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子同阅】《我的妈妈是精灵》

 东篱悦读 2022-09-15 发布于云南

如果您喜欢,请记得给我们“好看”哦~

一个精灵的故事

文 / 陈幼萱

《我的妈妈是精灵》这本书是一个非常精彩的故事,它是一部让人心灵变得坚强的作品。

在这本书中,陈淼淼的家里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大事。“什么?我的妈妈是一个精灵?”突然得知真相的陈淼淼大叫着,退了十万八千里远。

陈淼淼后来还是慢慢地适应了和精灵一起生活,而且,有个精灵妈妈似乎也蛮酷的:不仅能帮她免费补课,还能带她到处飞翔。

但是,爸爸却不是这样想的,他一直坚持要和妈妈离婚。因为爸妈曾经承诺过,只要孩子知道了妈妈是精灵的身份时,他们就得离婚,而且,爸爸也不愿意和一个精灵生活在一起。

陈淼淼伤心极了,于是和好朋友李雨辰商量,请她帮忙。李雨辰的爸爸妈妈已经离婚了,对这种事情,她比淼淼更有办法,她教了淼淼很多好办法,最后,爸爸妈妈答应不离婚了,可是,他们已经都不爱对方了,生活在一起显得很痛苦。

到了最后,他们还是离婚了,妈妈回到了她的精灵世界。

虽然我以前是不相信有精灵存在的,但我觉得这个故事写得太真实了,不仅作者的描写让我相信了精灵的存在,甚至书里面还有很多照片,证明精灵确实存在过。

读完书后,我一遍又一遍地问爸爸妈妈世界上到底有没有精灵呢?这个故事到底是不是真的?我甚至会想:如果我也能变成精灵就好了,那样就可以满世界到处飞了……不过,一想到故事里作为精灵的妈妈也还是没法改变自己的命运,又觉得当精灵其实也没有那么好了。

天上的精灵不说话

地下的娃娃想妈妈

文 / 东篱

读完《我的妈妈是精灵》,最大的震撼倒还不是因为它开创了“小说童话”这个全新的文学体裁,而是因为它探讨了少儿读物很少会触及的一个话题:离婚。

先简单说说故事情节。

九年一贯制学校五年级的小学生陈淼淼正面临着学习道路上的第一次重大考验:分班考试,如果能考进强化班,就意味着向最好的高中迈进了一大步。这也是让班里所有爸爸妈妈无比紧张的时候,他们都想尽了各种招数铆足了劲想让自己的孩子能顺利通过这次考试。

谁知道偏偏就在这个时候,陈淼淼家后院起火了:突然发现自己的妈妈并非人类。

借着这一导火索,爸爸妈妈深藏了许久的问题也一一暴露,这个家庭,一夜之间成了暴风雨中的小船,摇摇晃晃、艰难前行……

围绕离婚这一话题,这本书至少给了读者三个层面的启示。 

第一个层面:父母离异给孩子带来的影响。

父母离异对孩子有影响吗?绝对有!

故事精心塑造的另一个人物让人印象很是深刻,那就是陈淼淼的好朋友李雨辰,这是一个离异家庭的孩子,刚一出场就让人心疼:

“那天放学时下了雨,李雨辰挤在我的伞下一起回家,她没有妈妈提醒,永远都记不得要带伞上学”

她刻意不让陈淼淼妈妈帮她背书包,刻意避开陈淼淼妈妈的爱抚。

陈淼淼的妈妈给孩子们买葱油饼,她一定要拿出自己的点心钱买棒冰进行回请。

她平生的第一本剪报,收集的全是离婚家庭和离婚孩子的资料。

她要写一本《怎样不让父母离婚》的书,专门给爸爸妈妈要离婚的小孩看。

……

故事里,陈淼淼的父母在面对离婚这一问题上,是非常冷静而克制的,他们都很努力地不想给孩子造成伤害。但在现实中又如何呢?出现了婚姻问题的家庭里,几乎都不可避免地伴随着激烈的争吵、残酷地伤害……这样的场面,在孩子的眼里心里又会留下怎样的伤痕呢?

李雨辰说,“所有爸爸妈妈离婚了的小孩全都是大人”

但愿读过这个故事的成人们都能明白:孩子还是孩子,请一定一定,尽最大努力,不要让他们提前变成大人。

第二个层面:作为孩子,应该怎样面对这个问题。

是的,父母的离异必然会给孩子造成很多不良的影响,这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很多针对这一问题的讨论似乎都容易把矛头全部指向父母:为什么只顾自己不为孩子考虑?既然如此当初为什么要在一起?难道就不能为了孩子牺牲一点吗?自私!逃避责任!

可是,在现实中,这样的舆论依然改变不了越来越高的离婚率。

与其漫天指责,不如沉静下来,想想该如何引导孩子去面对。

这也是这个故事最有价值的一点,正如朱自强教授的评论所说的那样,“这是一部帮人拭去泪水、心灵变得坚强的作品”。

当父母经过努力之后还是不得不选择离婚的时候,陈淼淼在李雨辰的“指导”下,开始了各种各样的努力:故意想让自己生病;把自己变成“小流氓”……

她用这样的方法成功让爸爸妥协了之后,却忽然发现爸爸慢慢变了。

“爸爸现在很像大热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激凌一样,很快地缩小下去。

“不能离婚,会让爸爸这么伤心,这是我没想到的。爸爸伤心了,我和妈妈这种胜利者也会伤心,这更是我没想到的。”

她也渐渐明白了爸爸那句话:“生活就是这样的,你以为是十全十美的事,却常常有你心里痛惜、可不能改变的缺陷”,当再次发现妈妈的另一个秘密之后,陈淼淼终于较为平静地接受了事实。

如果真的不得不面对这样的意外,愿孩子们都能记得李雨辰的话:

“你知道我最怕的是什么?是怕自己变坏。我不要做坏孩子,他们是没有前途的。我每天写日记,都要检查一下自己什么地方可能不好,我最怕自己不知不觉就变坏了。

“陈淼淼,你一定不能真的变坏,你不要装成了真的,那我肯定不理你了。” 

第三个层面:社会应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当爸爸妈妈告诉陈淼淼他们必须得离婚的时候,小女孩的第一个念头就是:

“我们班上的同学听到谁的爸爸妈妈离婚了,都是用猜谜一样的眼光去看他的,要是他们家里没有发生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为什么要离婚。”

李雨辰也有过切身的体会,“平白无故就比别人矮了一截似的。”

故事中如此,故事外更是如此。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向来是我们的一贯风格,谁家稍有点风吹草动,邻里之间故作神秘猜测议论绝对少不了、添油加醋夸大其词绝对少不了。

传来传去,传到最新版本的时候,往往已经与事实相去甚远。

而作为当事人,从此以后大概只能低头做人,遇到热闹场合避之犹恐不及,所谓“人言可畏”,正是如此。

很少有人会去想,这只是别人的生活而已。

也很少有人会去关注,那些活在议论声之下的孩子们是无辜的。

故事的结尾,那一段告别的场面,任谁读了也难免泪下,可陈淼淼告诉我们:

“就让我的妈妈好好地回家乡去吧,不要哭”。

愿每一个看故事的人,都能记住想要落泪的这一刻,然后,对生活中同样的事温柔以待。

就让这样的意外事故悄悄地平息吧,不要评议。

当然,更希望的是,天下所有的孩子,都不用面对这样的问题。

2019.2.26

图书信息

作者:  陈丹燕 
出版社: 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
出版年: 2014-10
页数: 227
定价: 19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39549842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