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三千里,难忘一壶茶。一茶一饭,最是人间滋味。《寸纸小鲜,烟火滋味》是烟火作家李敬白推出的第三本饮食力作,在他的娓娓叙述轻捞慢起间,徐徐烟火、淡淡水气在书页间升腾,让人味蕾活跃,有种想对着书中食谱,洗手做羹汤的欲念。
游上桌的河鲜、绽放于盘碟中的乡野之菜、各色面食、小吃茶点、时令水果、调味酱料等,这些看似平常的食物,经作者妙笔翻炒滋味四溢。敬白介绍着淮扬美食,逗引着读者的食欲,也燃起读者对生活的热爱。
从翻展书页的那一刻起,味蕾就蠢蠢欲动,人间三千滋味,一波一波袭来。
“肥瘦合宜的肉馅,调配好了现包现蒸为好。蒸好后,包子皮内要汁水丰盈、肉馅要成球不散、吃到嘴里要软嫩渗卤”。
看到这里,我便想起了小时常吃的山东大包子,以及一路南行吃到的各式小笼包,大有大的神韵,小有小的滋味,那一口咬在嘴里,汁水漫进口腔,肉香满满的感觉,令人说不出的满足。
我爱大包子的豪气,也爱小笼包的秀美。这两者,在书中皆有介绍,寻常食物在有心人笔下,不仅形神兼备,还多了很多情感的气息。
比如作者写吃小笼包要“在汤包边侧咬开小口后,热浪从汤包中滚滚奔向舌尖,肉馅如河石般隐身浪中,此时要保持冷静,撅起嘴,贴近汤包,一边吹着气,一边吸着卤汁,一吹一吸间,不烫不冷的卤汁一阵阵地在全身扩散,身心顷刻间变得温暖起来”。
读这样的文字,不觉便饥肠辘辘,也想让舌尖感触一下这小笼包带来的“惊涛骇浪”般的温暖妥帖。
对于素爱吃面食的我,对书中所述的“三鲜熬面”颇感新鲜。
三鲜熬面,仅其所用的汤底便是文火慢熬出的乳白色汤汁,食材已化在汤里,用如此精纯的汤再熬煮面条,配以各种鲜味食材,再洒上虾子、盐、胡椒等调味,想着其中的鲜、香、纯,便觉饥肠辘辘。
在天将渐凉之际,吃上一碗这三鲜熬面,会肠胃皆暖吧。
我更喜欢的是作者对“熬”的态度,日子是不能用来熬的,因之“磨掉了时光的情趣,轻视了生命的价值”,而熬煮食物,却是由粗向精的过程,“映入眼里的是美妙,落到嘴里的是美食”。
作者爱着吃,也爱着一众“天材地宝”,比如心里美萝卜、空心菜、莼菜、茼蒿等。
这些极普通的食材,到了作者笔下和一众历史典故、名人逸事等“凉拌”在一起,再辅以作者的烹饪心得,也令人有了重新认识、欣赏、烹饪这些桌上常客的兴致。
游上桌面、落入敬白笔头的河蚌、鲢鱼、鲈鱼、鳊鱼、铜头鱼,煞是灵动,鱼有千种,各有各形、各有各味,我等吃的是一口鲜嫩,作者品的是鱼与人类在千年历史长河中生成的种种文化。
好吃、会吃、善吃,是一种豁达、雅致的生活态度。
在生活中用触手可及的食材,慢慢调制、烹煮一道道精美小菜,制作一点面食鲜汤,这样的日子岂不活色生香?
因食物给人带来的温暖和期待,令凡俗的人间愈加的让人留恋,让人满心欢喜地去爱,去奔波,去劳碌。
(已载9月15日《德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