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蓝斑成像

 忘仔忘仔 2022-09-15 发布于山西

什么是蓝斑?


蓝斑,又名蓝斑核(LocusCoeruleus),是脑干的一个神经核团,具体位置位于第四脑室底,脑桥前背部,长约12-17mm,直径约1-3mm。

蓝斑的功能

蓝斑核发出的纤维侧支极为丰富,几乎遍布中枢神经系统各部, 其目标区包括脊髓,小脑,下丘脑,丘脑的中继核团,杏仁核,端脑基底部,以及大脑皮质。蓝斑又是脑中合成去甲肾上腺素的主要部位,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神经递质,参与唤醒、认知、记忆、注意力、行为抑制、炎症和神经退行性变。

蓝斑与神经退行性疾病之间的关系

已经有众多证据表明,中枢去甲肾上腺素系统和神经退行性疾病(如AD、PD患者)、精神类疾病(如认知障碍、焦虑和抑郁)紧密相关,而蓝斑则是去甲肾上腺素在脑内合成的主要部位。因此,可以通过蓝斑MR信号的变化来研究神经退行性相关疾病。

蓝斑成像原理

  • 神经黑色素是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合成的副产物,并从儿童开始在细胞中累积,浓度逐渐增加;而蓝斑又是去甲肾上腺素的主要来源,所以神经黑色素含量的变化可以揭示蓝斑损伤。
  • 脑干中神经黑色素与铁、铜等金属离子结合,产生顺磁性效应,缩短组织T1驰豫时间;在磁化传递效应中,大量顺磁性离子还能导致MT效应相对于背景组织减弱,进一步增加了神经黑色素与背景组织对比度。
  • 利用神经黑色素组织相对短的T1时间和磁化传递效应,我们通过T1WI的3D梯度回波 + 磁化传递可以实现蓝斑高分辨率、高对比度成像。

蓝斑成像——序列设计

Image

Image

蓝斑成像效果展示(正常志愿者)


蓝斑成像——临床意义及展望

通过蓝斑MR成像,助力神经退行性疾病(如AD、PD等)发病机制的研究、鉴别诊断、疾病监测,并可能成为神经退行性疾病去甲肾上腺素功能障碍的新的生物标志物,以便更早地发现神经退行性疾病并及时对症干预处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