多烧炭为业。元朝的时候,白珽有诗描写潮河滦河流域:滦人薪巨松,童山八百里。元朝末年的陶宗仪解释这句诗的时候说:取松煤于滦阳,滦阳,即今上都,古松林千里,其大十围,居人薪之。
在此之前,唐朝时在这里设置的地方政府叫松漠都督府,除了沙漠,就是松树,可见这个地方的气候非常适合于松树的生长。
避暑山庄初建时,康熙就说:塞山树万种,就里老松佳。康乾两位皇帝在避暑山庄里以“松”命名的建筑有十二处之多,包括就松堂、松云楼、万壑松风、松鹤清樾、松鹤斋等,从乾隆二十八年到嘉庆二十五年,从现在的滦平、隆化、双滦等地,移栽到避暑山庄及外庙的古松达五千多棵。到现在,这些古松都在二百岁以上。
现在去避暑山庄,无论是宫殿区还是山区,到处可见古松蓊郁,“常见青松蟠户外,更欣白鹤舞庭前”,乾隆皇帝越看松树越喜欢,封之为“遮荫侯”。
4.
乾隆皇帝也是一个美食家,除了山珍海味外,他在承德也吃包子。
乾隆四十四年六月十四日辰初,“烟波致爽”进早膳,用折叠膳桌摆,羊肉窝瓜馅包子一品;
乾隆四十四年八月二十四日未正,度母达乌拉岱大营进晚膳,用折叠膳桌摆野鸡馅提褶包子一品;
乾隆四十五年八月十五日未正,勤政殿进晚膳,用折叠膳桌摆,猪肉菠菜馅儿包子一品,中秋节没吃月饼,吃的是菠菜馅儿包子,而且是在办公室吃,秋波呀秋波,还可以这样。
乾隆四十五年八月二十四日午正三刻,上至月牙城(现在的绮望楼)大蒙古包内,用折叠膳桌摆... ...羊肉馅儿包子一品。
乾隆五十年八月十三日午正,澹泊敬诚殿安宴桌,用热河收贮金龙大宴桌摆鸭子馅儿包子一品。这天是乾隆七十五岁大寿,包子只是寿宴里的一个点缀,要是真以为他吃个包子就过生日,那可就太平民了。
澹泊敬诚殿是皇帝接见使臣的地方,他把包子摆进了澹泊敬诚殿,也是乾隆皇帝的一个壮举,一般的导游都不给你讲这些。
以上所述乾隆吃包子的记录,都来自《清代离宫膳食》一书,有根有据,不是瞎编。
餐饮也讲究传统,讲名人效应,承德的包子铺也该有一个乾隆松枝包子了。
6.
皮薄、肉鲜、油大,一咬一冒油,吃起来把汤汁溅到对面人的脸上也浑然不觉,这是松枝包子的妙处。生产力提高了,家庭成员少了,所以,多数人都能吃得起这小巧、多肉、汪油、过去皇帝才吃得起的包子了。
能用松枝做屉的,都是小包子,小得如棋子,虽小,褶子却一点也不少,山珍海味之余,作为一种点心,吃的是精致,品的是厨艺,唇齿之间有松枝的清香,饱腹之余,还有延年益寿之功效。
工地上的人还是吃大包子为主。改善伙食的时候,也蒸包子,疙瘩白、大萝卜洗净或不洗净、剁碎或不碎,肥肉膘剁得倒是精细,以炼出油来为主,碗大的包子蒸出来,劳累了一天的人能吃上三五六七八个。
这种粗放型的包子,自然没有松枝的琐碎。
记忆中最深刻的一次吃包子,还是在宽城一中读书的时候。那个时候学习刻苦,傍晚天擦黑的时候,食堂里的大师傅都快吃完了,我才从教室来到饭口,买了两个包子。第一个包子和平时没有什么两样,疙瘩白馅儿。吃到第二个的时候,咬了一口,发现里面居然全是肉... ...
这个肉馅包子困扰了我很多年。很多年以后,突然有一天想明白了,那是食堂大师傅们给自己包的肉馅儿包子,因为我去晚了,才偶然得到了一个。
在后来的人生际遇中,每次看到那些“近水楼台先得月”时,都会想到食堂大师傅们胖胖的嘴巴和圆圆的脸。
很多想不通的事情也就都释然了。

老羊铲史的历史散文集已经在桃李街汇文书店上架,

喜欢的朋友可以去选购了:

静默承德:难以抵挡的砂锅诱惑
避暑山庄:松云峡(避暑沟)里那几栋神秘的别墅之谜
中国百姓烧煤史:有一年,刑部尚书在北京煤气中毒熏死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