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京军区班长说:还说昆明军区是游击队,山岳丛林战真强啊

 兵说 2022-09-15 发布于云南
战火青春:军校学员赴老山前线参战纪实18

1984年11月30日,我所在的32师工兵营工兵连突然安排会餐,我感到有些不正常。通过打听,才知道部队将要往后撤了,我连有一个班和一个仓库当天已经撤往后方,去打前站了。
12月1日晚,我们奉命到255号高地去埋设地雷,当我们走到145号阵地时,听到阵地上步兵说,1军1师的人马上来接防了,我预感到,今晚可能是自己最后一次出来执行任务了,因此作业时更格外小心谨慎。
12月4日,南京军区1军1师工兵营工兵连先头部队两个排进驻我们连队驻地,由于帐篷不够住,我们只能几个班挤在一个帐篷里将就居住。帐篷里,一些战士在清点收拾个人物资,一些战士则兴奋聊天,个别战士对于即将撤离前线内心可能过于激动,言行举止显得有些狂躁。但我还是比较冷静,经历了“电台泄密”事件之后,我感到战场上意外突发情况随时都可能发生,不到后撤命令下达的那一刻,一切都是未知数,越是在这个关键时候,越要保持头脑清醒。
作者在前沿阵地留影
12月5日傍晚,我接到连队紧急命令,要我于晚间带领1军1师工兵营有关人员到那拉口方向去熟悉前沿阵地,移交雷场和工事,他们说这个艰巨任务之所以派我这个实习学员去完成,是因为我熟悉这片前沿阵地。
这是个非常特殊的任务,对于我们连队来说,以前没有人去执行过这样的任务,大家都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接到命令后,我既欣慰连队对我的信任,同时也感到责任重大。以前上前沿阵地,与我同去的都是我熟悉的战友,彼此都很默契,今晚我要带去的却是从未谋面的陌生人,彼此都不了解,面对险象环生的战场,当遇到突发情况的时候,他们是否信任我?是否服从我的指挥?我越想心里越没有底。
天色将黑的时候,我们在连队一块斜坡地上集合,我站在斜坡的上方,1师工兵营5个班长站在我的下方,直到此时,我才见到跟我出行的人员,因为天色将黑,我看不清他们的脸,只见到他们个个军容严整,精神亢奋,头戴钢盔,肩背冲锋枪,挂包水壶全套齐全,腰间扎着腰带,小腿打着绑腿,每个人的手臂上还绑了一条白毛巾。
作者在前沿阵地堑壕内
我的装备比较简单,一支枪、一顶钢盔,一根拐棍,一个水壶,身上穿的是宽松的作战服。我见到他们这副武装,就提前打招呼说:“今晚的道路非常难行,要爬好几座山,你们要有思想准备。”
他们回答说:“排长,不怕,我们在后方搞战前训练时,200米高的山岗一口气就爬到了山顶。”接着,有一个班长问我说:“排长,我们身上都有个信记号,你看出来没有?”
我突然意识到战场上这么一个最基本的常识我们事先都没有沟通过啊。我开始发话,简要地把今晚行动的目的、方向、路线、要求、注意事项等进行明确,重点强调今晚的行动大家一定要紧跟在我后面,要充分信任我,听从我的指挥。他们一齐回答说:“排长,放心,我们全都听你的。”
我们乘车到船头后,就步行往前走。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从船头到那拉“百米生死线”已经没有走我第一次去那拉口前沿阵地时的交通壕了,而是走原先的老路,路途更近,也很隐蔽,道路的内侧是老百姓开挖的引水灌溉沟渠。在橡胶林与芭蕉林交界处,道路塌方了,变成一条喇叭形深沟,要继续往前走,就得下沟又上沟,才能接上对面原先的道路。
当我带着5个班长到达深沟边时,突然发现对面有几个头戴钢盔肩背冲锋枪的人影“叮叮当当”冲下深沟,跟在我后面的班长立即大喊:“口令!”对面的人毫无反应,这时,我听到身后有人拉响了枪栓,准备开火,我急忙制止道“别动!隐蔽!”
对面的人好像没有发现我们似的,从沟底往上爬,当走到我跟前时,我问他们是那个部队的,他们说是146号阵地上的,今天阵地上遭敌炮击,他们被炸伤了,经过简单包扎后,趁夜赶回后方治疗。他们走后,在我后面的班长惊恐地说:“排长,刚才你不制止,我们就开枪了!”
