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二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结果公布

 弘净 2022-09-15 发布于河北

  本报讯  记者刘倩玮 白兆会报道  第二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结果近日公布。2015—2021年,全国绿化委员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第二次古树名木资源普查。通过此次资源普查,基本查清了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本底状况,建立了古树名木资源管理档案和数据库。

  根据普查技术规范,此次普查的范围包括31个省(区、市)和,不包括自然保护区和东北、内蒙古、西南、西北国有林区以及台湾地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此次普查对散生古树名木进行了每木调查,对其树龄、分布、权属、生长势、相关历史文化信息做了详细登记;对群状古树一般只统计了古树数量。

  普查结果显示,全国普查范围内的古树名木共计508.19万株,包括散生122.13万株和群状386.06万株;分布在城市的有24.66万株,分布在乡村的有483.53万株。散生古树名木中,古树121.4865万株、名木5235株、古树且名木1186株,数量较多的树种有樟树、柏树、银杏、松树、国槐等;群状古树分布在18585处古树群中。

  古树名木资源最丰富的省份是云南,超过100万株,陕西、河南、河北超过50万株,浙江、山东、湖南、内蒙古、江西、贵州、广西、山西、福建超过10万株。

  全国散生古树的树龄主要集中在100—299年间,共有98.75万株;树龄在300—499年的有16.03万株;树龄在500年以上的有6.82万株,其中1000年以上的古树有10745株、5000年以上的古树有5株。

  全国散生古树名木按权属分,国有18.23万株、集体90.97万株、个人12.41万株、其他0.52万株;按生长环境分,良好96.98万株、中等18.04万株、差6.85万株、极差0.26万株;按长势情况分,正常103.73万株、衰弱15.77万株、濒危2.63万株。

  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表示,将积极运用本次普查成果,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的保护和管理,适时开展古树名木资源补充调查,建立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管理“一张图”,对古树名木实行挂牌保护。严格落实管护责任制,加大日常巡查巡护力度,坚决打击破坏古树名木的违法犯罪行为。针对普查中发现的长势衰弱和濒危古树名木,积极指导推动各地及时开展抢救复壮。完善法律法规,加快出台国务院古树名木保护的行政法规,推进《森林法实施条例》修订工作,进一步细化古树名木保护法律责任,形成依法保护长效机制。加强宣传教育,讲好古树名木故事,增强全社会保护古树名木的意识和热情,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和监督,形成保护合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