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滹沱河笔记:从滹沱河到大鸣河

 df7086 2022-09-16 发布于河北

梁东方

未曾表达的,或者说是未曾反观过的生活不是生活。看一个外国人20世纪80年代朔长江而上拍摄的沿途风光和人们的生活之状,有如是之感。他的胶片记录将那个自己也曾经一天一天度过的时代细节,一一留存,今天回望,陡生无限感慨。

这提醒我们,即便是我们一向以为平凡平淡乃至重复乏味的当下,也一样属于你的人生历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一样不容忽视和慢待。所谓忽视和慢待就是不经意地打发,而不是认真选择,选择以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度过。

这个周六城市的一部分已经处于静默状态。不被拦住可以自由地骑车出来看天看地,享受初秋的凉爽,相对那些被封闭的人来说,这是依然拥有的权利,如果不享用,那和静默状态,也就是封闭起来足不出户的状态也就没有区别了。

果然,滹沱河河谷还是那么宽阔,没有村庄,没有建筑,难得地保持着仿佛亘古的自然,至少也算是农业社会状态。沿滹沱河一线的天高地远,将一向被建筑压制在城镇中的视野扩大开来。桥下的自拉自唱和坐在电动车上的观众们,都是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从低着头劳作的生活中抽身出来,抬眼看世界、看自己的人。

滹沱河边的竹亭下,老人骑电动车带着孩子在这里玩耍。夏秋之间的日子,中午的时候天气的热度还会向夏天靠拢一下,不过只要站在树荫里,就会有下一个季节里来的爽利的凉意,这是最让人喜不自禁的。孩子们对于季节无知无觉,其实也对直观直感的舒适与否是有天然的判断的,他们貌似只关注眼前细节的烂漫与陶然之中,自有一番对生命适意的讴歌。

这个亭子在岸上的高处,少有游人,游人驱车而至,一般是不肯在这里浪费时间的,他们急于奔向目的地——滹沱河边,可以顺手撩起水来的地方。实际上,到了这样自然物象占据了全部视野的地方,在哪里都已经是不折不扣的沐浴,都是可以全息介入到天地无言的抚慰中去的好地方。

在聚集了绝大部分人口和建筑的城镇之外,河流带给人的无穷乐趣,怎么说也不为过。这是只有大自然才会拥有、才会反复给予人类的一种至关重要的优秀质地:人们可以一来再来,常有常新,每次抵达都有每次抵达的收获,从不厌倦,从不会因为以前来过而觉到重复与乏味。

以这样的认知去行走滹沱河的支流大鸣河,赫然发现,一段时间没有来,就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鸣河硬化了,变成了一条上下游的宽度和深度完全一致的人工河,水泥的岸坡不足一米深,水泥的河底大约四米宽,一同消失的是河坡上的杂草、灌木和乔木。过去那种浓阴匝地的土路边草木葳蕤的小河之状,已成永远的故影。

大鸣河硬化以后失去了慢行时代里的丰富性,一同失去的还有20世纪70年代修建的那些带着战天斗地、为人民服务的口号的水闸和桥梁。更新换代彻底抹去了历史的痕迹,让大鸣河变成了一条经济富裕以后不再将如此大规模地使用水泥太当回事儿的社会状态里的寻常物象。不过这毕竟还是一条偏僻的小路,偶尔有汽车经过也需要时刻注意对面来车,然后总有一方要找靠近自己的宽敞一点的位置停下来,另一方才能勉强通过。这就让这里还能维持汽车时代里的安静。

在河边的小树林中的树荫下静静地坐着,秋爽不经意中已经到来,空气中不再有汗津津的暑气,万物柔和,所及一切都不再有夏天的潮湿黏热,时间不再有煎熬之感。逆光的树叶和菜叶依然碧绿,却已经有了成长达到顶点以后的丰腴成熟意味。环境重新适宜人类生存的喜悦遍布身心,让人陶醉欣喜。

这样的小树林基本上都是苗圃,都是长到一定程度,确切地是一旦有了买主就会被悉数砍掉的经济林;即便是市场不好,始终没人买树苗,也一定可以在长高长粗以后卖给家具厂。它们是树,其实是被当庄稼来种的。这种庄稼的奇特在于多年生,与森林在样貌上有相似性,人在其中可以享受到森林的某些品质。

在平原上的森林也和河流一样消失了很多年以后,这样的小树林就成了和硬化以后的河一样勉为其难的自然模仿之物。形式上模仿,品质特征上也有相似性,就成了喜欢寻觅自然的人们的目的地。村子里的老人们骑车带着马扎来树林里聊天纳凉,骑车漫游者也可以在这样并非故意模仿的模仿中,聊以体验约略一样的自然风貌。

这样顺着大鸣河走走停停,向上游走,向以一眼泉水为始的河流发源地走,经过玉米青纱帐,经过飘着南方气质的香气的稻田,经过各种蔬菜将田地划分得色彩形状各异的菜地……

发源于滹沱河,最终又重归于滹沱河的大鸣河,是上天赐予这片土地的一条天然运河式的径流,因为它是好像按照人类的意志、按照植物动物的意志行经了滹沱河畔的大地和人类聚居地,为他们提供了最方便的生产生活水源,洇润了世世代代的人生。

这样骑车从滹沱河到大鸣河,从大鸣河到无边的大地的自由行走,可以在不是很长的时间之内就遍览宏伟的地理框架,就看到众多的季节细节,就收获无尽的审美享受。这盛宴般的人间享受让人不知餍足,让人愿意一直这样走下去。

我还是最愿意过这样的生活,骑车漫游在季节中,且走且看,行到肚子饿了的时候,到了饭点儿的时候,便在乡间小店吃点入乡随俗的食物,然后继续穿村过寨地漫游。遇到什么看看什么,不刻意,只在乎发现的愉快,偶尔的原始愉快。这样哪怕遇到景点,也并非刻意的安排,而是天成的邂逅,有一种意外发现的惊喜。

日出而行,日暮而止,无始无终,自由自在,如果一日便一日游,如果两天便两天游。尤其在这几十万人都封闭在家里不准动的时候,这样置身大自然中的漫游就显得更加珍贵,更不能在屋子里消磨,否则那和被隔离又有什么差别,难道就是允许不允许下楼买菜那么一点区别吗!自由行走的权利,有多少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里自己无知无觉中放弃掉的啊。从这样的角度上看,静默倒是一种强烈的提醒无疑了,即如我在不得不居家静默中写下这些记述性的文字的时候的感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