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破解关于河流袭夺的地理难题?

 hjh2004 2022-09-15 发布于福建

图片如何破解关于河流袭夺的高考难题?

河流袭夺
河流袭夺,又称“河流抢水”。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侵蚀速度差异较大,其中侵蚀力强的河流能够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这种河系演变的现象,称为河流袭夺。造成河流袭夺的原因是与分水岭迁移和新构造运动有关。当分水岭两侧坡度和长度不一致时,两侧河流的溯源侵蚀的速度也不一样,在溯源侵蚀较快的一侧,河源向分水岭伸展也快。当切过分水岭时,侵蚀较快的河流将另一侧河流的上源夺过来,完成了河流袭夺过程。有时在某一流域范围内发生局部新构造隆起,河流不能保持原来的流路,迫使河流上游段流入另外河流中去也可造成袭夺现象。
河流袭夺后,抢水的河流称袭夺河;河流袭夺后,被抢水的河流称被夺河。被夺河的上源因被袭夺河夺走,因此使下游河段成为断头河(注意,断头河后期会因缺水而演化为湖泊或沼泽)。被夺河与袭夺河相交处,河流流向一般呈突然转弯的形态,称为袭夺湾。在袭夺湾附近有时形成跌水(即,有落差的流水。可以简单理解为瀑布现象)
图片
袭夺前
图片
袭夺后
1、河流袭夺的类型:
河流袭夺过程受到了不同类型侵蚀的影响,如:溯源侵蚀(河谷长度增加)、纵向侵蚀(河谷加深或下切)、侧向侵蚀(河谷拓宽)和曲流交叉侵蚀(侧向侵蚀)。溯源和侧向侵蚀是河流袭夺过程中最有力的地貌过程。就河流发育的幼年期而言,溯源侵蚀对河流的袭夺效果更好,而侧向侵蚀在成熟期更有效。一条特定河流的路线被另一条河流通过曲流交叉袭夺的情况,主要发生在河流的成熟期和老年期。
图片
(1)主动式河流袭夺。主动式河流袭夺基本上由外力作用造成,是指河流溯源侵蚀切穿分水岭,导致分水岭一坡的河流夺取另一坡河流上游段的水系演变现象。
(2)被动式河流袭夺。被动式河流袭夺完全由内力作用造成。通常是河流流经谷地的某一段;由于构造隆起,当河流下切侵蚀量小于降升量时,河流被迫改道或向后倒流,注入另一河流中去。
(3)混合式河流袭夺。混合式河流袭夺是可以简单理解为:既有主动袭夺的外力作用,又有被动袭夺的内力作用,两种力量共同作用下,发生的袭夺现象。但在不同阶段,内外营力作用则是有先后主次之别。
2、河流袭夺发生条件
虽然河流袭夺是一个自然过程,但它并不是在所有的情况下都发生,而是需要一定的条件。与河道坡度、河谷深度、水量、流速和泄水量、岩性特征和地质构造、侵蚀旋回阶段或河流发育阶段都有关。(陡峭的河道梯度;相对狭窄的山谷,使水流无法在其他宽阔平坦的山谷中扩散;更高的水量,使流速和流量足够高;柔软的围岩,使河流更容易受到快速的溯源侵蚀;相对于临近河流更深的山谷;低的输沙量使河流倾向于主动侵蚀。)
(1)必要条件:
①两条河川间的距离不能太远;
②其中一条河川的侧蚀或向源侵蚀强烈;(会涉及到地势、流量及岩性的问题,注意结合材料分析。因为地势落差大、流量大、岩性松脆的情况下,溯源侵蚀强烈。)
③两条河流存在位差,必须一条为高位河、另一条为低位河,也就是分水岭两侧的海拔要具有明显的差异。(可能是因为内力作用,也可能是因为外力作用。)
(2)非必要条件:
A、两河流,挨得比较近。(方便发生袭夺现象)
B、发生强烈地势抬升作用,落差变大,水速变快,侵蚀能力增强等。
3、河流袭夺的实例
造成河流袭夺的主要地质变化是冰川作用和与地震断层相关的构造运动。在过去的30万年里,大部分的河流袭夺事件都是由冰川作用造成的。构造运动,特别是地形的隆升,比冰川过程要慢得多,构造河流的袭夺通常需要几十万年,甚至几百万年。
(1)古金沙江本经由红河流入南海,古长江本发源于巫山东麓。距今十几万年前,古长江不断进行溯源侵蚀,切穿巫山,形成三峡后,将四川盆地古湖放空,进而向西南,在今云南石鼓处,切夺金沙江河道,使金沙江成为长江正源。
(2)约在六万年前,台北丘陵陷落形成台北盆地,原由东向西流在林口入海的古新店溪转向北由淡水入海形成古淡水河,同时沿着林口台地边缘向南侵蚀在三万年前于石门袭夺原由东向西流在桃园入海的古大汉溪。另一支流古基隆河则向东侵蚀分别在二万年前于八堵、瑞芳连夺两条原由南向北在基隆、瑞滨入海的河流,汇集成今日的淡水河流域。
(3)一批地质学家和地形学家认为,喜马拉雅山脉目前的水系是各水系发展阶段河流袭夺的结果。Kosi的头部支流Arun Kosi袭夺了Tsangpo江的Phung Cho。恒河的两条支流,如Bhagirathi河和Vishnuganga河已经夺取了Sutlej河的源头支流。
(4)美国俄亥俄州与西维吉尼亚州的Teays河上游与俄亥俄河袭夺,日本广岛县太田川流域的根之谷川与可爱川袭夺。
