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随珠弹雀辨真伪
2022-09-16 | 阅:  转:  |  分享 
  
“随珠弹雀”辨真伪自我反省并发现有不少对“为己之学”与“为善勿近名”认识不够的现象,大多会导致“立志行善由得我,行出来却由不得我”的情势,明
明一片好心(自认为的),却常常歪楼走样。如此状况,有情可原,伸志一悔,仍归正路。严重的是,“国学圈”鱼龙混杂,不见白龙鱼服下清冷之
渊,多见白日衣绣而行鼠窃狗偷之举,此辈非蠢即坏,树上开花,装腔作势,进而乱人心志,趁机混水摸鱼,败坏伦常风气,遗留无穷之害。因此写
此篇以自勉,或再“得寸进尺”一点,希望与诸君共勉,不求雾里看花,但求沙里淘金。材料选自《庄子·让王》:(一)鲁君闻颜阖(hé)得道
之人也,使人以币先焉。(二)颜阖守陋闾,苴(jū)布之衣而自饭牛。鲁君之使者至,颜阖自对之。(三)使者曰:“此颜阖之家与?”颜
阖对曰:“此阖之家也。”(四)使者致币,颜阖对曰:“恐听谬而遗使者罪,不若审之。”(五)使者还反审之,复来求之,则不得已。(六)故
若颜阖者,真恶富贵也。大意:鲁君听说颜阖是得道之人,于是派人先送财物以致意。颜阖居住在陋巷中,穿着粗布衣服,自己喂牛。鲁君的使者到
了,颜阖亲自接待。使者问:“这是颜阖的家吗?”颜阖回答:“这是颜阖的家。”使者送上财物,颜阖说:“恐怕听错话而使你获罪,不如回去
问个清楚。”使者返回查问情况无误,再次来找颜阖,已经找不见他了。所以,像颜阖这样的人,才是真的厌恶富贵。颜阖是鲁国的隐者,与同时期
的孔子性情不投,但在道家却多受推崇。看这人事迹,是个又狠又忍的角色,在上面的材料里,住破房子、穿粗布衣服、干粗活、拒绝送上门的财物
、逃离唾手可得的富贵,都不是一般人能轻易做到的。“学道者易狂”,如果没有道家思想的真正储备和深入骨髓的内化之功,能“有”不能“无”
,能“入”不能“出”,能“高”不能“低”,能“繁华”不能“落寞”,这些都是嘴上功夫的“道家”,借此收获一波人设(比如高人、大师等)
或者实惠,可以行得通;放不下名利心、爱欲心,削尖脑袋扎进世俗,较之普通人更为贪恋红尘,却要硬打出一副“人淡如菊、云淡风清”的幌子
,这样的人,老子和庄子不认识,“真人”做不成,“伪人”倒是立得定。继续看原文,接下来的内容很重要:(一)故曰:“道之真以治身,其绪
余以为国家,其土苴以治天下。”所以说,道的真实、精华部分用以调理身心,其残余、糟粕部分用以治理国家、天下。这一句是结论,并不说明
道家的“狂”与“妄”,而是说明道“大”,进而至于“逝”、“远”、“反”,此处即是道用之“反”(“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理解为
“返璞归真”,也行。儒家的“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以及“修身为本、本末厚薄”与此句意思相同。切记擦亮眼睛,从这里道、儒的
相通之处,可以分辨道家的“真人”与“伪人”,儒家的“为己之学”与“为人之学”:把“道之真”作用于自己的是“真人”,反之则是“伪人”
;使道“不可须臾离”于自己的是“为己之学”,反之则是“为人之学”。(二)由此观之,帝王之功,圣人之余事也,非所以完身养生也。这一句
是上一句的反说。反述结论中的“其土苴以治天下”。“帝王之功”只是“圣人余事”,是“外事”而非“内得”,对于真修行人来说不那么重要
。那么什么是“内得”呢?是“完身养生”——是保持个人之“体”的浑然天成和大道之“体”的善生之用。(三)今世俗之君子,多危身弃生以殉
物,岂不悲哉!上一句说的是“帝王”,这一句说的是“世俗之君子”,世俗中人,尽管身份不同,过程和结果却是一致的,同样都是“危身弃生”
和“殉(外)物”。补充,在道面前,凡是世俗身份完全平等——“以道观之,物无贵贱”。(四)凡圣人之动作也,必察其所以之与其所以为
。敲黑板!要洞察人性,辨别真伪,注意要“大观”——“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这里要辨别道家“圣人”的真伪,必要理智、细腻,
