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茶言闲语 || 怼 原创 茶言闲 茶言闲语 2022-09-15 10:41 发表于河南

 步步清莲书屋 2022-09-15 发布于辽宁

原创 茶言闲 茶言闲语 2022-09-15 10:41 发表于河南

特别提醒:这位叫“和夕”的朋友,我记得你的,大眼睛,圆脸蛋,皮肤白皙,你有个姐姐叫海霞。由于我不是每天都打开公众平台,而错过了您的留言,今儿个看到显示消息已过10天,无法再回信息。

买了一兜猕猴桃,有点生,放了几个苹果进去催熟。四天来,我每天都去打开。摸摸这个捏捏那个。谁先软,我就先怼谁!

发了一条动态,看到朋友们五花八门的回应:

关心派:不能生着吃,会降低vc含量,等等就熟了。

夸奖派:两刀四牙小资着吃。一语双关,小事情,大哲理。

插科打诨派:高!赞!软杮子好捏。

问责派:你厚道点不行吗

总结派:一会我百度一下,盘点各种水果催熟技巧。

还有世人皆醉我独醒派:明显地域物征的“怼”。

当然,总有一些人的。只是安然地过着自己的生活,不会随意参与任何话题,不会随意去断定一件事情的真伪,或是挑剔地参与进去,这样子也蛮好的,背后说人好话,更有力度。

字打到这被人工切断,因为想到几个对号入座代入的人:一个默默无闻之人,忽然因为一件负面新闻被大家熟知。而这负面新闻里包含的真假人们并不去考证,只是一味凭借自己的感觉和臆测。只是我们只要不去管它就行了,要学会享受。比如现在只想在舒服的床上睡觉,年轻时却是虐待自己:跑到野外露营都觉得美好,自己生火煮东西,睡在帐篷里喂蚊子。再比如现在只想帆布鞋上脚,年轻时却是踏着恨天高。

其实现在这个“怼”也可以说不是某地专属了,它已经普及全国了,很多小说中都可以看到它。比如:我想是我舌系带短,说话没你利索,我说什么都让你怼回来,只好让你在嘴上占便宜了。再比如:今天我和蒋瑶互怼,我竟然怼输了。跟撩拨,撩起眼皮的“撩”一样普及了。

好多年前了,大概是92年或是93年的春节。我上高中时的陈老师,教语文的,在我们当地的春节联欢晚会上说了一个相声段子,文案大体是这样子的。

:嗯,过年好,过年好啊,

:你好,你好。

:咋样啊?今年怼里咋样?

:嗯,没怼咋样,就那样。

:那给,怼个烟吧。

:嗯,不怼了。

:那要不咱怼杯酒?

:嗯,也不怼了。

:咋不怼了?

:嗯,昨晚怼了,难受。今儿个就不能再怼了。

:哦哦,能给人家怼都不能跟我怼。你跟人家怼得近,跟我怼的远。不行,非得给我怼。来,咱开怼。别再上样啊!再上样,我怼你。

小蜜蜂到货了,摆在办公桌上,我鼓弄了好一会儿,这次的是领夹麦。

领夹麦无线,小巧,隐藏。这些优点对仪表仪容仪态有帮助,但是它的声音小,我开到了最大,又把嘴巴对应好,还是没有扩出去多大的音量。

而且它还是天蓝色的,我不太喜欢。我还是倾向于黑色的庄重大方,文博馆究竟是要沉稳严谨的。我们讲解时候都强调蓝灰黑这三种颜色的服装。不像文化馆,整天吹拉弹唱琴棋书画的那么优秀完美的才艺,所以大红大绿床单被罩大牡丹花上身。

所以我还倾向于我的老U型麦。

∪型麦虽然总是卡头发弄乱发型,不好看,还总是和我的眼镜框相撞,但是实用。看来,我还是总是不太接受新事物。落后,僵硬。一直到现在依然如此,在同事同学朋友当中,熟悉的人当中,我还能夸夸其谈,口若悬河。但是一有陌生人,我就会…拙舌。

唉嗬,性格使然吧!