4、河流袭夺新成因
河流袭夺是一种从地形、沉积物源和生物地理学的意外模式中广泛推断出来的现象,但很少直接观察到。最新的研究发现剧烈的气候变化会大大加速该过程,例如2016年5月,加拿大Yukon地区的Slims河在短短4天内完全消失。Slims河曾经是该地区最大的河流之一。过去最宽处有150米,深达10英尺。
一个多世纪以来,加拿大北部的Kaskawulsh冰川一直在消退,但2016年的一场暖流导致冰川异常高的融化。华盛顿大学的Dan Shugar Tacoma和他的同事们将卫星和无人机图像与来自湖泊和河流测量器的数据结合起来,重建了冰川水流的路径。2016年的融化形成了一个冰墙峡谷,使水向南流入Alsek河,而不是向北流入Slims河。
图片
这是现代河流系统快速改道的第一个证据。研究者认为随着气候变暖,这种“河流袭夺”可能会变得更加普遍。根据研究小组的统计分析,自然变异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几率只有0.5%。这意味着有99.5%的可能性气候变化是的罪魁祸首。
试题链接
相邻的两条河流,在发育的过程中,低位河若具有较强的侵蚀力,河谷上源不断加长,致其与高位河相遇,进而袭夺其河水的现象称为河流袭夺。下图为河流袭夺前后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
1.关于甲、乙两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河地势低袭夺乙河
B.甲河侵蚀力大袭夺乙河
C.乙河流量大袭夺甲河
D.乙河侵蚀力大袭夺甲河
2.图中两河发生袭夺现象的外力作用是(     )
A.侧蚀                                      
B.下蚀                                      
C.溶蚀                                      
D.溯源侵蚀
【答案】1.D  2.D
【分析】1.根据图示水流箭头,甲河的水从图示中部河段,流入乙河。说明乙河侵蚀力大,袭夺甲河,D正确。在发育的过程中,是低位河流具有较强的侵蚀力,袭夺高位河流,甲河地势高,不能袭夺乙河,是乙河袭夺甲河,AB错误。乙河流量不一定大于甲河,C错误。故选D。
2.由材料信息“相邻的两条河流,在发育的过程中,低位河若具有较强的侵蚀力,河谷上源不断加长,致其与高位河相遇,进而袭夺其河水的现象称为河流袭夺”可知,由于河谷上源不断加长,说明河流以溯源侵蚀为主,D正确。侧蚀使河床加宽,下蚀使河谷加深,溶蚀主要发生在可溶性岩石分布地区,ABC错误。故选D。
现在有个网络流行词语叫“屌丝逆袭”,而在河流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也有叫“河流的逆袭”。河流切穿分水岭,把分水岭另一侧河流抢夺过来,使原来流入其它流域的河流改向流入切穿分水岭的河流,这种现象叫河流袭夺。下图中(1)图到(2)图为某河流袭夺过程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片
3.下列关于袭夺河与被夺河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①流量大的河流袭夺流量小的河流;       
②侵蚀力强的河流袭夺分水岭另一侧的河流;
③平直河道的河流袭夺弯曲河道的河流;
④河谷地势较低的河流袭夺河谷地势高的河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图中最终可能发育成为湖泊或者是沼泽的河段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3.D  4.C
【分析】3.读图,河流袭夺与流量大小关系不大,主要是侵蚀力强的河流袭夺分水岭另一侧的河流,①错,②对。河谷地势较低的河流袭夺河谷地势高的河流,与河道的弯曲、平直关系不大,③错,④对。所以D对。
4.图中,袭夺后,甲乙丁处河流通畅,不会形成湖泊。丙处河道不能与大河相通,水不能外流,易形成湖泊或沼泽,C对。故选C。
河流袭夺指分水岭一侧的河流夺取了另一侧河流上游段的现象。下图示意某流域河流袭夺模式及地层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
5.图示河流变迁模式中(     )
A.纵向河袭夺横向河                                       
B.纵向河流量增加                                     
