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 ![]() 书籍信息 作者: 古典 内容摘录 第一章 高手的暗箱 利用规律,放大努力 知道知识在哪儿,比知道知识是什么更重要。 认知方式的转变:调用知识而非记忆知识 思考方式的转变:从独自思考到联机的独立思考者 核心竞争力的改变:人机合一 未来世界的认知能力,是找到信息的搜索能力、运用信息的思考能力以及从大量信息里抓取趋势的洞察能力。 这个时代,每个人都需要学会如何成为一个“联机的独立思考者”。 任何一条行业链,一旦某个链条上有能大幅度提高效率的新技术,这个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就会发生变化。 教育培训领域: 线下教育时代→话剧时代,核心技能是“演绎能力” 在线教育时代→电影时代,核心技能是“研发能力” 无边界时代→用大数据理解知识盲点,用联机专家完成教研。 一个人能够用机器学习和处理信息,用大脑整合和创新思想,用系统思维思考问题,会是未来最有竞争力的。 时代特征:信息变多、思考变浅;机会变多、竞争跨界;随时干扰、永远在线。 这是一个与过去10年玩法完全不同的时代——如果我们还顶着从非洲大草原进化来的大脑,装着工业化时代的思维,操持着过去在学校里学到的技能,也许还能蹦跶几年,但长远来看注定被淘汰。 可怕的不是优秀的人比你更努力,可怕的是优秀的人方法论比你正确太多。 大卫·霍克尼,《隐秘的知识》 如果拉斐尔在用投影仪,今天各领域的高手是否也有自己的“暗箱”? 我们并不否认高手们的努力。但他们的成就高度,没法仅靠努力达成。他们站在巨人肩膀之上,光芒万丈,以至于我们过去太关注他们,看不到巨人。真正拉开他们和普通人距离的,在于他们有意无意地做出的正确的选择,以及选择背后隐藏的规律的伟力。这些社会和科技的底层逻辑像杠杠一样,放大了他们的努力,让他们实现了跨越式成长。 长江商学院校训:取势、明道、优术 没有一个人是仅凭努力、天赋、机遇而获得巨大成功的,跃迁式的成功都是利用了更底层的规律,激发了个体的跨越式成长。 自我迭代:个人通过刻意学习而带来的渐进式进步。 自我跃迁:利用科技、社会系统的能量,快速跳跃式升级。 认知跃迁→能力跃迁→能级跃迁 心智模式或者说范式的转变,对内提升潜能,对外发现可能,这就是一个人认知跃迁的关键。 跃迁和努力精进并不冲突,只是更强调在正确的范式下“聪明的勤奋”。 三种时代溺水者:
大脑不该用来记忆,而是要用来观察、思考、创造和影响他人。 每一代人在时代中都有自己的站位,时代不淘汰新人,也不淘汰老人,只淘汰不和它玩儿的人。 互联网最大的特征就是强者更强,弱者更弱。未来是一个个体崛起的时代,却不是每个个体都能崛起的时代,顺应时代的人跃迁式崛起,其他人舒服地被机器圈养,这是一个留下少数巨人、一堆侏儒的时代。 面对呼啸而至的时代车轮,我们必须加速奔跑。有时会力不从心,有时候会浮躁焦虑,但必须适应。它可以轻易地将每一个落伍的个体远远抛下,碾作尘土,且不偿命。(【德】赫尔曼·黑塞《在轮下》) ![]() 东篱小记 第一章,古典揭示了一个惊天大秘密:拉斐尔是有暗箱的,他作弊!他用投影仪! 当一名画家用投影仪描出草稿之后,剩下的填色工作,很显然难度降低了。 古典顺势追问——那么,其他领域的高手呢?是不是也有自己的暗箱? 我们原本以为高手都是闻鸡起舞废寝忘食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上厕所的时间都用在努力上练出来的。 我们从来没有想过,有些高度,完全凭借个人努力是没法达到的,就算是最高的姚明也不行。 真正的高手,是善于“借”的。 借物,借力,借时,借势。 ——用古典的话说,叫做“利用规律,放大努力”。 比如诸葛亮就很会借。 没有箭怎么办?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射来了无数的箭…… 想放火又怕不够大怎么办?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犹记得公瑾当时都还很年幼…… 江湖中还有一个(应该说是一家)很会借的人。 是的,姑苏慕容。 别人都是苦苦练自己的功夫打别人。 姑苏慕容都是练别人的功夫打别人。 啥别人的?说好听点!咱叫“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都21世纪了,别单打独斗了。 要会借。 正如古典在试卷上告诉化学老师的一样: 知道知识在哪儿比知道知识是什么更重要。 2018.10.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