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书店,不赚钱

 幽心亭 2022-09-15 发布于广东

Image

芙叁,90后女生。

见过大世面,在上海读过书,工作过。

文艺青年,混豆瓣的。

不知道什么原因,回来了,最初是想开一家书店,她朋友就把她介绍到我这边来了,意思是开书店的话,你要请教一下我。

来了。

一聊,很有格局,从先锋书店聊到了诚品书店。

都去过。

还谈到了方所模式。

她心目中的书店方向就是类似方所,把知识人物化,书店不是光卖莫言的书,还要把莫言请来做讲座,这样可以推动县城的整体文化提升。

问我认可不?

我说,认可,但是,莫言为什么来?

她说,这对莫言也是一种推广。

我说,本地有个做鞋的老板,经朋友介绍找到我,要跟我谈合作,他要做一件什么事呢?要跟本地影响力前20的网红合作,共同推广他的鞋,把事业做强做大,你觉得这个事靠谱不?

她说,靠谱呀!合作共赢!

我说,但是我觉得不靠谱,你知道根源是什么吗?他根本不懂网红,他跟网红合作是不对等的,别说他谈分成模式,就是他先给钱,网红都未必会给推广的,这是绝大多数老板或传统人的误区,总想做什么资源整合,网红日收入都是万级的,咋可能去跟你合作一个小作坊生意呢?李佳琦一次直播的收入就相当于咱这边最大企业的年利润,你觉得一般品牌能驾驭得了他吗?不是网红不好合作,而是众人低估了网红的身价,即便是县城的这些看起来很LOW的网红,你给个三千五千的,让他到店里坐坐,他们都不来。

她问,那莫言出场费要多少钱?

我说,20万以上吧,你就是1000元一张票,你卖多少票才回本?免费的话可能无数人听,卖票?连10张都卖不了,上次读书节最初卖票,一张票140元,一共卖了不到50张,后来实在没办法了,在电力系统、卫生系统免费送的票,否则就冷了场,因为是送的票,很多人都不知道作家是谁,导致现场秩序很不好,吃雪糕的,打电话的,加微信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入戏,不是来学习的,而是来看热闹的。

我给她科普了很多,例如如何跟作家合作。

你说找作家签个书,给不给钱,他都乐意,因为这是为他扩散,谁不希望自己的作品被更多的人喜欢?

但是你说请他演讲,那就是另一个概念了。

还有,就是你开书店,只要是传统书店,必死,很简单的一个问题,你怎么跟当当竞争?这是购物习惯的改变,更别说价格了,能去书店逛的,基本上都是为了打发时间的,把书还给翻得稀烂。

你考虑过书店最大的成本是什么吗?

沉没成本。

就是最终,你这些书都是废纸,前段时间我刚收了一批书,500本书,1100元,书还是我们自己去挑的,为什么这么便宜?

也是文艺青年开的书店。

关门了,总不能真的卖废纸吧?

试也别试,你不会成为例外的,你在我这里干一段时间,熟悉一下这个领域,若是觉得有点感觉,那么剑走偏锋。

做细分领域。

实体书店多不赚钱,但是网络书店多是赚钱的,而且是不声不吭,个人小店主要集中在孔夫子上,有点类似钱币交易,悄无声息,也没数据。

我们也有几个小店在上面,最初是用来卖签名书的,后来我们自己也不断地四处淘书再挂上去,时间长了,总会被人买走,我一般加价50%,例如100元买来的就卖150元,类似的还有名人签名照之类的,这几个小店一天赚个五六百是没有问题的,养活几个同事,足够了。

这个呢,一般人也做不了,需要大量的沉淀资金。

也可以理解为定投,最难的其实是等待,今天淘来的书,可能两年后才被人买走,因为稀缺性是需要时间加持的,产生溢价不仅仅是稀缺性,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硬通货,所以,选书才是大学问,我很少选旧书,我一般都是选的新书,但是渠道稀缺的,例如港澳台出版的,或国内畅销书的外文版,例如日版《废都》。

图书行业,只有这些偏门是可以赚钱的。

至于说靠日常零售?

基本没戏。

偶尔有客人到店里逛逛,我都统一回复,不卖。

你可以看看,但是都是非卖品。

我们主要做展示的。

为什么做展示?

也是为了搂草打兔子,偶尔做个采购单之类的,一年碰个一次两次的,一次也能赚个十万八万的,就当游戏了,去年这边图书下乡配的书就是我做的,养兔子的养猪的技术书,至于有没有人看,那是另外一回事。

你说,那些竞争对手,连个实体店都没有,你怎么竞争?

一看就是皮包公司。

现在就是新华书店都没法跟我们比“场面”,新华书店哪有书了?除了衣服就是文具,零散的几本地摊书只是丁字裤,遮羞的,被人翻的不像样了。

我做这些,都是为了玩,最主要的原因是和别人介绍的时候,我的头衔是开书店的。

很正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