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0后女博士佛系养娃,养出一枚10岁段子手

 小葵的森林 2022-09-14 发布于安徽

毛豆,女生,10岁,海淀区某小学四年级学生,全班唯一没有上过学科补习班的孩子。

曾经,有一个同学家长问毛豆妈妈:这个班学生里,是不是就咱俩的孩子没报班补课?

毛豆妈妈:或许是。

据说,那位家长转头给自家孩子报了个英语班,成全了毛豆“一枝独秀”。

毛豆说,她的最差成绩是单科77分(满分100),但是妈妈只说了句“下次加油”,所以她觉得自己并没有补习的必要——“我怎么也不会低于75分”。

但毛豆见过同学的妈妈对成绩有多紧张。有一次,毛豆发现妈妈在和另一位家长讨论考试成绩,她模仿两人对话的语气:

“这次娃只考了95分,要不要和他说一说?”

“我家娃(毛豆)才考了85分,就不说了吧。”

毛豆觉得这个场景特别有趣,妈妈的回复也很搞笑。

毛豆的妈妈乐乐,80后,复旦本科,留美8年,是研究昆虫的博士后。

可能受专业背景影响,乐乐谈教育理念时,三句不离生物多样性,她说,她害怕单一的价值观和成功学。她虽然走上了“佛系”养娃之路,但也偶尔会感受到环境的压力。

不过乐乐说,她可以做“鸵鸟”,不听不看不参与不焦虑。

一个10岁女孩的自我修养

顶级学生在这里,我看得着,够不着

在乐乐和毛豆的视频“开机”之前,我们已经见识到了“鸵系”养娃的成果。

“我需要穿什么样的衣服?要化妆吗?镜头会一直拍我吗?拍多久?是和电视上拍真人秀一样吗?”

视频电话那一边,毛豆语速很快,但条理清晰,问的每一个问题几乎都在点子上,没有一句废话。我原本准备捏着嗓子学小孩说话的打算瞬间被逼退。这一次拍摄前的聊天,是毛豆主动提出来的,我们还担心孩子犯怵,低估了一个10岁娃的自我修养。

毛豆对“鸡娃”概念很熟悉,她知道自己不算“入坑”,被家长安排上很多补习班的同学才算。而她报的班和学的课,都是跟考试无关的。而且,除了艺术体操和钢琴有系统性学习外,葫芦丝、游泳、攀岩更像是“业余”的兴趣爱好。

艺术体操有假期集训,毛豆对此很头疼,不停地说累累累,而且参加集训的结果是,作业会“堆积如山”。

妈妈劝毛豆,训练期间可以先不写作业。毛豆:“这样不好。 ”

千万别误会,毛豆不是喜欢写作业。她对我们振振有词地分析:学习是有意义的,语数外知识在以后的生活中都能用到,副科可能会成为工作的延伸……但所有一切不代表作业有意义。

说到作业时,毛豆还问我:“老师给我们布置作业是为什么?”

我试着回答:“或许是为了检测学过的知识点有没有掌握? ”

毛豆:“可我觉得多做作业未必有用。我最好一次考试成绩是98、99、99,和那些多做作业的,几乎人手一本《53天天练》的同学差别不大。”

毛豆自我评价说,她的学习成绩在班里是前三分之一好学生里的尾巴。她指着自己的鼻尖说,

“拔尖的好学生在这里,这个位置我看得着,但永远“舔”不着。”她对自己的要求是:单科成绩不能低于90,和其他同学不能低于95分比,她觉得这个标准挺低。毛豆不羡慕成绩拔尖的同学,毕竟“人家上的补习班多”。在同学们辛苦补课的时候,她每天还有固定时间玩iPad。

不羡慕五道口未名湖

我没必要把学习搞的像他们那么优秀

毛豆不止一次听到爸妈讨论过:“如果娃只能考大专怎么办?”