C.横向河袭夺纵向河                                       
D.横向河流速增加
6.有利于图中河流袭夺的地质过程是(     )
A.背斜山隆升                                      
B.向斜谷凹陷                                      
C.河流侧蚀                                      
D.地震
【答案】5.C  6.A
【解析】5.由资料可知,河流袭夺指分水岭一侧的河流夺取了另一侧河流上游段的现象。纵向河流与谷地走向和山地走向平行;横向河流流向与山地走向垂直,区域侵蚀严重,将加速切穿分水岭,有利于横向河袭夺纵向河,最终形成横向水系。C正确,A错误;被袭夺后,纵向河流量减少,B错误;由于切穿分水岭,河流比降降低,河流变长,流速减慢,D错误;故选C。
6.河流袭夺是地势较低袭夺地势较高的,侵蚀力强的袭夺侵蚀力弱的,背斜山隆升使横向河流的落差增大,河流的溯源侵蚀增加,加快袭夺形成,A正确;向斜谷凹陷不利于河流袭夺的形成,B错误;河流侧蚀只会使河流变宽,而不能变长,难以形成袭夺,C错误;地震对河流的影响是不确定的,D错误。故选A。
河流袭夺又称“河流抢水”。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侵蚀速度差异较大,其中侵蚀力强的河流能够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称为河流袭夺。读某地的山河分布图,甲乙河同为外流河。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
7.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将会发生袭夺的河流及发生的位置(     )
A.甲河袭夺乙河,①处
B.甲河袭夺乙河,②处
C.乙河袭夺甲河,③处
D.乙河袭夺甲河,④处
8.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分水岭的移动方向(     )
A.向东                                      
B.向西                                      
C.向南                                      
D.向北
9.河流袭夺是内外营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了下列哪些地理因素(     )
①构造运动②岩层性质③坡向④植被⑤气温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②④⑤
【答案】7.D  8.B  9.A
【解析】7.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分水岭东侧河流即乙河所在区域地势较低,所以乙河将会袭夺甲河,④处有甲乙两条河流支流的源头,河流侵蚀能力最强,切穿分水岭的可能性最大,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
8.分水岭从侵蚀能力强向侵蚀能力弱的方向移动,根据上题分析可知,乙河所在区域地势低,乙河将袭夺甲河,所以分水岭东侧侵蚀更强,分水岭向西移动,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
9.分水岭不对称是河流袭夺的潜在因素,构造运动的褶皱与断层都可能造成分水岭的不对称,①正确;岩性的差异影响也会造成分水岭两坡的不对称性,②正确;迎风坡与背风坡可能存在降水差异,影响河流的水量,从而影响了河流的侵蚀差异,③正确;分水岭两侧植被和气温差异较小,与河流袭夺关系较小,④⑤错误。所以选A。
河流袭夺,又称“河流抢水”。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侵蚀速度差异较大,其中侵蚀力强的河流能够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这种河系演变的现象,称为河流袭夺。下图为某地区河流袭夺前和袭夺后示意图。根据材料及图片回答下面小题。
图片
10.发生河流袭夺后,关于被袭夺河流下游水文特征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
A.流量增大,流速减小
B.流量增大,流速增大
C.流量减小,流速减小
