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演讲稿写作:合式、有物、有序、有感染力

 竹里馆B 2022-09-15 发布于江苏

2023高三年级作文教案〇二:演讲稿写作

训练目标:写出合式、有物、有序、有感染力的演讲稿

一、文话(教材)

写演讲稿

演讲是在特定的情境中阐述观点,写演讲稿要对听众作分析:听演讲的是什么人,他们抱有什么样的期待,他们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来听你的演讲,对你阐述的观点可能会有什么样的反应,等等。只有对听众的期待和接受能力有正确判断,才有可能决定内容取舍,确定合适的话题。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听众多是逝者的亲友和景仰者,作者在这个庄严的场合总结马克思一生的成就与贡献,简明扼要,又充满敬意。

演讲主题要鲜明,不能含混模糊。主题明确后,要根据演讲的需要,选择最能表现主题的材料,如典型的事例、真实的故事、确凿的数字、听众喜闻乐见的诗词及格言警句等,尽量做到典型、真实、生动、新颖。好的演讲讲究思想性,有新颖独到的见解。要围绕主题深入分析,把道理讲透彻,让人信服。如马克思《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先以诗一般的语言揭示“欧洲社会干硬外壳”下蕴蓄的革命力量,再通过分析工业和技术发展所带来的生产力和社会关系的巨大对抗,阐明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原因,最后作出无产阶级就是资本主义灭亡的“执刑者”的预言。作者善于运用比喻,且自如化用出自莎士比亚剧作的典故,贴近英国的听众,使演讲更有针对性和说服力。

演讲还要讲究语言技巧。演讲者要针对听众的接受水平,力求语言简洁通俗,多用短句,少用结构复杂的长句,适当运用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感染力,调动听众的情绪。

二、文章

01.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做强国一代新青年(限时训练〇五,存目)

02.不问终点 全力以赴

马龙

我是中国乒乓球运动员马龙,现在正在山东威海跟随中国乒乓球队备战东京奥运会。

2012年伦敦奥运会是我的第一次奥运之旅,更让我感到光荣的是在那一届奥运会前,我正式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站在党旗下,我光荣宣誓,那一刻我知道,我的责任更重了。

2014年,我成为中国乒乓球队男队队长。作为党员和队长,除了平日训练对自己严格要求,我更希望能为年轻队员起到榜样作用。面对困难无所畏惧、勇往直前是我作为运动员的底色,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是我作为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这么多年的运动员生涯,我深知每一场比赛的背后,是运动员在场下默默付出十年甚至几十年的努力,经历无数次的练习与模拟,耐得住长久的寂寞和无休止的重复。在这其中,有意气风发的闪光时刻,也有陷入自我怀疑的“黑暗低谷”。那些艰难的时刻,正是因为怀揣着对乒乓球的热爱,憧憬着每一个在赛场上升国旗、奏国歌的时刻,我才一次又一次战胜伤病,走出低谷。

2019年匈牙利布达佩斯世乒赛上,我连续第三次夺得男单冠军。夺冠后,面对在场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我情不自禁地说出:“I'm made in China!(我是中国制造!)”原来,对祖国和乒乓球的热爱早已融入我的骨子里,流淌在我的血液中。

那次世乒赛后,我随国家队一同来到陕西延安。在滚滚延河水边,巍巍宝塔山旁,作为党员代表的我面对党旗重温了入党誓词。那一刻,我想到7年前第一次站在党旗下宣誓的自己。多年来,我一直不负韶华坚守初心,砥砺前行勇担使命,以不懈的奋斗书写无悔的青春。

东京奥运会将是我职业生涯的第三次奥运之旅。不论是第一次站在奥运赛场的小将,还是大满贯“加身”的国乒队长,我始终是中国乒乓球队的一员,我能做到的就是不问终点,全力以赴!