有关大专和大学的区别,毛豆是从一款游戏里学来的,按她的说法,“五道口”和“未名湖”是人人都想上的,然后是省级、市级的文理科状元和保送生,但毛豆不确定,能考上清北和上补习班的关系是什么,但她强调说,“我对自己定位没那么高,考不上也没关系。

毛豆所在的家庭,学霸辈出。父母学历博士起步,外公外婆是重点中学教师,爷爷奶奶是名牌大学老师。

说起父辈的学历时,毛豆还有一些小自豪,“爷爷上学的时候经常考第一”,但她很快补充道,“他们肯定是很优秀,我的学历本来也不可能有他们那么厉害。”

比起成绩和夸奖,毛豆认为自己做过最棒的一件事,是这样的:

一年级的时候,她发现自己书包上不知道被谁画了一个蓝色的大叉子。她先是在班里自己排查了一圈,询问几个“嫌疑人”均得到否定答案。一周后,毛豆发现书包上的叉子又被加长了,她主动找班主任,讲清事情原委并提出:请帮我调监控。

最终,恶作剧的同学向她道歉,老师询问是否需要对方帮她清洗书包,毛豆“大手一挥”:算了。

毛豆觉得,自己是个做事有原则有章法的孩子:“我并没有只靠自己的想象去找老师告状或者和同学私下吵架。”

还有一次,三年级时更换班主任,毛豆发现班干部分工不合理,她主动找到老师:“我觉得您现在给我的任务我干得也不是特别好,您还是应该让我干原来的事,而不是派给我一个本来我不应该干而且我也干不好的事情。”

鸵鸟式育儿起源

“我以为我拿的不是普通人剧本”

和毛豆不同,乐乐小时候一度以为自己拿的是“非普通人”剧本。

她是上海人,父母在当地重点中学做老师,她从小就很会“学习”,每次考试不是全校第一就是第二。乐乐记得当年高考报志愿时,她老老实实从一本填到三本、专科,但是一本以下的志愿被母亲全部划掉,“一本肯定没问题,要对自己有信心。”

本着离家近的原则,乐乐考入复旦,之后在德州农工大学(美国最好的农业大学之一)念完硕博直至博士后。

但即使一路名校,高学历傍身,乐乐依旧觉得,自己在事业发展方面绝不算“成功”案例。她坦然地说:“我们普通人,要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分数不是唯一标准,找到自己强大的地方更重要。”

可能是因为专业是生物学,乐乐非常信奉生命的多样性。她觉得,目前很多的所谓素质教育,本质上还是流水线生产,是把娃摁进一个比较精致高级的模子里,生产出社会需要的产品。流水线风险小、产品质量稳定、标准化程度高,但千篇一律教育方式生产出的同质化人才,只会强化社会上的竞争,千军万马争夺稀缺的位置和资源。

乐乐一家住在海淀,深知各种“鸡娃”招式,但她觉得,“学习就像吃饭,肯定是必要和重要的,但也不能猛吃,缓着点,一天吃三顿就行了……”

在给女儿挑选课外班时,乐乐也格外看重教育理念是否和她契合。毛豆目前在上的艺术体操,国内从三级到一级,有对应不同运动员等级的规定动作。但她觉得全部练习规定动作,不利于孩子去寻找和认识自身的特点,因此给女儿选择的机构也比较注重“个性化”,现在的老师会根据每个人的特点、优势设计不同的动作,孩子在配乐和动作选择上也有“发言权”。

但乐乐也坦言,自己的育儿理解不一定对,她也有过犹豫和焦虑。乐乐看过好几本儿童文学作品,都是讲不会带孩子的老人带孩子的故事,比如《海蒂和爷爷》《迷失的花童》 ,她觉得最理想的育儿理念,应该要以一种更平等的态度去探索与孩子的关系。“双方都不是权威,不完美,都在调试和适应。对于非常权威、育儿理念非常坚定的家长我其实比较害怕。”

毛豆目前在所在艺术体操领域,很多孩子的训练量很大且经常参加国际国内比赛,家长希望她们拿到运动员等级证书为以后考学加分做准备。乐乐的想法则很简单,能运动一下,强身健体不发胖,以后上班参加年会表演不怯场就行。她总说自己“懒”,周末送毛豆去一个辅导班就已经累得够呛。