D.流量减小,流速增大
11.导致河流发生袭夺的原因可能是(     )
A.甲河流地势高于乙河流
B.甲河流所在河谷岩性比乙河流更加坚硬
C.甲河流一侧降水更加丰富
D.乙河流下游发生地壳下降运动
12.图中甲处的河流地貌可能是(     )
A.山麓冲积扇                                      
B.V形河谷                                      
C.冲积平原                                      
D.河口三角洲
【答案】10.C  11.C  12.B
【分析】10.根据材料河流袭夺后,被袭夺河流的上游流入袭夺河,成为袭夺河的支流,而被袭夺河河流汇入减少,径流量减少,流速变慢,泥沙沉积作用增强,故C正确。
11.读图甲河流袭夺乙河流,导致乙上游流入甲河流,成为甲的支流,所以乙上游地势高于甲,故A错误;读图甲袭夺乙河说明甲处向源侵蚀作用强烈,先切穿分水岭,故甲处河谷岩性应比乙处更疏松,故B错误;甲处侵蚀作用强烈,说明甲处降水较为丰富,故C正确;根据河流袭夺的概念,河流袭夺是受外力侵蚀作用的影响,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C。
12.根据材料河流袭夺后,乙河上游流入甲河,乙河流上游地势较高,流水侵蚀作用为主,所以甲处应形成V形河谷,故B正确;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为河流沉积地貌,故ACD错误,所以该题选B。
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侵蚀作用会导致分水岭被切穿,一侧河流被另一侧河流抢夺这种现象称为河流袭夺。下图为不同时期甲、乙两河流的发育情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
13.图示信息可知(     )
A.甲河向源侵蚀,袭夺乙河
B.③河段河水流向出现倒转
C.河流袭夺处基岩为大理岩
D.①河段逐渐演变成牛轭湖
14.河流袭夺后,河流径流量变大的河段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5.图示河流发生袭夺后,袭夺河流域内变化最小的是(     )
A.气候特征                                      
B.水系形态                                      
C.河流流量                                      
D.流域面积
【答案】13.B  14.D  15.A
【解析】13.读图可知,图中乙河向源侵蚀,袭夺甲河,A错误;③河段河水原流向是向偏东方向,河流发生袭夺后,③河段河水流向出现倒转,向偏西方向流动,B正确;河流袭夺处流水侵蚀作用强烈,大理岩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C错误;①河段流量、流向基本没变,D错误,所以该题选B。
14.河流袭夺后,袭夺河的支流增多,流量增大;④河段位于河流下游,流量增大,故D正确。
15.河流袭夺使袭夺河的支流增多,流域面积增大,河流流量增大,水系形态发生较大的变化;河流袭夺只是局部地区的地理要素发生变化,对该区域气候影响不大,气候特征变化不大,故BCD不合题意,A正确。
河流袭夺是河流水系演变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距今8万年前,沂河和柴汶河分别是源头独立的河流(下左图),距今约3.7万年,柴汶河溯源侵蚀,袭夺了沂河,改变了河流水文水系特征(下右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
16.下列有关古柴汶河袭夺古沂河所需的条件描述,正确的是(     )
A.古沂河河床海拔较低
B.古柴汶河河床海拔较高
C.古沂河流域地势低平
D.古柴汶河流域地势陡峻
17.袭夺发生之后,柴汶河与沂河流速、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
A.沂河流速变快,流量变大
B.柴汶河流速变快,流量变小
C.沂河流速变慢,流量变小
D.柴汶河流速变慢,流量变大
【答案】16.D  17.C
【解析】16.由题可知,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侵蚀速度存在差异,侵蚀力强的河流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古柴汶河袭夺古沂河,表明古沂河河床海拔较高,落差小,侵蚀速度慢;古柴汶河河床海拔较低,河流落差大,地势陡峻,流速快,D正确、ABC错。故选D。
