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第二十六回导读

 杏利的麦田 2022-09-15 发布于河南

   这一回的回目是“蜂腰桥设言传心事 潇湘馆春困发幽情”。本篇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写贾芸和小红的爱情故事,后一部分写宝黛感情的发展。

  文章开头承接上一回宝玉生病贾芸等守护做了一个交待,贾芸仍回去种树了。首先写小红的心理犹豫不决,神魂不定。怎样写小红呢?忽然来了一小丫头佳蕙,被派去给黛玉送茶叶,佳蕙送茶时正巧贾母派人给林黛玉送钱,林黛玉慷慨大方的,抓了两把就给了她,也不知多少。佳蕙来找小红是让她保管钱的。于是佳蕙又谈到小红的病,让她回家去找个大夫看病,又说林姑娘生的弱经常吃药,和她要些来吃。佳蕙还是个不谙世事的小姑娘,说的话幼稚可笑。她当然不懂小红的心事了。然后,佳蕙又谈到宝玉病好之后的赏赐,认为分得不公平,特别是对晴雯、绮霰意见最大。

  这个小细节也写了丫环们之间的矛盾,大家都比较认可袭人,而对晴雯不满,大概也和晴雯的性格直爽火爆有关,也为后文晴雯被撵埋下了伏笔。不过小红回答的两句话也是至理名言。小红说:“也犯不着气他们。俗语说的'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筵席’, 谁守谁一辈子呢?”这句话一针见血,写出人生的无常。显出小红这个姑娘不简单,对问题看得比较通透。

  两个人谈话时又插进来一个无名的小丫头,虽是不起眼的小丫头,作者却是极善于描写人物的,特别是“抬起脚来,咕咚、咕咚又跑了”,“咕咚”这个象声词的运用,把一个不谙世事的小丫头写活了。这个小丫头是来送样子,是绮霰叫送的,这个活计又引出红玉找笔,这样红玉必须出来到蘅芜苑去一趟。

  红玉要去蘅芜苑,来到沁芳亭畔,遇见了李嬷嬷,通过和李嬷嬷的交谈,红玉知道贾芸要来了。这一段写一个恋人的心理很到位。红玉很想见到贾芸,但是在那个时代是不被允许的,今天终于有了这个机会,按今天的逻辑,红玉应该很高兴,终于能见到心上人了。可惜红玉是《红楼梦》里的小人物,所以她无法直接表达自己的心情,只能说反话。

  比如说“那一个要是知道好歹,就回不进来才是”等语。红玉正话反说,便站着出神,且不去取笔。等到坠儿带着贾芸进来时,红玉刚好走到蜂腰桥,与贾芸相遇。两人不敢对视更不敢讲话,作者这样描写二人:“那贾芸一面走,一面拿眼把红玉一溜;那红玉只装作和坠儿说话,也把眼去一溜贾芸。四目相对时,红玉不觉脸红了,一扭身,往着蘅芜苑去了。”这就是题目中所说的“蜂腰桥设言传心事”。

  宝玉叫贾芸来怡红院干什么呢?就是为了兑现自己的诺言,加上宝玉生病,贾芸曾在此看护。当然也有作者巧妙的安排,作者善于从多个角度来写同一个人或同一个地方。比如写大观园,就有贾政一行人来查看,又有贾元春的视角,后来又来一农村老太太——刘姥姥,多层次多方面进行描写。对于怡红院的描写也是如此,既有贾政、宝玉等眼中的怡红院,这一次又让贾芸来观赏,后面作者还特意安排刘姥姥进来一趟。

