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何处 文/东篱 一直很喜欢柔石的《二月》这部作品。 第一次接触《二月》,大概是十二年前。那时候刚刚师范毕业,被分配到一所很偏远的乡村小学,学校单独建在一个山头,周围没有人家。由于路途遥远,周末无法回家,而且除了我之外,学校的其他老师都是当地人, 于是,几乎每个周末,都是我独自“占山为王”。为了打发这样的时间,我选择了自学考试,就在自学考试的教材上,第一次读到了《二月》。 那正是心怀浪漫的年纪,不自觉地,便把孤身到芙蓉镇教书的萧涧秋当做了自己的影子,也把自己所在的地方当做了“世外桃源”——尽管,萧涧秋的芙蓉镇是江南水乡,而我的桃源则缺水到极致。 或许,正是源于这样的情感投射,我在这所别人看来异常艰苦的小学里怡然自乐,一呆就是七年,直到如今仍然念念不忘。 再次邂逅《二月》是读到这个故事的两三年之后。 当时,受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所惠,我呆的小学里有了电视机、有了“大锅盖”,正好,根据《二月》改编的电视剧《早春二月》在这个时候播放,辛柏青、董洁将我心目中的萧涧秋和陶岚演绎得淋漓尽致,我几乎一分钟不落地追完了这部电视剧,唏嘘无数、落泪无数。 尽管,电视剧的剧情如今早已模糊不清,但印象中,这部电视剧唯美到了极致。好几次想重温一遍这部电视剧,但搜索于各大网站,都没能找到高清版的,于是索性不看——我怕,怕自己心中最美的记忆也随着模糊的画面渐渐模糊。 …… 手里这本柔石作品选,《二月》首当其冲,再次重读,许多感觉恍若当年——那么好的人、那么美的地方、那么崇高的理想、那么心动的爱情,却,那么遗憾! 曾经一直很不解,为何柔石要把这个故事写得如此残忍?《二月》之后,接着读书中另外十多篇小说:《疯人》里被逼得自杀、发疯的情侣,《刽子手的故事》里已经把人不当人的刽子手,《人鬼和他底妻的故事》三分像人七分似鬼的“人鬼”对自己妻子孩子的死都是“死了、葬了、完了”的态度,《没有人听完她底哀诉》老婆子的苦难无人怜悯,《夜底怪眼》里的冷冰冰的屠杀,《为奴隶的母亲》典当妻子的荒唐…… 几乎所有的故事都有同样的标签:漆黑、苦难、无助、麻木…… 于是我明白了:柔石写的,并不是一个个故事,而是由一组镜头拼成的一个时代,一个完全黑暗的时代。 那样的时代里,芙蓉镇注定了不会成为萧涧秋心中的桃源,尽管他离开之后依然会不断寻觅,但是,当全世界都是一片漆黑的时候,又能去哪里找呢?我想,作为“跑过中国大部分疆土”的萧涧秋其实也应该知道,他的桃源也许根本就找不到,但他依旧不断出发、行走于路上,正如作为“左联五烈士”之一的柔石本人一样。 又或许,在萧涧秋、柔石这样的人心中,桃源其实一直都在。 ——只要心中有桃源,何处不是桃源呢? 2015.7.2 图书信息 作者: 柔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