17.古柴汶河袭夺古沂河之后,柴汶河的源头向上扩展很多,落差变大,流域面积也明显增大,因此柴汶河流速加快,流量加大,BD错;而古柴汶河袭夺古沂河之后,沂河流程变短,源头下移,因此落差变小,流域面积明显缩小,因此流速、流量变小,C正确、A错。故选C。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质历史时期,四川盆地曾为古海盆。距今1.9亿年前,板块运动使四川盆地边缘隆起成山,被海水淹没的区域逐渐上升成陆,形成湖泊,称“巴蜀湖”。此后气候趋于炎热干燥,盆地内形成了大量盐卤,并保存于地层当中,至今仍被开采利用。2000多万年前,受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影响,巫山东西两侧水系溯源侵蚀,共同切穿巫山(山体主要为石灰岩),产生河流袭夺现象,湖水外泄,古长江进而向西南继续袭夺金沙江河道,使金沙江成为长江正源。下左图示意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形和现代水系分布。下右图示意河流袭夺过程及袭夺地貌形态。
图片图片
(1)说明巫山东侧河流袭夺西侧河流的条件。
(2)简述河流袭夺后古湖盆自然环境的演变。
(3)四川盆地盐矿资源极其丰富,简述盐矿形成过程。
【答案】(1)巫山(分水岭)以石灰岩为主,抗侵蚀能力较弱,易被流水侵蚀;巫山西侧河流河床(水位)高于东侧;东侧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溯源侵蚀能力更强。
(2)水域面积减少,大部分区域由水生环境演变为陆生环境;水生生物减少(分布范围减小),陆生生物增多(分布范围变大);土壤逐渐形成、增厚。
(3)“巴蜀湖”形成后地形封闭,气候趋干,湖水不断蒸发,盐度增大到饱和并不断析出、堆积,形成盐卤;盆地封闭性好,沉积环境稳定,盐层被覆盖而保存于地层之中,形成盐矿。
【分析】本题以四川盆地为材料,涉及河流袭夺、整体性以及盐矿成因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图片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1)根据材料可知,巫山山脉以石灰岩为主,岩性较松软,抗侵蚀能力较差,山脉隆起受张力影响,山体岩石易破碎被侵蚀;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东侧河流为袭夺河,西侧河流为被袭夺河,东河河流的河床低于西侧河流,能够袭夺西侧河流;山脉隆起加大东侧河流落差,溯源侵蚀作用增强,成功袭夺西侧河流。
(2)根据材料可知,四川盆地曾为古海盆,板块运动使四川盆地边缘隆起,被海水淹没的区域逐渐上升为陆地形成内流湖泊,后来巫山被切穿,湖水外泄,水生环境逐渐转化成陆生环境,气候趋于干燥;水域面积不断减小,水生生物的数量减少,陆生生物的数量增多;适合土壤发育的面积增大,土壤逐渐形成并增厚。
(3)根据材料可知,四川盆地曾经是古海盆,边缘隆起抬升,被海水淹没的区域逐渐上升成湖泊,后气候炎热干燥,湖水不断蒸发,盐分不断析出、积累,四川古海盆形成了大量盐卤;四川盆地地形相对封闭,沉积环境稳定,有利于沉积物的沉积,盐层被沉积物覆盖,保存于地层中,形成盐矿。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地面升降和气候变化改变了河道比降、径流量和泥沙输送量,使流经活动构造区的河流袭夺、改道。北大河(下图)出祁连山后北流进入酒东盆地。因金塔南山断裂带在全新世时活动性依然较强,金塔南山不断向盆地扩展生长,该河绕过文殊山后转向东流。同时,在上游冰川进退和降水变化影响下,中游河段沿近东西走向的金塔南山南麓,发育与山体走向近乎平行的系列纵向古河道,根据年代由老到新的原则命名为古河道1至3,考察未发现淤塞或河道决堤的相关记录。
图片
(1)根据图文材料,描述全新世以来北大河河道变迁的趋势。
(2)简述金塔南山断裂带活动期,北大河古河道向南迁移的过程。
(3)北大河古河道3至现代河道时期背向山体快速南移。指出此时气候干湿情况及金塔南山断裂带活动情况,并做出合理解释。
【答案】(1)北大河沿金塔南山南麓发育古河道1并流经酒东盆地,北大河南移占据古河道2;北大河北移至离金塔南山最近的古河道3;古河道3废弃,北大河南迁至现代河床。或:古河道1至古河道2时期南移;古河道2至古河道3时期北移;古河道3至现代河道时期南移。