再往前走,就到了那拉口“百米生死线”。我对几个班长说:“前面的开阔地就是'百米生死线’了,这段路需要跑步通过,你们要适当拉开距离,跟随我跑过去。”
跑过了“百米生死线”,就进入那拉口方向的诸多前沿阵地了,我边走边介绍,把我所知道的重要阵地的方位、阵地上的工事配置、工事前沿的雷场等一一作了介绍。
148号阵地在半山腰上,要去145、146、142等最核心的前沿阵地必须经过这个阵地,当我们沿着陡峭的山坡爬上148号阵地时,才爬到一半,就有人急促喊道:“排长,休息一会,我们爬不动了。”
我回头说:“这里是敌炮火封锁区,你们看路边的弹坑一个比一个深,此地绝对不能停留。”后面没人再吭气了,大家咬紧牙关跟着我往上爬,当爬到148号阵地一座矮山的反斜面后,我说:“这里安全了,大家在此休息一会。”
几个班长气喘吁吁,瘫坐在地上,松开腰带,解开衣扣,把挂包里的军需罐头、压缩饼干全都清了出来,相互议论说:“我们还说昆明军区部队是游击队,打山岳丛林战,还是他们强啊!”
休息一会后,我们继续往前走。当到达145号阵地时,我就在此把周边的146、255、227等阵(高)地情况一齐作了介绍。
当晚我们去到最远的阵地是142号阵地,到了这个阵地后,我们在掩蔽坑道里边休息边介绍阵地情况,当我问几个班长还要不要到现场去搞移交时,他们一致回答说:“不要了,排长,赶快回去吧!”
从142号阵地返回145号阵地的半路上,遇到了我从未遇到过的险情,敌人好像知道我们从这里经过似的,在夜间竟用燃烧弹封锁这段路,燃烧弹在通路的上方燃起多处火苗,在火苗的下方,越军从左侧射来密集的曳光弹封住我们的通路,那红红的弹道在我们的眼前飞过,令人不寒而栗。这一突发情况让我不知所措,只能叫大家停在原地隐蔽观察。
我感觉很奇怪,大约半个小时前我们过来时没有这个情况,现在返回时却突然出现在眼前,难道敌人知道我们上阵地来了?我突然意识到:这里可是142号与145号阵地的结合部啊!越军特工最擅长于夜间在两个阵地结合部的薄弱部位发起偷袭行动,如果越军从这里上来偷袭142或145号阵地,我们现在可就首当其冲了。
想到此,我开始紧张冒汗了。如果现在真的在此与越军特工狭路相逢,我们该怎么办呢?夜间歼敌最佳的武器是手榴弹,可我们现在手中只有冲锋枪啊!一旦开枪就暴露了位置,我们也将陷入险境。离我们最近的两侧我军部队距离我们现在的位置都在150米以上,一旦开打仅凭我们现有的少量子弹能坚持到援兵到来吗?
我越想心里越发毛,当务之急是趁着越军尚未出现的时候得尽快想办法安全越过眼前的封锁区域。经过几分钟的观察和思考之后,我终于找到了应对的办法。我们走的这段路原来是交通壕,只是被敌人炮火基本炸平了,交通壕面敌一侧还有约30厘米高的土坎,如果我们以土坎为掩护,趴在地上匍匐前进,敌人的火力就打不着我们了。我把应对办法向几个班长说明后,大家就跟着我匍匐前进,安全穿过这段敌人火力封锁区域。
12月6日清晨,我们安全回到了连队,几个班长刚刚从后车厢里跳下地来,就大喊大叫:“我们从阵地上回来了!”“胜利回来了!”1师工兵营工兵连的人员听到喊声后,就赶过来迎接,几个班长很快就被人群围住了,他们在人群中间激动地讲述着这次上前沿阵地遇到的惊险经历。我孤独地站在人群的外围,变成了局外之人。
那天上午,我躺在床上休息,回想起昨夜今晨的经历,越想越后怕,越想越毛骨悚然,那些惊险的遭遇只要有一个处理不当,都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尤其是在“百米生死线”前发生的那一幕,如果我当时制止不及时,几个班长肯定开枪了,枪声一响,要死伤多少无辜的生命,我不敢往下想。
越军资料图
初上阵地、惊慌失措、神经敏感这些战场上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因素在我带去的这几个战士身上都同时存在,如果当时我没有果断制止,开枪那是必然的。我也不知道当时我是从哪来的果敢和自信,也许是3个多月来我经常在这片阵地上出没,时间和经历赋予我的魔力吧!
1军1师轮战资料图
12月7日,我们学校梁国伟教员到连队来看望我们,一起来的还有1军的其他同志。大家见面,格外亲切。梁教员是我们学校的地爆教员,在聊天中少不了地雷爆破方面的内容。在交谈中,1军有1个同志讲的一席话令我印象深刻,他说:1军上来后,打算把现在混乱的雷场进行清理,重新规划,重新布雷。我听后感到非常震撼,心想,人家不愧为天下第一军啊!他们的想法、魄力、胆识就是跟我们不一样,我真的希望他们的设想能够实现。
12月8日晚,我们工程兵学校几个实习学员与梁教员吃餐饭后,就开始登车。19时10分,我们离开曼棍,路过军部驻地落水洞时,还见到了我们学校的陶队长、曹教导员、唐副部长。
再见了,老山!再见了,曼棍!
【未完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