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观   人生观1

 归去来兮中 2022-09-15 发布于贵州

(一)世界是客观存在的。

    1.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

宇宙空间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实物粒子和场都是物质的一种形态。

生物现象也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也是客观存在的。

a.人类社会是自然历史形成的

社会发展史告诉我们,人的躯体形成过程,人类社会关系形成的过程,同人类劳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是一致的,劳动创造人的本身,这是关于人和人类社会形成过程的唯一科学的说明。

b.人们在既定的生产方式下创造历史

生产方式是人类谋得生存者必须的生活资料的方式,但是生产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人类的存在和发展主要依赖于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发展。

一定的生产方式,决定一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一个社会是什么样的面貌?处在什么样的发展阶段,都是同一定的生产方式决定的。

生产方式的变化,决定着人类社会从一种形态向另一种形态的转变,生产力的变化,引起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社会政治关系的变化扣思想关系也随着发展变化,引起整个社会的变革。

c.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也是客观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虽然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外,不依赖于人的意志,但是人们可以认识它。

生产是指人类用自己的活动来改变.调整和控制自然界,并同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二)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应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应,它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原因有:

1.无论是意识的初期形式,还是高级形式,都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应。

意识的初级形式 ——感觉,所谓感觉就是对外界事物作用于人的眼,耳,鼻,舌,身等器官之后,所产生的直接反应。

意识的高级形态式——思维,思维的产生不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引起的,它与客观事物不发生直接的联系,但思维必须以感觉为基础,依赖于感觉提供的材料经过一系列的抽象过程,形成某种概念,感觉直接来源于客观世界,思维来源于感觉,归根到底也就是来源于客观世界。

2.错误的意识和各种宗教迷信观念,也是对客观世界的反应,也可以在客观世界中找到它赖以产生的根源。

意识是客观世界的反应,不仅是正确的意识来自客观世界,就是错误的意识也都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应,只不过是歪曲的反应罢了。

(三)意识对客观世界的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指人们通过实践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和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和能力。

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

1.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人不同于动物,人在活动之前,往往先提出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并使自己的活动按照计划进行,动物影响自然世界,纯粹属于本能,是无意识的,不自觉的,人对客观世界的作用是经过思考的,有计划的。

2.意识活动的创造性

一方面,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而且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逐步达到对事物规律的认识,另一方面,意识能够对客观事物进行推测和预测,并能够超越时间的限制,追溯历史,预测未来。

3.意识活动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作用

虽然人的意思不能直接对客观世界发生作用,但能够通过他所指导的实践活动来改造客观世界。

(四)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

1.从实际出发就是想问题,办事情都要以客观存在的事实为出发点,立足点。从客观事实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针、政策、方案和办法来。

2.想问题主要是认识客观事物,认识世界。办事情是要按要求一定的想法通过实践去改造客观事物,也叫做改造世界。认识世界是主观反映客观,把物质变精神,改造世界是主观之于客观,把精神变成物质。

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实际上就是在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由于处理的结构不同,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就会出现正确与错误的区别,正确就是主观与客观相符,错误则是相背离,因此,正确认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关键在于能否坚持从实际出发。

4.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必须反对主观主义,主观主义就是从主观愿望出发,忽视客观现实的错误的思想方法,其主要表现形式是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5.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凡是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就是唯物主义,防止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一性,就是唯心主义。

6.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第二章发挥主观能动性按客观规律办事

(一)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物质是运动的

1.何为运动?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宇宙间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都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物质存在的方式,运动既包括物体位置的移动,又包括事物和现象的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来,包括人类的思维运动。

2.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没有脱离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切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二)运动是有规律的

1.规律是事物发展过程所具有的基本秩序,也就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是变化运动的,而事物的变化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2.规律有以下特点:

客观性,它的存在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不管人们是否认识它,承认它,它都存在着,都在起作用。

强制性,只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它就不可避免的要发生作用,这种作用是外部任何力量都不能抗拒的。

重复有效性,它在同类事物的范围内要重复的出现,普遍地发挥作用,它带有一定的稳定性。

(三)充分认识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1.主观能动性是人们利用规律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人特有的,是与动物的显著区别,人在某种行为之前总是有目的的,有愿望的,有计划的,这些才叫主观能动性。

2.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其中最重要的是认识和利用规律。

a.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单靠感觉,更重要的是靠思维,人通过思维,可以从个别中找到一般,从有限中找到无限,从暂时中找到永,即揭示事物现象中普遍的,稳定的,本事的东西,发现事物的规律性。

b.事物运动的规律不仅能为人类所认识,而且能为人类所利用。

人们能够利用对事物规律的认识,对事物发展趋势和方向作出科学预见,指导自己的行为。

人们能够把规律作为行动的向导,运用对规律的认识改造世界为人类造福。

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使人少受具害或变害为利。

(四)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关系

人们办事情的过程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而要把事情办好,就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去做。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求主体具备:

坚强的意志和毅力

正确的立场和方法

丰满的知识。

人们想问题,办事情时必须符合客观规律,客观规律才会给人以满足的满意的报偿,否则就会给人以无情的惩罚。

(五)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解放思想就是要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就是要勇于冲破落后的传统观念的束缚,善于从实际出发,努力开拓进取,就是在尊重科学,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去做该做到可能做到的事情。

2.实事求是,就是说我们认识研究问题,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详细的占有材料,然后再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从现实事物本身引出固有的而不是主观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改造客观世界的行动指南。

3.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或者是一致的,统一的,一方面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做到实事求是,另一方面只有实事求是才能真正解放思想,离开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会受到主观的干扰和障阻。离开了实事求是解放,解放思想就会走入主观幻想的歧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