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陶行知教育名篇精选》读书笔记 28

 东篱悦读 2022-09-15 发布于云南

【经典摘录】

※ 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教育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需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亦即教育法。为要避去瞎做、瞎学、瞎教,所以提出“在劳力上劳心”,以期理论与实践之统一。“社会即学校”这一原则,要把教育从鸟笼里解放出来。“即知即传”这一原则,要把学问从私人的荷包里解放出来。“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是教人从源头上去追求真理。工学团或集体主义之自我教育,是在团体生活里争取自觉之进步。“教育是民族解放、大众解放、人类解放之武器。”这种教育观,是把教育从游戏场、陈列室解放出来,输送到战场上去。(《谈生活教育——致一位朋友的信》)

【若有所思】

一封给朋友的信,交流了彼此对生活教育的看法,摘录的部分,是陶行知先生对自己生活教育理论的一次全面总结。虽好奇这位“朋友”是谁,但没法查证,从其与陶行知先生交谈中谈到“革命”、谈到希望陶行知等人能出版一部生活教育大纲,感觉应不是一般人士。

【经典摘录】

※ 在学做合一的情况下,艺友是跟着师傅在做上学的徒弟或学生;在教学做合一的情况下,艺友是徒弟同时又是师傅,是学生同时又是先生。

※ 我们之所以提出艺友制,不是用来代替普通学校,而是用来补职业教育或人才教育之不足;不是用来代替师范教育,而是用来补师范教育之不足。(《我们不是企图取消学校教育——致潘畏三的信》)

【若有所思】

“艺友制”在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中由来已久。早在1926年,燕子矶小学创办之初,便在学校内特设铺位,吸引远道而来的同志留校做长时间观摩交流;1927年,燕子矶幼稚园成立,同样延续了这样的方法。1928年1月5日,这种方法正式定名“艺友制”,1月8日,南京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燕子矶小学、尧化门小学、晓庄小学、鼓楼幼稚园、燕子矶幼稚园开始招收艺友,1月9日,陶行知先生发表《艺友制师范教育答客问》,艺友制影响愈大,得到逐渐推广。

什么是“艺友制”?陶行知先生解释为“艺者艺术之谓,亦可做手艺解。友为朋友。凡以朋友之道教人艺术或手艺者,谓之艺友制教育”。

不难看出,“艺友制”在本质上其实就是一种学习共同体,这一制度所折射出的,至少有以下一些方面的思想:

一是终身学习。艺友制产生于师范教育,本意在于使教员互相切磋交流,这体现的是一种终身学习的理念。

二是同道。所谓道不同则不相为谋,要成为“艺友”,首先得同“艺”,否则鸡同鸭讲,毫无共同语言。高山流水、阳春白雪,美则美矣,然对于不通音律如我之辈,无异于对牛弹琴。

三是平等。既是“友”,必须建立在平等交流的基础之上,尽管我国历来推崇尊师重教,但平等的关系其实更利于交流,那些貌似高人一等对别人辛勤付出不假思索指手画脚的学院做派“专家”风范,往往起不到丝毫实质作用,甚至只会令人徒增厌烦而已。

2016.6.20

图书信息

作者: 周洪宇 编 
出版社: 福建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 2013-9-1
页数: 429
定价: 49.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33462178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