(2)断裂活动频繁,金塔南山不断向盆地扩展;导致北大河中游河道抬升,河道比降减小,河流流速降低;北大河被迫改道南移。
(3)气候趋于变干;断裂带活动加强。
原因:金塔南山构造抬升加强,南移迁至地势更低的现代河道;气候变干,植被退化,导致进入河道的泥沙增多,河流动力下降;气候变干,冰川退缩,河流径流量降低,河流动力下降。在水动力下降和山体抬升共同影响下,北大河背向金塔南山南移。
【分析】本题以局部区域地质构造活动和气候变化以及河道变化的研究,考查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及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关性。难度较大。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水平和综合思维能力。
(1)由材料“中游河段沿近东西走向的金塔南山南麓,发育与山体走向近乎平行的系列纵向古河道”可知,北大河沿金塔南山南麓发育古河道1并流经酒东盆地,由材料“根据年代由老到新的原则命名为古河道1至3”并结合图示可知,古河道1至古河道2时期南移,北大河南移占据古河道2;古河道2至古河道3时期北移,北大河北移至离金塔南山最近的古河道3;古河道3至现代河道时期南移,古河道3废弃,北大河南迁至现代河床。
(2)由材料“北大河出祁连山后北流进入酒东盆地。因金塔南山断裂带在全新世时活动性依然较强,金塔南山不断向盆地扩展生长,该河绕过文殊山后转向东流”可知,断裂活动频繁,金塔南山不断向盆地扩展,出现文殊山等断裂抬升高地,导致北大河中游河道抬升,河道比降减小,河流流速降低;由材料“地面升降和气候变化改变了河道比降、径流量和泥沙输送量,使流经活动构造区的河流袭夺、改道”可知,由于河道比降降低,径流量减小,流速降低,迫使北大河向地势更低处的南侧改道南移。
(3)由材料“地面升降和气候变化改变了河道比降、径流量和泥沙输送量,使流经活动构造区的河流袭夺、改道”以及材料“察未发现淤塞或河道决堤的相关记录。”可知,金塔南山构造抬升加强,迫使古河道南移迁至地势更低的现代河道;由材料“在上游冰川进退和降水变化影响下,中游河段沿近东西走向的金塔南山南麓,发育与山体走向近乎平行的系列纵向古河道,”可知,古河道变迁与冰川进退和降水变化相关,古河道向地势更低处南迁,说明河流流量变小,最可能是由于气候变干,冰川退缩所致。气候变干情况下,植被退化,导致进入河道的泥沙增多,河流动力下降;气候变干,冰川退缩,使河流径流量降低,河流动力下降。在水动力下降和山体抬升共同影响下,北大河背向金塔南山南移。由此推出气候趋于变干;断裂带活动加强。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河流袭夺是指分水岭一侧的河流夺取了另一侧河流上游段的现象。通口河和古湔江均为涪江右岸支流,古都坝河沿映秀断裂带在曲山附近汇入古湔江、后通口河袭夺古都坝河和古湔江上游河段。成为涪江的重要支流、下图(a)→(b)→(c)示意该地区河流变迁过程。
图片
(1)说明断裂带易发育河流的原因。
(2)说明通口河能够袭夺古都坝河的原因。
(3)分析通口河水系的形成过程。
【答案】(1)断裂带岩石破碎,容易被侵蚀;断裂带地势低,地表径流易汇聚。
(2)(相对于西北侧,)银屏口分水岭东南侧(通口河一侧)的岩性软弱、易被侵蚀;(为迎风坡,)降水较多,河流径流量大;坡度大,流速快,侵蚀作用强;侵蚀基准面更低。
(3)通口河溯源侵蚀,切穿银屏口分水岭,导致古都坝河上游河段在黄家坝附近汇入通口河,(黄家坝以下古都坝河河段成为断头河);由于凉风垭地区地壳抬升,(超过河流下切速度),曲山一擂鼓的古湔江段不能保持原来流向,古湔江在曲山镇附近沿已成断头河的古都坝河故道向东北方向流,在黄家坝附近注入通口河。
【分析】本题以涪江流域河流变迁过程为情境,涉及了河流的形成、河流袭夺及水系发育过程,重点考查了学生调动及运用地理知识、提取并解读信息的能力,体现了对学生综合思维素养考查。
(1)河流多沿断裂分布的原因,首先应该联想常识“水往低处流”,即断裂(带)沿线,地势较低,水源易汇聚形成河流。其次,断裂带(即断层线)上由于岩层沿断裂面产生显著的位移,出现岩体破碎现象,易受侵蚀(变低)形成河流。
(2)通口河能够袭夺古都坝河,说明通口河溯源侵蚀的能力强,可从地形地势、流量、流速等方面加以分析说明。银屏口分水岭的地势不高,加之岩性较软、易被侵蚀;通口河一侧的地势自西北向东南逐级下降,由于暖湿气流顺地势爬升易凝结致雨,区域内降水量较大,河流流量较大,因坡度较大,通口河水流急,下蚀作用强,溯源侵蚀速度快,迫使分水岭不断向后迁移,导致河流袭夺现象的发生。
