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识体系】知识这只虎,该从哪下手?

 书山之客 2022-09-16 发布于青海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1

这篇文章我要琢磨琢磨研究知识体系该从那个方向下手的问题。

其实在这里我并没有着急去探究知识体系到底该如何下定义的问题,这是因为我是打算从方法论着手,慢慢的向知识体系的理论靠拢,经过实践之后,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再去解决知识体系的一些基本的问题。就目前来说,研究知识体系的概念问题还为时尚早,但是按照那条线路去研究知识体系,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2

对于这些定性知识的研究,主要解决的是思路和意识的问题。如果要给这些思想类的知识找到出发点或者着力点,就需要从一个伟大的学科着手,这个学科就是——哲学。

尽管我目前也看了几部哲学类的专注,比如赵林写的《西方哲学讲演录》、姚大志写的《现代西方哲学》,但是要说对于哲学的应用的话,我最拿手的开始当年有过考研经历的“马哲”。但是读过几部哲学著作之后,现在来看“马哲”,已经不再是课本上那些总结性的结论了,而是有了一条模糊的哲学脉络了。在“马哲”中,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其实这个概念最初源于与“共相”之争的结果:唯名论与实在论,后来在文艺复兴之后演化成唯理论与经验论。站在哲学的高度去讨论知识体系,两大基本路线跃然纸上:世界观和方法论。

3

世界观是人们自然形成的,往往是零散的、朴素的、缺乏理论的论证,是人们对于世界的看法和观点。方法论是关于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的理论。世界观主要解决世界是什么的问题,也就是哲学的初衷——本原。而方法论就是解决怎么办的问题。世界观要求人们去看清现象背后的规律和原理,方法论就是要人们利用这些原理、规律去改造、利用世界。比如你认为地球是个圆的,他认为世界是个方的,这就是世界观。而方法论就是遇到这种难以决策的问题的时候,你决定百度一下,他决定站山头扔个鞋试试,这就是方法论。回到世界观、方法论在哲学史上的争论,那就是理论与实践之争,只不过在“马哲”的观点中,最后包圆了,马克思大手一挥,别吵了,不管是理论还是实践,我都要。

4

接下来我要写的内容框架源于邱均平教授写的《知识管理学概论》一书,我只不过是将这个框架迁移到我知识体系的研究中,这是我目前能找到解决知识体系研究内容和路线的最近似文章了。

其实在前面的讨论中,我们将知识体系的研究路线分为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两大部分。根据邱均平《知识管理学概论》(修订版)中第69页的“知识管理学的研究内容”章节,其中实践部分又可以分为方法技术和应用两个模块。这样一来,知识体系研究的内容就可以细化为理论、方法、技术以及应用研究三部分。

关于知识体系的理论研究,主要研究三个方面的内容。

知识是知识体系的研究主体。因此了解知识相关的理论是很有必要的,这些理论包括:知识的发展史、知识的定义、特征、分类、组织、知识的开发与利用等。在这一部分重点是知识的基本理论问题,讨论知识是什么的问题。其次是知识体系相关的理论,包括:知识体系的定义、特征、分类、属性、产生、发展、用途、功能以及策略等等。关于知识体系学科问题,就目前的资料显示,其研究程度没有达到学科的标准。总之,知识体系的理论部分有两个研究主体,即知识、知识体系,主要针对知识本质的问题,讨论知识和知识体系是什么的问题。

5

关于知识体系方法和技术的研究主要分为两方面:技术和方法。

方法和技术区别主要在于可操作性和完整性,方法是个一套技术的总称。举个例子,比如张三想要一搭建一个网站,他需要用写代码的方法来实现,在做的时候,他选择了编成语言中的java技术来写后台,用PHP技术来写前端。方法更多是方案和方向的问题,技术主要是工具和技能的组合。我是更倾向于把方法和技术关联起来的。

就方法而言,知识体系要用到方法论主要采用安小米等主编的《知识管理方法与技术》中的方案:即知识体系生命周期法、知识体系连续体法知识体系生态系统法。这三种方法主要从三个视角来论述知识体系的建立和使用。当然也有其他的方法来辅助建立知识体系。在这里得声明一下,知识体系的方法论主要是正对知识体系搭建的方法。除了以知识为主体搭建知识体系之外,我们在搭建知识体系的时候,也可以从人的视角来搭建知识体系。根据人数的规模可以简单划分为个人知识体系法、组织知识体系法和总体知识体系法。对应人的规模为个人、小团队,企业、政府、行业以及各个知识学科的集成。需要注意的是,其实对于个人知识体系,相对而言更贴近大家的生活,规模小且易实现。但是对于总体知识学科的集成,这里所涉及到的内容已经具有相当的体量了,我是不敢贸然去下手的,毕竟个人知识有限。但是作为我们的知识体系的内容和路线来说,建立起对应的框架体系还是有必要的,毕竟有了这个意识之后,我们的思维和视野就能更高一个层次。哲学里面的辩证法告诉我们要全面的看待问题,就是这个意思。

对于知识体系要用到的相关技术,以知识为主体的技术有知识挖掘技术、知识检索技术、知识组织、知识编码、知识仓库、知识地图、知识共享技术等等,除此之外,还有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等。技术的使用都是穿插在各个方法中的。两者结合,相得益彰。

6

方法和技术解决“铸剑”的问题。铸剑成功之后,是征战沙场还是庖丁解牛就需要去应用知识体系。

其实如果单纯的凭借人对于知识的自觉性,知识体系的应用是很难存活下去的。因此以知识变现为动力,让知识像货币一样去流通更能体现其价值。就像赚钱一样,知识也应该与货币等位,这样就能更好的推动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了。否则在以金钱为价值取向的社会里,知识应用的重视程度被降到一种被忽视的地步。因此知识的应用层面不光是让优秀的知识在个人与组织、行业与学科之间流通,更应该在经济与政治之间流通。具体而言,知识的应用主要是正对各行各业能为社会产生经济价值的地方。在这些方面,知识是真正的用武之地、是知识的输出地。

关于知识体系所要研究的内容,基本就以上三个方面。在接下来的写作中,我不会依照理论、方法与技术、以及应用的顺序严格执行,而是根据我在某个方面或者领域的积累程度,在其完整性和权威性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在发文。这是一种交错的、螺旋的上升、类似于我们在游戏中收集地图的残片,虽然没有顺序,但是最终拼起来就是一张“宏图”。

以上就是我要写知识体系专题研究内容和思路,希望能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块探讨。

公众号:书山之客

B    站:书山之客

知   乎:书山之客

微   博:书山之客

对于这些很基本的问题的思考,大部分人都不屑一顾,毕竟这写东西看不到头,也赚不到钱,这是一种时代的悲哀。

注:文首的图片是大师中的大师陈寅恪先生,他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应该作为所有知识分子的座右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