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贵州遵义修建粮仓,几位农民撬开地面石块,竟发现无数金银珠宝,众人哄抢起来,手快的苏达坤,抢到一顶镶满宝石的金凤冠! 3月初,贵州遵义县(今遵义市播州区)高坪区要修建一座粮仓,由于缺乏建筑材料,施工队决定到工地附近的坟墓取石头。几位农民找到一处不知名坟墓,此处墓地石条粗大整齐,是理想的筑基石材。 于是众人开始撬地面坟墓的石条,这座坟没有墓碑,修筑的也不出众,但石条却密封的严丝合缝,众人敲打许久,才找到几处使力的小口子。众人一起用力,终于将一块大石条掀翻,哪知道,坟墓里有东西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 大家定睛一看,都被眼前的景象吓呆了!原来,整个坟墓里堆满了金银珠宝,短暂的惊愕之后,不知谁喊了句:“捡宝贝啦!”随即有人跳进墓里抓金银首饰,众人见有人带头,也顾不得秩序,纷纷跳进墓里抢宝贝,现场一片混乱。 苏达坤当时正站在石头旁,被裹挟的人群推进了墓里。眼疾手快的他,一把搂起面前一顶镶着五颜六色宝石的金色凤冠放进怀里,爬出墓坑就往家里跑! 苏达坤一路狂奔,心都跳到了嗓子眼,生怕身后有人追赶。回到家后,他立即将门窗紧闭,叫来媳妇,一起看带回的宝贝,哪知夫妻俩一下看呆了! 金凤冠造型雍容华贵,制造精湛,纯金打造的冠体上,镶满了红宝石和绿宝石,在灯光下璀璨夺目!凤冠外缀龙、凤及花卉均用金片制作而成,正面有一朵硕大的六瓣牡丹花,花上五只腾起的金凤凰,仿佛正在翩翩起舞! 金冠的顶部则有三条龙腾空而起,而背部中间有一朵大芙蓉,花蒂及瓣尖均镶嵌宝石。芙蓉花上一瓣瓣大花块和蝴蝶,左右两侧的花耳上也各有两只金凤腾飞在花间,蝴蝶点缀其间,只要金冠移动,蝴蝶翅膀则会随之轻微震动,好似在冠上飞舞一般。 如此精美绝伦,富贵华丽的金冠显然超出了苏达坤夫妻的认知。两人已被眼前的金凤冠彻底迷住,直看到半夜才作罢,随后在家翻箱倒柜找藏凤冠的地方。折腾了一夜,用了五六把锁,终于将金冠锁在了柜子里。 第二天,苏达坤一整天都忐忑不安,众人在坟墓里得到宝贝的事,肯定会很快流传开来。他不断地自我安慰,自己拿凤冠的事没有人注意。 哪知道,下午就传出消息,区公所派人对坟墓金银器哄抢事件进行调查,部分村民已将哄抢的金鱼、金杯和金手镯等交还到了区公所。区公所还在村里发布通知,主动上交坟墓文物既往不咎,如果被查出来,一律按盗抢文物的违法犯罪行为处理! 苏达坤越想越害怕,在听说已经有村民被带走问话后,他心里几乎崩溃!无奈之下,他只得找到与自己要好的同村村民张宗义商量,令人意外的是,张宗义竟也抢得一件金凤冠,只是比苏达坤的略小一些! 两人合计一整晚,决定一起将各自手上凤冠上交区公所。当区公所的工作人员看到两件金凤冠之后,都震惊地说不出话来! 经文物人员鉴定,金凤冠高29厘米,宽38厘米,重1388.8克,制作于明代。通过随后的考古发掘才得知,这顶金凤冠是播州第28代土司杨相夫人的随葬! 播州杨氏土司(土司也就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土皇帝”,受中央政权羁糜统治)曾统治以遵义为核心的部分贵州区域,长达725年之久,延续27辈人,一共诞生了30个土司,历经唐宋元明四个朝代而长盛不衰。 据明代何乔新《勘处播州事情疏》记载,第26代土司杨爱曾多次派人前往云南购买宝石和金银器,说明当时播州杨氏土司里,已经有制造金银首饰的能工巧匠和相应机构。 这顶金凤冠不但造型优美,做工精湛,其奢华程度及规制仅次于明定陵皇后的金凤冠,而同时期的藩王王妃都没有发现过如此华丽的凤冠!一般凤冠都是出土于皇后和王妃的墓中,在土司夫人墓中出土还是首次! 据《明会典》记载,明朝礼制等级中冠服有严格规定,任何人都违背不得。这位土司夫人随葬的九凤三龙的装饰组合,仅用于装饰皇后的金冠!按明朝礼制,这是很严重的僭越行为,在当时属于重罪!那么,究竟是杨氏土司本就如此大胆,还是有其他原因呢? 这顶金凤冠的形制、材质和颜色等,与明定陵出土的六龙三凤冠和十二龙九凤冠对比,有很明显的不同。金冠上没有明确的宫廷制作铭文,也没有大明皇帝向其赏赐凤冠的记载,因此这顶凤冠不属于皇家之物。 从宋朝到明朝,土司成婚都要佩戴珠冠。因此有一个说法是,为了凸显自己显赫的身份和地位,杨氏土司自己请来了民间的工匠制造凤冠。但民间工匠根本不知道宫廷的冠服形制、纹样装饰及工艺,只能按照自己的片面理解进行制作,导致制造的凤冠“僭越”礼制。但播州天高皇帝远,即使僭越也无人得知,这种说法相对来说比较可靠。 另一种说法是播州杨氏土司一直深受皇室器重,在西南维稳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皇帝多次赏赐金银珠宝。比如土司杨辉获赐“一品服、麒麟蹲”、正德皇帝赐土司杨斌“蟒衣玉带”等,土司夫人有仅次于皇后的金凤冠规制也能说得通。 不管哪种说法,这两件金冠的制作水平都反映了明代金银器制作的最高水平。如今这两件金凤冠珍藏在贵州博物馆,是该馆的镇馆之宝!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