(3)对比图(a)→(b)→(c)该地区河流变迁过程可知。从(a)→(b)过程,通口河溯源侵蚀,通口河袭夺古都坝河水系后,导致黄家坝以上的古都坝河落差增加,向下侵蚀作用加剧,而黄家坝以下古都坝河河段成为断头河,继续南流注入古湔江。在(b)→(c)过程中,由于凉风垭地区地壳抬升,当古湔江下切侵蚀量不足以削低隆升量时,曲山一擂鼓段河水南流受阻,被迫沿来路回流,而这时袭夺了古都坝河上段的通口河,由于水量增加,下蚀作用增强,河床不断下降,南流受阻的古湔江由于水流的不断聚集,当古湔江聚集的水体水位高出古都坝河下段河床高度时,古湔江水流循古都坝河下段河床逆流,并经第一次袭夺地银屏口注入通口河,成为通口河的干流,通口河袭夺古湔江水系的全部过程结束,通口河水系的形成。
2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一般正常水系支流与主流交接关系应为顺交,雅鲁藏布江中游主要支流共37条,其中顺交支流4条,直交或近于直交支流12条,逆交支流21条(占总支流的56.8%),这一特征说明古雅鲁藏布江流向可能和现在不同。甲图是雅鲁藏布江流域河网构成图和雅鲁藏布江部分河段河谷平面图。
图片
材料二:河流袭夺是河流水系演变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乙图是河流袭夺前后水系变化图。
图片
材料三: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成因是个长期争议的问题。一些学者认为大峡谷是先成河(一条河流形成以后,如果在流域内发生局部的地壳上升运动,而河流下蚀速度大于地壳上升的速度,所以河流仍能切穿上升部分,保持原来的流路。由于该河的发育早于隆起构造,故称先成河),而近年来另有一些学者则认为大峡谷是布拉马普特拉河袭夺古雅鲁藏布江造成的。
(1)指出雅鲁藏布江干流从谢通门至加查段河谷形态的特点,并从内外力共同作用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推断雅鲁藏布江可能是一条“袭夺河”的证据,并推测古雅鲁藏布江被袭夺前可能的流向。
(3)若雅鲁藏布江是一条“袭夺河”,试描述布拉马普特拉河袭夺古雅鲁藏布江的过程。
(4)分析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形成对藏东南区域自然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
【答案】(1)从谢通门至加查段河谷形态呈现出宽谷(U型谷)和峡谷(V型谷)相间分布的特点。从谢通门至加查不同河段由于板块挤压不均匀,导致抬升速率不同,峡谷段抬升速率高,河流下切作用强,河谷形态发育成V字型,而宽谷段抬升速率低,河流流速慢,大量的泥沙卵石沉积使得原来的V型河谷变成U型河谷,即发育成宽谷。
(2)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为一个巨大的拐弯,可能是河流袭夺后留下的袭夺湾;古雅鲁藏布江被袭夺前可能自东向西流。
(3)古雅鲁藏布江和布拉马普特拉河分属两条不同的水系。布拉马普特拉河位于喜马拉雅山南侧,地形落差大,河流流速快,又位于西南季风迎风坡,降水丰富,河流下蚀和溯源侵蚀作用强于喜马拉雅山脉北侧的古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最先切断山脊,使古雅鲁藏布江改道,流向布拉马普特拉河。
(4)大峡谷的形成有利于西南季风携带印度洋的水汽和热量深入,使藏东南地区降水丰富,也是该地热带的气候向北推移;促进了该地区山脉南北两侧的动植物的交流与混合;减少了该地山脉南北坡自然带差异。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质作用及河流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总体难度一般。
【详解】(1)雅鲁藏布江干流从谢通门至加查段河谷形态的特点要结合图中雅鲁藏布江部分河谷分布图进行分析。读图可知,从谢通门至加查段河谷形态呈现出宽谷(U型谷)和峡谷(V型谷)相间分布的特点。成因要从地质作用角度分析,由于板块挤压不均匀,导致抬升速率不同,峡谷段抬升速率高,河流下切作用强,河谷形态发育成V字型,而宽谷段抬升速率低,河流流速慢,大量的泥沙卵石沉积使得原来的V型河谷变成U型河谷,即发育成宽谷。
(2)古雅鲁藏布江被袭夺前可能的流向及证据要从材料中获取,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为一个巨大的拐弯,可能是河流袭夺后留下的袭夺湾;由两侧支流的特征可以判断,古雅鲁藏布江被袭夺前可能自东向西流。