像毛豆一样,乐乐也会被一些小事唤醒成就感。

去年9月的一天,毛豆放学后,被一只毛毛虫吓到了,然后“戏精”一样给乐乐哭着打电话。

乐乐说:“你把那虫子画出来,我看看是啥。”

毛豆画了简笔画,乐乐说你填上色,毛豆又填色……你画我猜游戏玩了一个小时,母女俩又查了好些图片资料,最后达成共识:吓着毛豆的毛毛虫,大概率是只美国白蛾。

10年,10本书

“并不想把咸鱼的价值观塞给孩子”

从毛豆1岁左右,乐乐和老公每年都会为女儿“出书”,记录一家人的生活和毛豆的成长。

封面是一家人的合影,按一年或上下半年区分,每一页都清楚地标记着日期和发生的故事,图片也排得十分精美。里面的内容大多来自乐乐的朋友圈,她常随手记录下与女儿相处的点滴,包括毛豆说的话,做的事。

乐乐在书中写,最常需要面对的问题,是女儿的敏感和自己给自己施加压力太大

其中有一页记录这样的一幕:

毛豆的班主任在期末评语部门写,你心思细腻,乐于助人,能够在跳绳比赛中坚持练习,最终取得优异成绩……

毛豆看后,先是用铅笔划掉老师写的“优异”,紧接着在空白处标注:不!我不优异。

毛豆对老师评价的评价

在学校,毛豆总在赶作业,只要计划被打乱情绪会受到影响,对完成任务似乎有种执念。

乐乐劝她,作业慢慢写也没事吧?但毛豆的回复是,不行,我还想画画、看书、看电视、听故事、闲着。

乐乐把女儿这种“自鸡”理解为感受能力超前于处理能力的结果。她总希望毛豆可以放放松,不跟自己较劲,但朋友劝乐乐,压力也是成功的动力,不要因为自己选择了咸鱼就向娃使劲输出咸鱼的价值观,也许娃愿意努力走向更高的台阶,在过程中自己决定是正面硬刚还是退回咸鱼,你承受不住的压力,孩子或许可以。

乐乐觉得很有道理,她要求自己尽量做好一个观察者。比如,从毛豆换第一颗牙开始,她和先生告诉她牙仙子的存在,但随着女儿长大,她开始怀疑这位仙子的存在。乐乐对比不给出任何答案,只说有些问题要自己慢慢探索。

拍摄后记:为何甘心“不鸡娃”

拍摄乐乐和毛豆的故事很不容易,因为在海淀,选择“不鸡娃”的家长非常珍稀。

我们对乐乐说,希望这个故事,能为当下为教育而焦虑的人们,提供一种不同的可能性。

可能正是这一点打动了乐乐。她颇有兴致地给我们探讨起生态学中“生态位”的概念。

简单地说,所谓生态位,就是一个生命在生态系统中占据的位置和扮演的角色。不同的动物,有自己的活动空间和食物偏好;不同的植物,也有自己适宜生存的地点和光照温度等条件。许多生物生活在一个大空间里,但各自占据适合自己的生态位,因此整体上是融洽、互补且并不拥挤的。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优”与“劣”,更不需要在一个方向上剧烈地竞争。推而广之,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在社会中能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能处于什么样的地位,也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乐乐说,一个社会运转,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找对位置,比盲目攀爬金字塔尖更明智。

不过,对于毛豆未来在社会上的“生态位”,学霸家族的想法还是不同的。

毛豆说:“爸爸建议我当作家,妈妈曾觉得我应该去搞艺术,做个修音师什么的。”

毛豆的爸爸就是搞文字类工作的,毛豆对爸爸的工作没兴趣,妈妈的期待更合毛豆自己的心意。但毛豆还对上班没有明确概念,她说,她对长大以后的工作期待就是,开心一点,下班以后去咖啡厅喝点咖啡,然后回家休息。

这个畅想很美好,虽然对今天的社畜们来说,可能有点扎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