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画心丨《问米》

 东篱悦读 2022-09-15 发布于云南

所有的故事,所有的悬念,所有的谜底,说到底,都是在看似庸常的现实生活里,把湮没于芸芸众生之间的那一颗颗或善或恶、或明媚或阴暗的人心,挖出来,让你看个真切。

东篱

画 心

文 / 东篱

葛亮的《朱雀》和《北鸢》是今年准备要读的两本书,但它们还躺在书架上的时候,我却先打开了他的新书《问米》。

《问米》由7个中短篇组成,分别是:《问米》《不见》《罐子》《鹌鹑》《朱鹮》《龙舟》《竹奴》——葛亮似乎很喜欢用两个字做题目,那本文也有样学样,算是致敬吧!

关于七个故事,封底已有介绍:

“7个关于你我身边平凡人的故事,7个隐藏在庸常生活下的意外谜局”“他们是一些我们身边的人,平凡甚而平庸。他们平淡地生活着,却不经意间被人事所卷裹。他们试图挣脱,却发现生活原力之强大,将他们抛入了未知的漩涡”。

是的,这是七个取材于日常生活的故事,但每一个,都会让你惊异——原来,庸常的生活里藏着那么多未被发现的精致。而作者采用了悬疑的笔法,阅读的时候,故事情节本身就足够吸引人,当最终的谜底揭开的时候,无论是出乎意外还是意料之中,都会带给你很多别样的感触,这种感觉,正如作者在后记中的那句话——

彼岸处,刹那间似有一两点星火。不明亮,但足够暖。

书纯白的环衬上,赫然印有六个字:“致  莫迪里阿尼”。

读完全书后,特意去搜索了关于莫迪里阿尼的一些介绍资料。这是意大利的一位绘画大师,在他短短的一生中,只画肖像和人体,而这些画中,多数都不画背景,即便有,也只是简单几笔抽象化的几何形体,这样的背景处理方式,不关注人物所存在的环境,使得人物本身更加突出。因此,他自己曾说,他笔下的人物,看到的是自己的内心世界。

我们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既是“看”到自己的内心世界,眼睛就应该显得尤为重要,但另一个更奇特的现象是,莫迪里阿尼的许多画作,都没有画眼睛,只是将眼睛部分留成一个平面,涂上单一的颜色;即使画了眼睛的作品,人物的眼神也都茫然空洞。也就是说,这些人物,对自己的外部世界,要么一无所见,要么视而不见。

莫迪里阿尼还有一句话:我只有认识了你的灵魂,才能画出你的眼睛。

葛亮既以此书致敬,或许也可以这样认为——七个故事,写的是人性,画的是人心?

如《问米》,写的是一个流落到越南的“通灵师”,这样一个神秘的职业,再加上作者刻意对他的“神通”进行描绘渲染……于是以为作者是要讲述一个港片一样的鬼故事。可是,迫不及待地随着情节流转,读到最后,真相浮出的那一瞬间,莫名其妙地觉得怅然若失。“她说她想有个完整的尸身”,一段痴恋,一句承诺,一个人,一辈子,那么悲伤,那么温暖。

如《不见》,当善良的女孩遇见落拓的钢琴老师,当她及时为他解围,当他刻意到她工作的图书馆借书接近她……于是以为,这会是一个忽略了身份与地位的感人爱情故事。可谁能料到,命运的手掌忽然翻覆,令人可怖的真相忽然揭开,“喜欢音乐的人,不会是太坏的人”,初见之时言犹在耳,曲终之日,人却已不见。那么寒冷,那么绝望。

如《竹奴》,一个儿子开奔驰并且无比孝顺的女人,却要去做保姆,一个似乎把雇主一家子人当做自己家人一般去贴心呵护的保姆,于是不免让人强烈怀疑,她究竟图个啥?图财?她应该不缺;图人?他已经老年痴呆不记世事。“她终于出现在他的生活里”,读到这几个字的时候,终究还是泪眼朦胧,往事不用再提,人生已多风雨……那么伤感,那么羡慕。

还有《罐子》里那隔世的复仇,《鹌鹑》里那神秘的店主,《朱鹮》里那辛酸的父爱,《龙舟》里那惊悚的心魔,每个故事,每个人物,都会让你惊叹“于一刹那,石破天惊”。

葛亮曾经在一次采访中说,“我们每个人在生活里,总是希望心灵能得以非常温柔地着陆。这个着陆是一种回归,就像回家一刹那的感觉,你看到一位故人的感觉,作为一个小说家,我希望我的作品可以给大家这种体验”。

其实,所有的故事,所有的悬念,所有的谜底,说到底,都是在看似庸常的现实生活里,把湮没于芸芸众生之间的那一颗颗或善或恶、或明媚或阴暗的人心,挖出来,让你看个真切。

“当事者,不可言说;旁观者,抱憾无言”。

END

2018.8.2

图书信息

作者: 葛亮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 2018-5-1
定价: 48.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33951399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