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说,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少讲道理。 道理讲多了,就变得哆嗦了。并且总是在“道理”这个频道上,学生也会疲劳,时间一长,学生都对道理产生免疫了。你继续讲你的,我还是继续做我的。 但是,一个班主任,在教室里面,不可能不讲一些道理,有些学生,你不把道理讲出来,他就是不明白,当然讲了可能也是没用。 道理要讲,但是我们要学会包装。 在讲道理这件事情上,最为核心的包装技巧就是“具体化”策略。 怎么具体化,我用三种方式来解释: 1、场景+描述+定义。 开学报到那边,全校开学典礼。 典礼上,我一直忙前往后,基本没有去自己的班级,但是每一次我经过自己班级,感觉还行,孩子们基本上站得端正、听得认真。 在第二天晨会上,我开始“讲道理”了。 “同学们,你们昨天在开学典礼那么庄重正式的场合中,站得端正、听得认真,升入二年级真的长大了,丁爸不在你们身边,你们却仍然表现良好,像这样别人不提醒,你仍然表现优秀的行为,叫做自觉。” 来提炼一下上面这段话中的关键元素。 第一,场景:“同学们,你们昨天在开学典礼那么庄重正式的场合中”。 给出具体场景是让孩子们此次此刻进入画面,而不是凭空想象,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在脱离具体场景跟孩子讲一些规则。 当然了,如果想要在学生面前深刻还原具体场景,可以借助图片或视频。 俗话说的话:一图抵万言。 其实,我自己给班里孩子们开晨会,一定是要求自己要提前准备好图片等素材。我很少开“无图”晨会。小学生注意力容易涣散,有一些素材支撑,可以更好吸引小学生注意力。 第二,描述:“站得端正、听得认真,升入二年级真的长大了,丁爸不在你们身边,你们却仍然表现良好”。 其实我这里的描述还是不够详细具体。如果还要具体,需要从孩子们的动作、表情等方方面面进行刻画。 描述是让孩子们再一次回到那个场景,并且非常清楚自己到底哪里做到位了。也是给更多学生一定的行为参照。当然了,结合图片进行描述效果会更好。 日常表扬中,也好坚持描述孩子的具体行为,而不是总是对孩子说“你真棒”,要把棒在哪里说出来。 第三,定义:“像这样别人不提醒,你仍然表现优秀的行为,叫做自觉。” 这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句型:像………………,叫做…………。 特别是在帮助孩子提炼一些良好品质与品格的时候,这样下定义,孩子非常容易明白。 通过场景,透过描述,最后定义。孩子就对良好品格有一个非常具体的认知。 如果还要加深对于定义的理解,我们还可以继续让孩子进行一次发散性思考,“孩子们,还有哪些行为也可以叫做自觉吗”,让孩子们去拓展更多的场景。 还有两种方式,我再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