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博物致知 | 河南博物院:中原古代石刻艺术

 CHANJIJI陈吉吉 2022-09-15 发布于河南

阔别了多年的河南省博终于又来了。新开之后,前后去过两次后,十分喜欢,特录图文于后,作简单介绍。今天是第一部分《中原古代石刻艺术》,该展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 汉代画像石刻

河南是汉代画像石的主要分布区域。大多数学者把汉代画像石在全国的分布分成四个区,主要代表学者有:
李发林的四区是:山东徐海区、河南地区、四川地区、陕北晋西区。信立祥的四区是:河南南阳、鄂北区,山东、苏北、皖北、豫东区,陕北、晋西北地区,四川、滇北地区。后来他又在此基础上扩充为五区,第五区是河南省洛阳市周围地区。俞伟超的四区是:山东至苏北、皖北及相邻的豫、冀交界区,豫南至鄂北区,陕北与晋西北区,四川与滇北区。
上述分区只是有细微的差别,其核心区域基本上在目前的山东、河南、四川和陕西、山西五省。河南的画像石主要以南阳为中心,这里曾“列备五都”,是汉代的重要城市。
具体可以参阅:南都旧赋 | 南阳汉画馆:引魂升仙与不死仙境

第二部分 陵墓石雕

河南陵墓众多,以洛阳地区的墓群最为显著。“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正是真切的写照。这些陵墓石刻主要以石辟邪、石羊、石马、石狮、石天禄、石翁仲以及神道柱为主,雕刻精湛。

洛阳古墓博物馆: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

第三部分 墓志

河南出土墓志数以万计,以洛阳出土的北魏至唐代墓志最多,这些墓志或记载升平,或歌功颂德、或撰志记事,成为回望昔日最重要的材料。洛阳还有千唐志斋,值得一看。

第四部分 佛教造像

大海寺造像。主要存于郑州博物馆。郑州博物馆 | 昨日重现大海寺

邴法敬造像碑隋开皇二年(582年)滑县出土


东魏武定元年道俗九十人造像碑(543年)原存新乡

北魏孝昌元年弥勒造像碑  郑州大海寺出土

此碑又称之为:道晗造像碑,“北魏弥勒造像龛”、“贾思兴百八十五人等造弥勒像龛”。

佛本生“释迦诞生”,摩耶夫人左手攀扶树枝,衣袖内露一头,有桃形背光。其妹大爱道侍立其旁,树旁一童子高肉髻,赤裸上身立莲座上。

“阿育王施土”

东汉支娄迦谶翻译《杂譬喻经“昔阿育王曾作小儿时,道遇佛,不胜欢喜,以少沙土至心奉佛,由此之福故得为圣王。” 西晋安息三藏安法钦译《阿育王传》云:“佛言:我若涅盘百年之后,此小儿者当作转轮圣王四分之一,于花氏城作政法王,号阿恕伽。分我舍利而作八万四千宝塔,饶益众生。”

“九龙浴太子”

题记内容:

邑仪贾思兴百八十五人等仰概父母,奉行六愿,节简家珍,造石像一躯。前有弥勒大像,西有无量寿,北有缘觉释迦,东有阿閦如来,菩萨金刚一切具有。以此妙像使见者起三千之念,睹者发悲德之心,因斯功德,愿诸邑仪,己身眷属,俱赴弥勒三会,位登正觉。又愿国祚兴隆,威灵遐布,致贤以礼,惠下以仁。法界众生,尽发菩提心,一时成佛。

落款为“大魏孝昌元年岁在乙巳七月十日造讫声愿永记。

东魏武定元年(543年)张永洛造像,原存新郑市

宋始兴造像碑北齐武平七年(576年)原存登封市会善寺


北齐丁朗俊合家造像

碑阴刻造像题名,碑额处刻都邑主丁朗俊、丁思善等。

佛时寺造像碑北齐武平三年(572年)原存浚县

北齐天统四年(568年)张伏惠造像碑 襄城县出土

四面千佛碑隋代(581-618年)原存淇县

王毛郎造像,又称“山阳村造像”,石灰岩雕造,为莲瓣形背屏式一佛二菩萨造像。雕刻于北魏熙平二年,原存辉县市吴村乡山阳村。

阎勍之造像

本造像有题记:景明四年阎勍之率阎村邑子七十二人等为皇帝己身造石像一区

阿弥陀造像北魏(386-534年) 原存沁阳。

释迦多宝造像北魏普太元年(531年) 原存沁阳市

赵安香造一佛二菩萨石像

千佛堂造像碑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原存延津县
上有重要的取经图(红框内)。


十地阎君像碑宋代(960-1127年)原存巩义市
从读书至今,河南博承载了我许多记忆,也发生了很多事。于我而言,这里不仅有我喜欢的石刻造像,青铜器。壁画,亦有我的青春过往,中年现在,以及诸多的爱恨。阅读这些文物,就是回味自己的青春和过往。和这些文物凝视,亦是和自己凝视。
书讯:山河旧梦之《人间的巴蜀石窟》即将出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