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英雄李广的人生污点:抗拒执法,挟私报复,滥用权力,杀害无辜

 名将英雄两千年 2023-09-26 发布于福建

千古英名在,何必意封侯——飞将军李广(12)

汉元光六年(公元前130年),李广率兵一万攻打匈奴,却遭到匈奴主力大军围攻,导致李广全军覆没,只有他一个飞将军飞一样的逃了回来,汉武帝大怒,责其丧师辱国,罪不容恕,下诏交给廷尉治罪。

同时上军事法庭的还有公孙敖,他也碰到了匈奴的大股部队,结果损失了七千骑兵,只剩了三千回去,比李广好不了多少。至于另外一路公孙贺部,则扑了个空一无所获。

问题的关键在于,汉武帝的抗匈战略仍在尝试阶段,尚未完全成熟。孙膑尝云:“兵不能昌大功,不知会者也。”汉千里分兵,四面出击,势必难以互相照应与支援,匈奴乃集中兵力各个击破之,汉之败岂不宜乎?

但不管怎么说,李广身为卫尉,其统率之南军,皆为内陆郡县轮值上番的精锐卫士。此次惨败,帝国一下子损失了这么多具有丰富作战经验的老兵,李广罪莫大焉。

根据廷尉的审理,李广公孙敖失败的主要原因除了我们以上的分析,还由于“校尉叛敌,小吏犯禁”,无非还是管理疏忽所致。汉武帝于是下诏曰:“用兵之法:不勤不教,将率之过也;教令宣明,不能尽力,士卒之罪也。代郡将军敖、雁门将军广所任不肖,按律当斩!”(《汉书武帝本纪》)同时宣布只降罪二将,不罪及普通吏卒。

看来,李广没能战死沙场,却要死在自己人的监狱里了,为之奈何?

放心,我们前面就讲过,早在景帝时期,汉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就宣布了一条规定:“得输粟县官以除罪”。也就是说,只要向朝廷交上足够的钱粮,多重的罪,都可以减轻刑罚。

于是李广和公孙敖各自上交了一笔赎金,得双双免罪,但官儿是不能当了,削职为民,回老家好好闭门思过去!

只有卫青,因攻破龙城之大功被赐爵关内侯。马屁精们由此纷纷称赞汉武帝有知人之明,皆曰:“青虽出于奴虏,然善骑射,材力绝人;遇士大夫以礼,与士卒有恩,众乐为用,有将帅材,故今竟得此大功。陛下慧眼识珠,知人若此,晋文秦穆不能比也,臣等拜服!”

李广并没有回老家陇西闭门思过,而是选择留居在终南山脚下的蓝田。

提起终南山,我脑子里浮现的第一个词是佛道,第二个词是隐士。

众所周知,终南山既是中土佛教诸宗的策源地,也是道教的发祥地。中国第一座佛寺白马昭觉寺(又名罗汉寺),就建在此处(东汉永平初年),老子也是在这儿为尹喜子讲授《道德经》五千言,然后飘然而去的。后来还有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王重阳等著名道士,也都曾修道于此。金庸先生的《神雕侠侣》,更是非常详细的描写过全真教的总部终南山。

此外,正因为终南山优美的景色与浓厚的佛道氛围,后世有很多仕途不顺的文人高士都在此处隐居过,比如汉初的商山四皓,西晋的竹林七贤,东晋的陶渊明,以及唐代的李白、王维等等等等,不可胜数。

这样看,难道李广经此磨难,竟然心灰意懒看破红尘,想学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或者要学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了吗?