(3)布拉马普特拉河袭夺古雅鲁藏布江的过程要结合地形、气候及河流的侵蚀作用进行分析。布拉马普特拉河位于喜马拉雅山南侧,地形落差大,河流流速快,又位于西南季风迎风坡,降水丰富,河流下蚀和溯源侵蚀作用强于喜马拉雅山脉北侧的古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最先切断山脊,使古雅鲁藏布江改道,流向布拉马普特拉河。
(4)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形成对藏东南区域自然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要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角度分析,大峡谷的形成有利于西南季风携带印度洋的水汽和热量深入,使藏东南地区降水丰富,也是该地热带的气候向北推移;促进了该地区山脉南北两侧的动植物的交流与混合;减少了该地山脉南北坡自然带差异。
2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河流袭夺是河系发展的一种现象。某科研考察小组经过考察推断,山东地区的东周河袭夺了沂河上源,导致FG河段成为断头河。考察小组在考察过程中发现的现象有:在C处河流呈倒钩状弯曲,流向由向东北流突然转向西南;CD段河床突然下切,形成谷中谷,并绘制了Ⅰ—Ⅰ'的横剖面图(如图b);FG河段谷底宽浅,河床有大量沉积物,但河流水量十分细小;EF为沂河与东周河的分水岭,但同FG河段一样分布有大量河流沉积物;图a为山东沂河、东周河局部区域等高线分布示意图,图c为袭夺河附近的河床纵剖面图,图中英文字母所代表的地点与图a相同。
图片图片
(1)考察小组认为东周河袭夺了沂河上源,请说出其能够发生袭夺的地形条件。
(2)请说出考察小组推测FG河段可能为断头河的依据。
(3)说出CD河段谷中谷形成前和形成过程中流量和流水作用的差异。
(4)考察小组认为图中B、E两点的位置在不断变化,请推测未来B、E两点的位置变化情况并说明理由。
【答案】(1)图示区域为丘陵地形,分水岭海拔较低;东周河的海拔比沂河低。
(2)现在FG河段是沂河的源头,但该河段谷底宽浅,河床有大量沉积物,由此推测该河段原来流量较大,河流沉积作用明显;但现在河流水量十分细小,故推断该河段源头被截,失去水源补给,水量减少,变成断头河。
(3)形成前:河流流量较小,下蚀较弱,形成较宽的河谷地貌。
形成过程中:河流流量加大,流速变快,使河流溯源侵蚀和下蚀也较为强烈,河床加深变窄,形成落差较大的谷中谷地貌。
(4)B、E两点位置将会向上游源头方向移动。沂河上源被袭夺后,BC、EC河段河水注入东周河,由于东周河的海拔更低,加大了河流的落差,使河流的溯源侵蚀能力加强,所以B、E两点会向源头方向移动。
【分析】本题以山东沂河、东周河局部区域等高线分布示意图为背景,并结合相关材料,考查河流袭夺发生的地形条件以及河流袭夺发生后,该地河流特征的变化及其对当地地貌的影响,该题注重了对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的考查。
(1)东周河袭夺了沂河上源,发生袭夺的地形条件主要从海拔角度分析。读图可知,图示区域海拔多在200-500米之间,为丘陵地形,图中东周河与沂河之间的分水岭海拔高度较低;东周河的海拔高度比沂河低,所以随着东周河溯源强烈的侵蚀,导致沂河上源被袭夺。
(2)推测FG河段可能为断头河的依据要从河流沉积物反映的流量大小变化进行分析。现在FG河段是沂河的源头,但该河段谷底宽浅,河床有大量沉积物,由此推测该河段原来流量较大,搬运能力强,河流沉积作用明显;但现在河流水量十分细小,搬运能力差,河床中应该不会形成大量的沉积物,故推断该河段源头被截,失去水源补给,水量减少,变成断头河。
(3)CD河段谷中谷形成前和形成过程中流量和流水作用的差异要结合河床变化进行分析。该段河谷形成前,没有发生河流的袭夺现象,河流流量较小,河流落差较小,流速较慢,沉积作用强烈,下蚀较弱,侧蚀为主,形成了较宽的河谷地貌;谷中谷形成则是出现河流袭夺以后,东周河流量增加,河流落差加大,流速变快,使河流溯源侵蚀和下蚀作用加强,使河床加深变窄,逐渐形成了落差较大的谷中谷地貌。
(4)未来B、E两点的位置变化情况及说明理由要结合溯源侵蚀进行分析。由图c可知,沂河被袭夺后,BC,EC河段河水流向发生变化,注入了东周河,由于东周河的地势更低,河流的落差大幅度增加,使河流的溯源侵蚀能力加强,所以B、E两点会向源头方向移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