为什么中国的圣人都很丑?

人类的各个文明的早期都有非常发达的造像文化,古印度古埃及古希腊文明都花了很多心思去塑造俊美的人的形象,唯独咱们中华文明例外。

中国古代的青铜器铸造技术非常发达,而中原出土的青铜器上面有纹饰,有文字,但是基本没有人物形象,这是为什么呢?最近我看到龚鹏程老师的一个解释。他说,这就是中华文明的特点,中国人尊重的人不是那个外在形象的人,而是内在的德行。

为了强调这一点,中国文化中的圣人反而经常被记载成很丑很怪的形象,比如说孔子头骨当中凹下去一大块,大舜的一只眼睛里有两个瞳孔,而周文王长了四个奶头等等,这都是很丑很怪,相反谁最漂亮呢?反而是桀纣这些暴君被记载成很漂亮的样子。

人的价值不能看长相,而要看德行,这是中华文明最宝贵的一个反直觉的洞察。

所以,没有多大的才能就让自己内秀些好了。

中秋刚过,这离国庆节还有多少天呢?手机上又是不断弹出来,国庆大长假,国庆怎么过?

呵呵,我只能说一笑而过。

我们的工作性质就是这样,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哪怕大年初一呢,是你的班,该你的班,轮你的班,无论如何你都得值。

其实这么多年我也没有搞明白为什么把周六周日连起来就成为小长假?根本就是一天假。那大长假是多少天,就是这国庆的一周?

这都要退休了也还是没有搞清楚,为什么算上了周末的三天假也能叫小长假——实际上里外里也就放了一天,不能因为傍上一个周末就显得有多长似的。如果一天也叫小长假,那大短假难道是三八节的半天假?一个下午?小短假难道是一小时?

懵加晕!

上班第一天,宣传部的来馆里搞活动。很意外,见到了我们的第一代讲解员,离馆6年多来,除了她初当母亲的头胎待客时的相见,其他寥寥碰到的几次也是在上下班的路上,客套两句匆忙而别,今儿个见到倍感亲切。

生完二胎的她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小小的女孩儿,以前她那一头长发,有时梳上去,有时放下来,有时朝里卷,有时又往外卷,这时却是把头发光溜溜地掠到后面,高高地盘成一个大髻,挽成丸子头,倒越发衬出她那丰秀的面庞。

仔细看才发现被染上不易觉察的深栗色的秀发,极自然地由黑色向发梢变化,衬得她的皮肤益发白皙娇嫩。眼睛特别亮,黑眼珠依旧泛着茶褚色,见到我也很兴奋,真丝衬衫阔腿裤,像是跟我来赴约似的,成熟妩媚的韵味让人挪不开眼睛。

这样想着,我就不由得赞叹出声音来,她却一脸愁容:胖了20斤呢。

我说没事儿,哺乳期嘛,你只是胖着玩儿玩儿,过后还会瘦下来的。

有些女人生过孩子之后,倒反而出落得更漂亮了,生完二胎的她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小小的女孩儿,想起了张爱玲对石翠芝生完孩子后的描写,就是她现在的样子,真的太完美了。她便是这样。

随便的话题即扯到退休上了。

单位去年退休2人,今年7月份调走1人,这个月会退休2人,明年也就是几个月后就轮到我退了。

近段时间单位人总是在说退休人员之事,说退啊退的人都不够用了。

退休的日子越近 ,会越珍惜目前的岗位 。站好最后一班岗 ,完美谢幕,也是一种幸福 。同时也要感谢一直坚守勤奋的自己 ,日常平凡的点滴付出,绘出了一副精彩的人生画卷 

退休真好 ,可以干更多自己喜欢的事 。工作这么久的地方,有太多的记忆留存。

借此挑起之立意回忆一下并发段退休感言,到我收拾完了私人用品离开之日可以发个朋友圈:

弹指一挥间,如白驹过隙!我的32年职场生涯即将落下闱幕!

