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环球视线 | 俄罗斯“战略性撤退”了?

 走路once 2022-09-16 发布于辽宁

战争爆发200天,俄乌战场风云突变。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 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下同

9月12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当天晚间表示,“从9月初至今,乌克兰武装部队已经控制东部和南部6000平方公里土地。武装部队的行动仍在继续。”

与此同时,俄罗斯从乌克兰哈尔科夫地区的多个地点撤军。对此,俄方则表示部队是主动战术撤退,是为了实现特别军事行动解放顿巴斯的既定目标。

那么,俄军撤退究竟是失误还是战略转移呢?乌军开始的反攻,是否意味着俄乌冲突迎来转折点呢?

连失6000平方公里,这些土地的战略价值几何?

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参谋部12日在社交媒体上表示,自9月初以来,已有3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回归乌克兰控制。乌军在哈尔科夫和顿涅茨克地区发起反攻,已占领哈尔科夫地区的巴拉克列亚、库皮扬斯克和伊久姆。

俄罗斯任命的哈尔科夫军民行政机构负责人维塔利·甘切夫也承认,乌克兰军队已经控制了哈尔科夫地区北部以前由俄罗斯控制的定居点,并突破到乌俄边境地区。“情况正变得越来越困难,哈尔科夫地区与俄罗斯别尔哥罗德地区的边界现已关闭。”甘切夫如此表示。

那么,巴拉克列亚、库皮扬斯克和伊久姆这三个城市的战略价值如何呢?会对俄罗斯的既定目标实现产生何种影响呢?

乌军反攻局势图

最开始被乌军攻下的巴拉克列亚,是乌克兰东北部非常重要的交通枢纽,位于P78公路和T2110公路的交汇处。此处战略地位险要,二战中德军正是在这个地方卡住了苏联军队突出部的北翼。乌军占领此处,相当于打开了俄军防线的突破口。

伊久姆则是“兵家必争之地”,北至乌克兰第二大城市哈尔科夫,南邻顿涅茨克州。作为顿巴斯的重要战略后方,伊久姆的失守意味着乌军就可以进一步牵制俄军在顿巴斯方向的进度,并寻找机会攻入顿巴斯,而后者是俄军现如今最重要的战略目标。

作为哈尔科夫地区的第三大城市,库皮扬斯克北接别尔哥罗德,南至伊久姆,处于南北向交通要冲,也是俄罗斯军队在乌克兰东部的一个重要的后勤枢纽。库皮扬斯克的陷落,意味着乌军可能会对俄罗斯的补给线造成威胁。

总之,就目前来讲,乌军的此次反攻是一次成功的军事行动。俄罗斯车臣共和国领导人卡德罗夫同样承认俄军表现不佳,认为俄军犯下了战略错误,他同时强调,如果俄军再不改变战略和打法,“就要去找普京亲自聊一聊”。

进军神速,乌军反攻速度为何如此快?

俄步兵战车

在过去的一周时间内,乌军动作迅速,俄军则大幅度撤退,颇有攻守易形之势。

乌军能够在短期内取得如此大的战果,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

一是声东击西的战术应用得当。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乌军一直声称要发起大反攻,并在南部的赫尔松地区发动了一波又一波的进攻。俄军也据此进行了兵力部署的调整,把一大批战斗经验丰富的部队从北部调到了南部。

然而,乌军突然在北部的哈尔科夫附近展开了猛烈的攻势。在乌军的精心策划下,这种声东击西的闪电战打了俄军一个措手不及,哈尔科夫地区的战争态势随即发生了反转。

二是西方的支持。俄乌冲突爆发后,西方国家不但为乌克兰提供了先进的武器装备,还帮助其训练士兵。这些因素在乌军的这次反攻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西方提供的武器装备包括海马斯系统、M777、M109等一系列的北约制式的现役榴弹炮、坦克、火箭炮等,这极大地提升了乌军的远程精准打击能力。在此次反攻中,乌军利用武器的距离优势和准确度优势,打击了伊久姆的补给线,奥斯科尔河和北顿河上的四座桥梁也都遭到炮火袭击。

同时,美国参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马克·华纳在接受CNN采访时表示,乌克兰军队获得成功,离不开美国和北约成员国对其提供的情报援助。美国向乌克兰提供了有关俄军指挥所、弹药库、行军路线等关键节点的情报,以便打击俄罗斯重要目标。

三是俄军兵力空虚,给了乌军以可乘之机。据俄《观点报》12日报道,俄方任命的哈尔科夫州行政负责人甘切夫当日称:“乌军在哈尔科夫方向上投入反攻的人数是俄军的8倍多。”在哈尔科夫附近区域,只有卢甘斯克的民兵和俄军的国民警卫队坚守阵地,其他兵力或回国休整,也有一些中高级指挥员前往参加“东方-2022”演习。

俄乌冲突形势是否开始逆转?

虽然声称是主动的战术撤退,但此次乌军反攻无疑暴露出了俄罗斯存在的一些问题。

首先是后续力量不足。在从南到北的1000多公里的战线上,俄军只有15万的陆军部署在乌东地区和乌东南地区。而乌克兰则是进行了全民动员,有80万的军队,包括正规的国防军、内务部的警察部队和各市州的后备役战斗部队。15万vs80万,这使得俄罗斯面临着巨大的军事压力。

因此,普京总统于8月26日宣布再次征兵13.7万,将俄罗斯武装力量的编制规模从190万人增加到204万人。从时间节点上看,这无疑是为了应对在乌克兰战场上的军事压力。但将这十几万人转化为具有战斗力的作战部队,则仍需一段时间。

其次是信息能力不足,配合不协调。此次乌军得以反攻成功,很大原因在于“声东击西”战术的运用,而俄军对此信息的掌握情况明显不足。

俄车臣领导人卡德罗夫(右)与俄罗斯总统普京

同时,俄军在撤退时,各个部分之间的配合缺乏协调性。据媒体报道,由于孤立无援,参战的车臣部队遭受到自2月24日俄乌战争爆发以来最严重的损失。这也是卡德罗夫大发雷霆的原因,指责国防部官员不切实际瞎指挥,声称要出动部队重新夺回失地。

但这并不表明俄乌冲突迎来转折点,战争的主动权依然掌握在俄罗斯手中。

此次作战计划是乌军谋划多月所得,是天时地利人和多种因素取得的成功。经此一战,俄军必然有所警惕和防范,乌军想再次发动这样出其不意的闪电战,可谓难上加难。据俄国防部通报称,车臣的精锐部队在休整后已经返回特别军事行动区域,俄军也出动航空兵、火箭炮和火炮部队对乌军进行了攻击。

其实,乌军的此次反攻更多带有政治战的意味。乌克兰意在向西方证明——乌军有能力掌握战争主动权,以此让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继续支持乌克兰,争取更多的军事援助。但乌克兰具有的只是局部的反攻能力,全面反攻的能力是没有的。因为乌克兰毕竟是一个小国,无论是在人口,还是资源拥有量等方面,均无法与俄罗斯相比。

同时,由于寒冬来临,欧洲能源危机加剧,经济形势雪上加霜,欧洲对乌克兰的援助会进一步减少。

对乌克兰来说,这个冬季也是非常艰难的,不仅缺电、缺煤气、缺天然气,更可能的是俄军在今年冬天要展开大反攻,而乌方再想要获得“天时地利人和”的绝佳时机可就难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