察看他的动作指向——目的是什么?采用的是什么方法?之:至,到,引申为“目的”。(五)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
随侯之珠:是春秋战国时期随国的珍宝,也称为“随珠”,与“和氏璧”并称为“春秋二宝”。这一句是举例“伪圣人”的动作示范——用珍贵的随
侯珠去弹千仞之外不值钱的麻雀。当然,这是比喻,不难懂。(六)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的所要者轻也。夫生者,岂特随侯之重哉!揭开谜底,
“伪圣人”的动作哪里错了?答:目标和方法都错了!也可以从源头上说起,他的“认知”都是错的。“伪圣人”的目标是麻雀,是“外物”,没有
一点“完身养生”的价值;方法是用随侯珠交换,随侯珠代表大道所赋予人的“性灵”,是人最为贵重的珍宝。一个是至贵至重,一个是至贱至轻,
二者在价值上根本不对等,如果非要交换,“世必笑之”,谁都知道是一个笑话。最后再揭谜底,生命或者那些善生、资生、护生之道,岂不是比随
侯珠更为贵重吗!“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人当努力进窄门,莫要在繁华热闹之中迷失了自己。性命珍贵,掌握“道之真”的人,内外、轻重
分明,可以看清他人,大约也能安顿好自己。想到两个“联络旁枝”:一是“买椟还珠”——轻视主体内容,却喜欢漂亮的形式包装;二是耶稣的教
导——“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人还能拿什么换生命呢?”活跃一下本篇有些凝重的气氛,借花献佛,奉上苏轼的《和
董传留别》诗一首:粗缯(zēng)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厌伴老儒烹瓠(hù)叶,强随举子踏槐花。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
车。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董传:董传是苏轼在凤翔府(陕西省凤翔县南)任职时结识的的友人,当时董传生活贫困,衣衫俭朴,但是
饱读诗书,乐观向上。在这首诗中,苏轼赞扬董传的精神风骨,同时祝愿他金榜得中。“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虽然粗丝绑发,
粗布披身,但是董传腹有诗书,气质高雅脱俗。“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已经厌烦与生活清苦的年老学人为伴,于是决定跟随举
子们参加科举考试。“烹瓠叶”是指过清苦的生活;“踏槐花”是指科举考试一般在槐花落时举行。“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物质条件虽差,但是机会却多。“囊空”,兜里没钱;“不办”,典故,一直穿着旧鞋无钱换新;“寻春马”,典故,“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
尽长安花”;“眼乱”,眼花缭乱,就是要更多的机会、幸运一起拥过来吧;“择婿车”,进士放榜之日,有各种庆祝仪式,官宦公卿借此机会乘坐
宝马高车为自己择婿。“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你中举之后可以向世俗之人夸耀,因为诏书黄,字如鸦,那是新写着的你的中榜
名字。苏轼在文坛的地位不消多说,又兼儒、释、道俱通,怎么会写出这么“世俗”、“势力”的诗词出来?据我理解,这正是苏轼的一贯做派,面对落魄的贫苦举子董传,鼓励他在仕途上进取,在“红尘”中努力,正是体现他的真性情、真境界,不做作,不矜伪,悲天悯人,一任自然,“是真名士自风流”!汤泼雪文化视窗2022年9月1日星期四汤泼雪汤泼雪汤泼雪
献花(0)
+1
(本文系常常喜乐lll...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