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活思考--我没有乡愁

 窗子馆藏 2022-09-16 发布于湖北

我没有乡愁

呆子不承认自己是北京人,虽然他生长在北京。

他说:只有三代以上生活在北京的才算北京人,我们家是父母这一代来北京的,所以,我不是北京人。

他那时候热衷于四处乱跑,第一次来宜昌就喜欢这座小城,第二次来就声称:我是宜昌人。那时对他说:“别瞎说,我都不敢说自己是宜昌人。”因为对宜昌的地域文化、饮食习俗不够了解,和宜昌本地人是有差别的。习惯说的是“我是生活在宜昌的湖南人”。

后来,发现呆子每隔一段时间就必须回北京,一是有年迈的父母,还有单位的事情,还有,我发现他其实离不开北京,许多与北京相关的人和事,包括北京的食物,都是他生活中的必须,长时间离开北京对于他是不能忍受的。

说不清是什么,但能感觉到,他对北京虽然颇多微词,却有一种类似乡土的牵挂,可以不满,不可以离开。

最后,我明白,他的根扎在北京了,拔掉根就没有命。

所以,他其实离不开北京。

他生长在北京最中心的地带,前半生走遍世界,带着病患之身留守北京,生活中有许多的艰难,他的视野广阔,人脉众多,应该说想去哪里养老都有可能。但他坚守北京,绝不肯离开故土,死也要死在北京。这大概就是有根的人才有的牵连吧。

我游走四方的时候,回答人们最多的问题:你是哪里人?我的回答是:生活在湖北的湖南人。

后来,我慢慢明白,自己既非湖北人也非湖南人,因为不曾在湖南生长。虽然在湖北生活多年,并不觉得这里有自己的根。

所以,我离开每一个地方都没有太多的难过,走了就走了,来了就来了,只要停在某一个地方,很容易习惯此地的生活。

还有一个发现,长时间离开湖北那些年,真的不曾有过一念的乡愁,比如特别想某样食物,想某处风景或是某个所在,一点儿也没有。

曾经和人讨论过的,我们这种随父母离开故乡在异乡的大型国企生长的人,连游子都不能算,是没有故乡的人。我们这种人,一方面像没有根的浮萍,另一方面,也少了很多羁绊,容易适应各种不同的环境,有更广阔的心胸。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无论我去到哪里,并不觉得不适应,很快就能进入到有序的生活中。

后来才知道,我这种感受其实就是没有乡愁,不会为某一个地方牵肠挂肚,不能相忘,非得踏入那片土地,吃到某一口食物,或者听到某一种乡音,心里才会舒服。

不,我完全没有这种需要。

我生在山东,长在湖北,祖籍是湖南,从小吃奶奶煮的湖南菜长大,无论人在哪里,最爱吃的菜是湖南菜,这一点,无论在哪里,也都可以办到。

所以,我不是北方人,也不是南方人,是中国人。

所谓乡愁,是一种情感上的深深连接,许多人,其实是离不开故乡的,无论他到达多远的地方,因为根已经扎下,都必须回到故乡。

没有乡愁,未必是坏事。可以更自由的生活,更好的活在当下,无论身在何处,都可以悠然安然泰然自在的生活。

非常庆幸,我没有乡愁。

陈教授中秋的书法

小可爱的童体字:)

以上来自果姐姐:)

ʷⁱᵗʰᵒᵘᵗ ᵖᵃⁱⁿ, ᵗʰᵉ ᶠᵉᵃˢᵗ ᵒᶠ ˡⁱᶠᵉ ʷⁱˡˡ ᶠᵃᵈᵉ ᵃʷᵃʸ.

没有了痛苦,生活的盛宴就会淡了原味。

我觉得储备一些才干是对付困境的最好手段。——卢梭

人生三个基本目标:不作恶,开心,自己养活自己。如果能达到,就是很好的一生了。—— 冯唐

“折磨我们的往往是想象,而不是真实。”--旅行家

凡是用各种手段争取到的,都是带着业障。

你有福报,自然就给你,

没有福报,你争到了,都是业障。

--法师

小六六的摄影作品“与月相伴”:)

以上是果姐姐一家三口拍下的中秋之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