  贾芸眼中的怡红院该是什么样呢?“贾芸看时,只见院内略略的有几点山石,种着芭蕉;那边有两只仙鹤,在松树下剔翎。一溜回廊上,吊着各色笼子,各色仙禽异鸟。上面小小五间抱厦,一色雕镂新鲜花样隔扇。上面悬着一个匾额,四个大字,题道是:'怡红快绿。’”贾芸眼中的怡红院既不同于贾政和宝玉题匾额时那样有文人欣赏的内容,什么“蕉棠两植”,也不同于刘姥姥看到的怡红院,因为刘姥姥没有文化,又喝醉了酒,所以是懵懂的。看到的只是玻璃和镜子。贾芸进到屋里只用了八个字来描写他的感受“金碧辉煌,文章闪灼”,和刘姥姥第一次来到凤姐屋子里感觉差不多。

  这里写了袭人,从贾芸的眼里来看袭人,这是第一次描写袭人的长相,因为描写人的相貌只能在第一次亮相时,或者生人眼里。“只见一个丫环端了茶来与他。那贾芸口里和宝玉说着话,眼睛却溜瞅那丫环:'细条身材,容长脸面,穿着银药袄子,青缎背心,白绫细折裙。’”注意作者的用词“溜”,写出贾云既想看又不敢正视的心理。

  当然,宝玉和贾芸是没有什么共同语言的,所以两人尽说些没要紧的散话,贾芸也是个机灵人,看见宝玉懒懒的,就赶紧告辞了。

  贾芸从宝玉屋里出来一路和坠儿说话,这样,作者又把刚才断了的话题重又衔接上了。贾芸也是个颇有心机的人,边走边套坠儿的话,这个坠儿也是个不谙世事的小女孩子,当然实话实说,知道红玉丢了手帕,心中暗喜,并通过坠儿把自己的手帕给了红玉,这样两个人偷偷摸摸地交换了信物。这样,贾芸和红玉的爱情就算是告一段落了。

  下边就是本回的第二部分内容——“潇湘馆春困发幽情”了。

  承接上半回,贾芸走后,宝玉百无聊赖,昏昏欲睡,袭人就劝他出去走走。宝玉无精打采,作者用了几个动词写宝玉的无精打采:“恍出了门”,“弄了一回雀儿”,“出了院门,顺着沁芳溪,看了一回金鱼”,作者向来针脚细密,在写宝玉的无聊时不忘插上一笔,贾兰正面描写的文字很少,因为年龄很小,所以没有什么戏份。贾府的人把继承家业的希望放在了宝玉身上,可是宝玉却是个“不挣气的”。

  作者写贾兰的用功和宝玉的安富尊荣不思进取行成对比。作者描写得生动有趣,还是从宝玉的视角写起。宝玉正在看金鱼,只见那边山坡上,两只小鹿箭也似地跑来,宝玉不解何意,正自纳闷,只见贾兰在后面拿着一张小弓儿,追下来。一见宝玉在前面,便站住了,笑道:“二叔叔在家里呢。我只当出门去了。”宝玉道:“你又淘气了!好好的,射他作什么?”贾兰笑道:“这会子不念书,闲着作什么?所以演习演习骑射。”宝玉道:“把牙栽了,那时才不演呢。”作者安排得非常巧妙,人的志向不同从小就可以看出来,贾兰学习用功,上进心强,学完了文化知识,还不忘练习武功。此时把贾兰安插进来,与宝玉的懒相辅相成,也为后文贾兰取得功名做了铺垫。

  宝玉无意之中来到了一个地方,当然是顺着脚就走过来了,此时作者用了八个字描写潇湘馆,“凤尾森森,龙吟细细”,脂研斋在此有个批注:“与后文'落叶萧萧,寒烟漠漠’一对”。脂研斋这八个字当是黛玉死后潇湘馆的情景。宝玉来到潇湘馆这一段描写得非常美。

  “宝玉信步走入,只见酒帘垂地,悄无人声。走至窗前,觉得一缕幽香从碧纱窗中暗暗透出。宝玉便将脸贴在纱窗上,往里看时,耳内忽听得细细的长叹了一声道:'每日家情思睡昏昏。’”这一段描写很有层次感,先写看到的景,既而从嗅觉写香气,最后又从听觉写起。多种手法并用,可见作者的高明之处。黛玉说的这句话,出自《西厢记》,可见黛玉对此书的喜爱,到了后边行酒令时,黛玉不觉又引用了此书里的句子。