相较于前14年的电讯公司,四城联创,行政大厅,文物中心,局机关办的工作岗位,要离开我甘之如饴,情有独钟18年的文博岗位了,有点伤感!

铁打的文博馆流水的职工!感谢历任领导的关心!感谢过往的和现任的同事们的陪伴!在此大言不惭地,理不直气也壮地跟建馆以来一直在此工作的同事们自封一下开馆元勋!我们为文博馆付出了汗水,文博馆也成就了我们!

想想我们从建馆伊始,与馆相处12年的日子里,开馆闭馆,讲解接待,宣传社教,文创出新,布展陈展,征集入库,业务培训,消防安防,创文创卫,疫情防控,有分工有合作!

想想我们一起工作一起生活一起说笑,很平凡很开心。所有的所有,一切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回忆,历历在目,忘不了我们的情谊!

上天总是公平的,愚虽拙于言辞,但尚能利在文字。等某一年,岁月把我风干成一具尚能呼吸的人肉干时,我会用皱皮的手抚慰干瘪的肚皮,咂巴咂巴无牙的嘴,回味职场32年,会禁不住微笑的!

没有不散的宴席,我会珍视我们的这份美好投入平淡度日,从容赴老的生活中!

我真心地认为这世界上没有谁真正了解陪伴自己的,包括我们的父母爱人,每个人在哪一阶段有哪些人的陪伴,哪些人就会跟你走一段人生路。人在父母面前或多或少与外边不一样,很多时候父母也缺乏真正探寻的意愿,而是十分自大地认为自己已经足够了解了,因为他们一天不落,亲眼看着自己的孩子长大。

可是人自结婚成立自己的小家,父母会事无巨细知道你的婚姻经营史事业发展史吗。当然孩子也不全部知道父母的情况。

读懂老人真正所需所求。入住养老院这件事呢,并非所有老人都能够接受,甚至有些老人害怕养老院。嗯,建议三类老人可考虑住养老院,一是单身孤寡老人,他们在生活中孤单一人,如果洗衣做饭等行为无法自理入住,养老院会有较好的生活保障和人际交往,二是失能半失能或衰弱老人,这类老人呢,往往活动不变,比如腿脚不利索,坐轮椅卧床等,或者认知障碍,生活基本无法自理,需要子女或护工照料,也可以考虑住老养老院。第三呢,就是对晚年生活追求较高的老人,比如内心渴望集体生活与社交活动的老人。了解,懂得老人的真正所需所求,入住养老院确实要因人而异,而不是盲目如愿,甚至是误闯养老院。

每个月去老干部局给老爸领《老人春秋》是我的任务。

这一次去,把1到8月的全领了。我翻了翻那个签字本,人大的政协的好多老同志都没有领,反正不领人家也是到年底了就卖破烂,好好的崭新的书,成摞成摞的卖破烂,觉得好浪费好可惜,但也没办法,就像看到垃圾袋,总说不环保但也没办法。

以前总说,一杯茶一根烟,一张报纸翻半天。现在一部手机看天下。单位连报纸都没人翻了。单位里的《河南日报》《人民日报》,也是堆着没有人翻一下。只有像我这样的人还会翻翻《大河报》啊,《生命时报》啊,《家庭医生》啊,《中年读者》啊。

说到这儿,想到威风幼年不识字时就认识《老人春秋》杂志。只要拿到四个字的杂志就会念着“老人春秋”。《妇女生活》也是《老人春秋》,《青年文摘》也是《老人春秋》。但是《小说月报》她不念“老人春秋”。我想是因为那书的厚薄,《小说月报》毕竟是本书,像这杂志之类的,只要是四个字的杂志,她都一律念成“老人春秋”,反正她也不认识字。