三、材料

(一)长征精神

03.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节选)

江伟

早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就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今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风险。社会发展的复杂性,利益趋向的多样化,价值观念的多变性,都要求我们党不断寻求与长征精神对接的路径。索尔兹伯里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中曾预言:“阅读长征的故事将使人们再次认识到,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长征精神之所以未被尘封,这一集体记忆到今天仍能被唤醒,是因为它兼具历史的厚重性和时代的延续性,具有两大鲜明的时代价值。

长征精神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升华和续延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标杆,是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之所以绵延不绝,正是因为有顽强执着、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支撑着。中国自古以来就讲究“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的精神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中华文明得以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也成为一个团体、一个人应有的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红军在长征路上的生存条件空前残酷,士兵以野菜、野果等充饥,喝雪水解渴,与多自己数倍以至数十倍的敌人周旋苦斗,不少将士被敌人、严寒和饥饿无情地夺取了生命。红军经历了史无前例的残酷处境和激烈战斗,却始终百折不挠,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和乐观主义精神;经受了生命极限的考验,却自始至终心无旁骛地坚持与敌斗争,直至胜利。这正是我们党、我们的人民、我们伟大的民族勇往直前、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这正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这正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升华和续延。

用长征精神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长征”

长征精神有着内在的科学价值和外在的感召价值。其内在的科学价值是我们党永恒不变的政治本色,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当中,为民族求生存、为人民求解放的革命理想与信念,在任何强敌与艰难面前坚韧不拔的革命气节与情操,蓬勃向上、团结一致的浩然正气,与人民同甘共苦、心心相印的良好作风,今天仍然是我们党需要不断保持和大力弘扬的精神。发扬长征精神,就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维护党的团结,这是党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思想基础;发扬长征精神,就要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这是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的精神动力;发扬长征精神,就要坚持加强纪律性,这是事业成功的保证。

长征精神的外在感召价值体现在对社会的广泛影响力、辐射力上。其勇往直前的精神状态、蔑视和战胜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百折不挠的斗争意志,都将对当今社会产生积极的感召、引导和教育作用。发扬长征精神,就要发扬民族大团结精神,这是构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社会的基点;发扬长征精神,就要发扬勇于拼搏、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这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精神支柱。

红军长征的壮举虽已成为历史,但长征精神作为构筑中国革命与建设的精神桥梁,同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所缔造的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九八”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精神一样,是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时代创造,同样发挥着凝聚民心、引导方向、催人奋进的作用,我们要努力实践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把长征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激励和鼓舞全国各族人民奋发图强、开拓前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长征”道路上不断夺取新胜利!

04.让长征精神照亮新时代的精神航标

中国青年报记者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几十年来,每当人们朗诵起这熟悉的诗句,就会回想起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艰苦卓绝和红军战士顽强不屈的英雄气概。这穿透历史的诗句陪伴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长征精神的指引下,开拓进取、接续奋斗。

“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总书记深刻总结了长征的伟大意义和精神内涵。从红军踏出万里长征第一步那天算起,如今已经过去85年。在85年的光辉岁月里,一代代中国人见证了太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伟业,也创造了堪称奇迹的伟大成就,长征不仅是历史篇章中最值得铭记的壮举,更激励着一代代人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和伟大复兴而奋斗。战火纷飞的年代里,长征是革命军人不屈斗志的思想坐标;艰苦奋斗的时光中,长征是建设者们奋发自强的精神源泉。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与长征的距离似乎渐渐变得遥远。今日之中国,早已不是贫困落后、挨打被欺的旧模样,已经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此时,难免有人会问:今天为何还要纪念长征?长征精神对我们又有怎样的意义?

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不论对个人还是对国家而言,离开了理想信念的支撑,都不可能在奋斗的道路上持久前行。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下,人们理想信念的具体表现或许会有所不同,但其背后的精神内核,却坚定执著、始终如一,那就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奋斗。当年红军的理想信念,是抵达陕北苏区,继续完成未竟的革命事业;今天我们的理想信念,则是在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进程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长征也是一次艰难逆境中的绝地反击。当年,面对数十万“围剿”大军,工农红军身陷绝境。凭着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和顽强精神,革命军队突出重围走向胜利。在造访苏区的美国记者斯诺看来,共产党人将一场“原来可能是军心涣散的溃退”,变成了“一场精神抖擞的胜利进军”,他们靠的不是别的,正是坚定不移的抗日救国决心。今天的中国固然已经取得了傲人的成就,但在国家建设“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依然有诸多的艰难险境、急流险滩,需要我们不懈努力、奋勇前行。