  宝玉听了这话当然来了兴致,他也引用《西厢记》里的句子“若共你小姐同鸳帐,怎舍得叠被铺床” ?宝玉在此情此景中不过是顺口说了出来。因为他俩都读过《西厢记》,当然这是很色情,在那个时代是不允许的,这等于调戏良家妇女,何况是贵为小姐的黛玉呢?所以黛玉是登时撂下脸来,接着便哭道:“如今新兴的外头听了村话来,也说给我听,看了混帐书,也来拿我取笑儿。我成了替爷们解闷的。”一面哭着,一面往外走。

  宝玉这次又捅了马蜂窝了,两个人经常闹别扭,都是宝玉道歉赔不是,结果两人和好如初。这次作者让宝玉又发誓又赌咒,正当没开交时,袭人来了,说是老爷叫你呢,两个人的矛盾戛然而止。

  大家都替宝玉担心,原来是薛蟠弄的鬼。作者在此又写了宝玉的朋友圈,写他作为一个贵族公子在高墙外的生活。这里作者主要描写了两个人物,一个是薛蟠,一个是冯紫英。写了呆霸王的粗俗和没文化。薛蟠叫宝玉出来,原来是他要过生日,有人送了他好吃的东西,这个人也是知礼的,这好东西除了孝敬母亲外,还孝敬了贾府里的老太太、太太和贾政,剩下的就想起了宝玉。

  作者写人物常常能突出他的个性,比如这次写薛蟠写得很形象很到位。薛蟠形容那些好东西时这样说:“他不知那里寻了来的,这么粗、这么长,粉脆的鲜藕;这么大的大西瓜,这么长的一尾新鲜的鲟鱼,这么大的一个暹罗国进贡的灵柏香熏的暹猪。”用了一连串的“这么”来形容这些新鲜东西,很符合这个没文化的呆霸王的性格。

  然后,作者又用了一个细节来描写薛蟠,写薛蟠的错别字。薛蟠说:“昨儿我看人家一张春宫,画的着实好,上面还有许多的字,我也没细看,只看落的款,原来是'庚黄’画的。”宝玉想了半天,不觉笑了起来,拿起笔在手上写了两个字,原来是“唐寅”,可笑之至,薛蟠也觉得没意思,笑道:“谁知他'糖银’、'果银’的”。读完这一段不禁哈哈大笑,赞叹作者的笔真是笔大如椽,巧之又巧,不知作者心中有多少丘壑。下面写冯紫英,只是略写,因为下面还有他们的重头戏,所以作者就此打住。

  宝玉被贾政叫去后,黛玉很是担心,听说宝玉来了就来打听情况。可巧宝钗来了,等到黛玉再来敲门时,正好遇到晴雯生宝钗的气,有事没事跑了来坐着。黛玉说:“是我还不开么?”晴雯偏生还没听出来,便使着性子说道:“凭你是谁!二爷吩咐的,一概不准放人进来呢。”真可谓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这引起了黛玉一系列的思想活动,尤其是身世之感。黛玉首先想到自己父母双亡,现在他家依栖。忽而想起早起的事来,认为宝玉恼他告状,不给他开门。左思右想不觉在花阴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这一段写黛玉的哭,作者写得很美:“原来这林黛玉秉绝代姿容,具希世俊美,不期这一哭,那附近柳枝花朵上的宿鸟栖鸦,一闻此声,俱忒楞楞飞起远避。不忍再听。真是花魂默默无情绪,鸟梦痴痴何处惊。”作者最后赋诗一首来描写黛玉的美:

  颦儿才貌世应希,独抱幽芳出绣闺;呜咽一声犹未了,落花满地鸟惊飞。

  黛玉这一哭逼出了下一回的一篇好文章——《葬花吟》。 

  总之,这一回作者主要写了大观园的情,一个是丫环小红和贾芸的情,另一个是贵族小姐与贵族公子的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