那时我给他买过一个绘本,上下2册带盘磁带50块钱。上面第一篇是《小猪罗罗的屁》,我给她念多了,她自己会背下来了,然后她就用小指头点着字念着“小猪罗罗爱放屁”,看着就像她已经认识那些字一样。

嗯,挺怀念的。

疫情防控期间每天码字三千以内还行,要是文思泉涌码上个五六千字,腰椎颈椎就该罢工了,站起来的一瞬间需要托腰,跟TM怀孕时似的。

唉,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本来还能多扯几章节的,这想快点完结了。

魏先生说我空有“愚于言辞但尚能利在文字,却吃不了文字这碗饭的命!”

我说要不我口述,你帮我敲吧。他那大大的明眸狠狠白了我一眼走开了,然后又损我“你当遗嘱呢!”

电子琴《牧羊曲》弹上几曲竟把魏先生整困了。

:切,催眠曲啊!

:这跟那谁说的":怎么心疼你也不够。:你是在夸我还是表扬你自己呢?"有啥区别?!

:那潘树林听个音乐会也睡着了,那石景湛听个音乐会也睡了,怎么了?

:那不把孙燕温婉仪都气了个半死嘛!那老石听左落的随便神游也不困,他怎么说的,他跟艺术有餐饮业到IT界的距离有一拼,那他听古筝就不犯困!虽说听不懂,但就挺好的!姿势,造型都好看!

:你们女人球事儿真多!画画写字去吧,安静!

四朵金花这么问我2次了,下辈子还做夫妻不,我均毫不犹豫,义正言辞地表示了肯定。

生活的本质是什么?无非是你要什么,就不给你什么。

那生活的智慧是什么?是给你什么,就用好什么。

又一次刷到这个视频,母亲狂追孩子,孩子以马拉松冲刺之速度猛跑,突然想起来哥小时候就是这样被妈追着打的。

让魏先生看看,他比城墙还厚的脸皮舔着:经历过了无数次了,记不过来,哈哈!

这也是中国几千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过现在已经失传了。

我姐也是,有次犟嘴,妈提起了笤帚,姐就往菜园跑,妈一个小板凳就zuan了出去,我吓呆了,连嘴里的"姐快跑,姐快跑"都停了下来,姐跑累了扭身一看,断了腿的小板凳在她身后两步之遥,她“妈"一出口即嚎啕大哭,妈手背抹了一把脸回屋了,好后怕,后怕死了!

我不挨打,但是我会和稀泥,没有人教我,我就是会偷拿馍夹酱豆给哥送,其实哪能偷,一锅出多少个馒头能吃几顿,妈心里有数的;

妈那寒冽的目光审视数落姐成绩下降,没有把心思用在学习上时,我会跟妈说想追姐的那个王建宏成绩有多好,长得有多好看。

大前天执勤时,我还遇到王建宏了呢,他还和老马一个组!

魏先生说:你当然不会挨打了,你哥都说你是被供着养的,我接手之后也是拿你当祖宗养的!

“忙”是一个最好的形容词,大可以形容国家总理小可以形容黎民百姓。不管什么人,只要用上“忙”这个词,就意味着这个人很有事业很有前途很有交际圈。

我也是在无数的寒暄中总结出来了这一宇宙真理,没想到在这里又派上了用场,只是这样子的场儿,只要没有不感冒的人在,还是蛮兴奋的。

四朵金花一一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

:工程就是盖楼,架桥也是工程,还化学材料与工程,不懂!

:还有地下工程,常联想到咱小时候的那动画片,那胖胖的扭着屁股挖洞的鼹鼠!

:我也更不懂,不懂死了啊,隔行如隔山,餐饮业咋懂IT界,博士生本科生,吃大蒜的喝咖啡的!

多变天:电闪雷鸣,疑似龙卷风。

:快跑快跑,要卷跑了!

:就是,快跑,真卷不跑了也老丢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