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不折腾我们就老了

 杏利的麦田 2022-09-15 发布于河南

凤姐结婚了!!

现在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红楼梦》里香辣泼辣麻辣酸辣毒辣的凤姐王熙凤,但却一定知道爆红网络的凤姐罗玉凤。

知道凤姐其人,始于2008年。我和小王都不怎么爱看电视,尤其不喜欢一起看电视,因为他不看电视连续剧,我超级喜欢古装剧;电影我喜欢科幻片,他喜欢故事片;他从不看相亲选秀之类的节目,还不允许我看,说看那样的节目让我变得俗不可耐……如果非要说有一起看电视的经历,电视剧除非是《神探狄仁杰》,节目除非是《舌尖上的中国》《星光大道》之类。

我们唯一一次一起看相亲节目,看到的恰恰是罗玉凤姐。男嘉宾看上了她,她不同意,主持人在调解。

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洗礼,她的话彻底刷新了我的三观。

她说自己自9岁起博览群书,20岁到达顶峰,智商往前推300年往后推300年都无人能及。我听了暗自佩服,总的有资本才能说得出如此自负的话吧,结果主持人问都读过什么书,她说是《青年文摘》《读者》《知音》《故事会》之类。我惊呆了。后来我再不敢用“博览群书”这个词,生怕玷污了它。更让我惊呆的是她之后的话,她将人分为五等,第一等是拿放大镜都看不出瑕疵的,第二等是远看近看都行的。她将自己划在第二等里面。男嘉宾此时发问在她眼里他算几等,她毫不犹豫地说他根本不在等级里面。我彻底呆住。我禁不住看了看身边的小王同志,男嘉宾虽然比他差点,但在我看来眉清目秀,身材适中,至少得在第三等吧。反而是她自己,才是不入等的那个吧?节目没看完我们就调台了。

很久很久后,我才知道她成了网红,俗称凤姐,和当时名噪一时的芙蓉姐姐并称两“奇”女子。

再后来听说她去了美国,做的是修脚之类的底层工作。

又是几年过去了。

然后就听说她融资1000万,拿到绿卡,结婚,成为投资人。

此时再看她的照片,似乎没那么难看了,当然也许和整容有关系。不过不管怎么样,她完成了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之前看不起她的人现在大部分过得不如她。

她由全民的笑料成为励志的典型。

于是忍不住百度凤姐详细资料。专科毕业后她在一个乡村小学当了老师。按照正常人的逻辑,她应该在当地找一个和自己同等学历,工作相当的男人嫁了,教书生子,了此一生。我们大部分人都是这样。可她却不,两年后,她到了上海,应聘各种职位,发雷人的征婚传单,上各种节目,发表各种惊世骇俗的言论,就像一个跳梁小丑,博取大家的眼球,成了红人。就在大家嘲笑戏谑的眼光中,她意志坚定不管不顾地前行着,如同俗语说的,虾有虾路,蟹有蟹路,她竟以如此不俗或者说是不堪的方式走出了自己独有的路。

她的路不好走,或者说特别难走,但她毅然决然地迈出去了,义无反顾地坚持下来了,最终,一切的苦都值得了。

假如没有这十来年的折腾呢?可能她现在是一个拖儿携女的中年妇女兼一个苍老憔悴的小学教师吧。

离了折腾,人生怎能精彩?

特别佩服大学隔壁宿舍的同学。大学毕业后,我们都参加了工作,并且将工作单位当作了毕生奉献未来养老之地,尤其是工作在家乡的同学。可她不,她在老家一个不错的单位工作两年后考取了研究生,毕业到了西安工作。她的新工作很不错,西安的重点学校,工作环境好,学校待遇高,业务能力得到了认可,和同事学生相处皆好,也买了房安了家。看她晒每天从家到单位经过的环境幽雅的公园,只觉岁月静好,养老甚好。可工作几年后,她居然又辞掉工作,处理掉家具,卖了房子,在海南找工作买房定居。这种折腾劲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再看她晒海南美景、奇蔬异果、海滩漫步、异域旅行,更是羡慕不已。她的精气神,她的折腾劲,我们没有,所以我们领略不到她人生中的精彩。

我们害怕失去,我们害怕付出,所以我们不敢轻易折腾,所以我们过着一成不变的人生。

其实想想,也许折腾了,我们只是失去了锁链,却得到了全世界。

写下“世界那么大,我也想去看看”的顾老师,不就是这样吗?

也许折腾了,我们会多吃很多苦,多付出很多,但一定会因此改变人生的轨迹,过上更理想的生活。凤姐、我同学不就是这样吗?

当然,折腾不一定意味着辞职,不一定意味着婚变,不一定意味彻底颠覆以前的生活,只是,在我们还能奋斗的时候别选择安逸,在我们还能学习的时候别选择放弃,在我们还能改变的时候别选择养老。

日本老太太柴田丰92岁开始写诗,98岁出版诗集,她的处女诗集《人生别气馁》在日本发行量达到150万部,完胜许多专业作家,她一举成为世界名人。美国的摩西奶奶,一辈子在农场度过,她的标签是“农夫的女儿”“工人的妻子”“孩子们的母亲”,在把孩子们的孩子们都带大后,她77岁开始作画,后成为闻名全球的风俗画作家,并出版了好几部文集。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瀑布之所以壮观,因为有巨大的落差;河流之所以灵动,因为有潺潺向前的动力;大海之所以浩瀚,因为有不拒细流的胸怀。人生在世,换工作也好,读书也好,旅游也好,开辟新领域也好,培养新爱好也好,总之,不能一成不变,不能固步自封,不能局限在方寸之地作茧自缚,否则,才是真正辜负了你的时光。

特别佩服一个同事,我们的老前辈老大姐王秀英老师,即将退休之年,前年考了心理咨询师证书,今年又报考了驾照,还利用业余时间学了古琴,平时也是书不离手笔不辍耕。前年,我想编《一日一诗》,她很热心地给我出谋划策,还亲自操刀写鉴赏;我创建“经典导读”公众号,主笔两人,一个是我,一个就是她;看到好书就及时和我分享,交流心得……从她身上,你看不到一丝暮气,看到的只是一个奋发向上的学生,一个孜孜不倦的小姑娘,一个精益求精的教师,一个热爱生活不肯浪费一分一秒的智者……

我希望我也是这样的人。

就这样折腾着,你永远不会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