什么是伟大的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今日之中华,已经踏上新的历史征程,今日之我们,怀揣着与先辈同样的奋斗愿景。“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薪火相传的长征精神,就像代代传递的接力棒,每一棒要跑过的路途可能不一样,但奔向的却是同样的终点。在信念传递的过程中,每一代人都会对长征有新的理解与诠释,而长征精神,则如同一枚永恒的火种,在一代代人心中,激荡耀眼夺目的理想信念光芒。

这光芒,是新时代的精神航标,照亮我们继续向前奔跑的道路。

(二)中国女排精神

05.一年又一年 中国女排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

王东 来源:光明日报

39年前的这一天——1981年11月16日,对于中国体育而言,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中国女排以七战全胜的战绩首次摘得世界杯桂冠。中国女排的这次胜利,不仅完成了历史性的突破,也开启了女排“五连冠”的黄金时代。

中国女排的崛起与改革开放同步。20世纪80年代前期,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百废待兴,中国女排的夺冠极大振奋了人们的精神。那种顽强拼搏、团结奋斗、勤学苦练、同甘共苦、无私奉献、为国争光的体育精神,逐渐成为女排精神的核心,更激励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在创造了“五连冠”的骄人成绩后,中国女排曾经遭遇了一系列的坎坷与失利。但无论是2003年陈忠和执掌中国女排以11连胜的优秀战绩再夺世界冠军,还是“铁榔头”郎平将再度深陷低谷的中国女排重新带回世界之巅,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女排精神一直伴随着每一届中国女排。

去年9月再次以全胜战绩问鼎世界杯冠军后,在庆典上,中国女排登上了庆典彩车,接受了全国人民对她们的致敬:“中国女排,世界第一!中国女排,世界第一!”天安门广场上那震耳欲聋的口号仍回响在耳畔。在欢呼、赞誉、鲜花背后,女排姑娘们数十年团结拼搏的身影早已成为几代国人共同的成长记忆,她们所缔造的女排精神更是早已超出了体育范畴,成为激励国家前行、民族奋进的精神力量源泉。

10座沉甸甸的奖杯固然可贵,但我们也应看到,女排也曾输过比赛,也曾数度丢过冠军,还曾经历过漫长低谷。但是女排精神始终是每一届队伍的共同信仰,用现任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的话说:“在实现自己梦想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应发扬永不放弃的精神去战胜它。”

2019年9月30日,总书记在会见从世界杯载誉而归的女排队员代表时表示:“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女排的喜爱,不仅是因为你们夺得了冠军,更重要的是你们在赛场上展现了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面貌。”

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中国女排背后的大团队里各种专业人员也是其坚强后盾。中国女排之所以能够屡次问鼎世界冠军,根本原因在于其精神的核心就是团结协作,一代代女排队员正是继承和发扬了这一精神才能取得如此佳绩。

中国体育一路走来,完成了从“体育弱国”到“东方巨人”的巨变,从参加奥运会到举办奥运会,再到独一无二的“双奥之城”;从女排精神到振兴中华,一年又一年,中国体育在历史长河中变大变强,其间尽管充满起伏曲折,但女排精神始终激励着国人。不论时代如何变迁,象征着顽强、拼搏、不服输、集体主义的女排精神永不褪色,将永远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奋勇前进。

05.中国女排获颁“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大奖

人民网北京5月18日电 5月17日晚,“201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颁奖盛典”播出,中国女排获颁“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大奖。这是中国女排第四次收获此项大奖,也是近四年来第二次获得此奖。主办方给中国女排的颁奖词是:

几十年拼搏不息,几代人热泪盈眶,在低谷中奋起,从不放弃,面对强敌出手从不言败,你们的身影是民族性格的缩影,你们的脚步是一个国家成长的历程,奏国歌升国旗,你们超越了体育,是国家的英雄。

四、写作

学习限时训练〇五推荐精读文章写法,借鉴提供材料,以“弘扬 精神(五四、长征、女排、国乒精神……),做强国一代新青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60字的演讲稿。

五、反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