当然不可能,李广老骥伏枥壮心不已,一心一意只想建功立业,何尝有过片刻甘愿蛰伏。其实终南山离长安非常之近,甚至就在汉武帝扩建上林苑的范围之内,他不回老家却待在这儿,显然是觉得此处“易为时君所征召”,一旦战事再起,欠乏良将,皇帝总会再来找他的。与其跑回遥远的陇西,不如留在这儿,就近以待国家召唤。

事实上,中国历史上凡隐居在终南山的隐士,也大多是“身隐心不隐”,或者说是假隐,一旦遇有建功立业获取名利的机会,他们便欣然出山,又为主子效力去了。他们若要真隐,躲得远远的让皇帝找不着岂不更好?所谓终南捷径,说的就是这么个意思。

不过,文人假隐求仕,多以读书山林致闻达于朝廷,而李广是个武将,他却只能射箭狩猎以解闲居之苦闷。不过也因为这个爱好,他还在此地结交了一个好朋友,同为将门之后的灌强。

灌强是汉初名将灌婴之孙,周亚夫手下大将灌何之子。汉景帝中元三年(公元前147年),灌何病逝,灌强就继承了颍阴侯的爵位。然而五年前(公元前134年),灌强因罪被免侯,祖先的功荫被堂弟灌贤继承了去。从此,他闲居南山,终日饮猎,也梦想有一天能重回朝廷。

一个不得封侯且覆军免职,一个因罪失侯而功名渺茫;类似的命运,相同的爱好,让这两个同是天涯沦落人走到了一起,结为意气相投的挚交好友。两人经常结伴同游,纵酒射猎,流连山景,乐而忘返,可以说李广在终南山渡过了他这一生中难得的轻松时光。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其实这短暂而闲适的山居时光,对于年年辛苦在征途上的李广,也未尝不是件好事儿。

世事无常,得失难料,这大概就是人生吧!

然而好景不长,倒霉的李广接下来很快就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情,不仅让司马迁不愉快,李广的粉丝很不愉快,就连本作者都有点不愉快了。

一日,李广又与灌强去终南山上打猎,一时性起竟忘了时间,回头竟已日落西山。但所谓既来之则安之,两人见天色已晚,便席地而坐,就在田野之间点起篝火,一面烧烤野味,一面把酒当歌,看远山近水,听蛙鸣虫唱,感觉世界原来如此美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饥。”(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山野欢饮,自有一番放纵的快意,两人喝喝酒骂骂娘,胸中垒块,奔泻而出,于是很快就醉了,醉的物我两忘,飘飘欲仙,直到夜半更深,这才醉醺醺的各自回家。

我们都知道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酒驾害人害己,是当今社会民众最深恶痛绝的事情。而李广趁着酒意以及绝对自信的骑术,竟然不仅酒驾,而且违反禁令,与国家执法部门起了冲突,结果,终于闹出了大事儿来。

诸位,酒驾害死人哪!要牢记教训,千万别重蹈李广覆辙。

当夜,李广醉归,或许是找不到投宿的地方,或许是急于回家,又或许真是喝高了,他竟然无视法纪,连夜闯到霸陵亭下,大大咧咧的叫起门来。

所谓霸陵,就是汉文帝刘恒的陵墓。很多人读史至此,都大骂李广夜闯皇帝陵寝,属于大不敬之罪,其实事情也没有那么严重,一般汉朝皇帝建陵,都要在陵墓附近建立一个新的聚居区,将当朝的大臣、贵族和富户迁入,等皇帝驾崩后,陵墓最终建成,这个聚落也就升格为亭或县,称为陵亭或陵县。这种地方白天城门开着,晚上当然要关闭,如果没有朝廷特发的夜行凭证,一般人肯定是过不去的。

所以李广之罪,无非是违反汉朝治安条例而已,谈不上大不敬。

这要换个好说话的霸陵亭尉,说不定也就放李广过去了。

可惜,偏偏今天这位霸陵尉晚上也喝高了,他被李广的叫门声吵醒,气不打一处来,便跑出来对着李广一通呵斥,丝毫不客气,半点不通融。

李广的脸顿时绿了。他是文景武三朝老将,是大汉军队的一面旗帜,是“立名于天下久矣”的国民偶像,朝中哪个将相公卿见了他不是客客气气尊敬有加,这小小亭尉算个什么东西,竟敢如此无礼?

霸陵亭尉的确只是个官儿小的不能再小的“乡派出所所长”,但他辖下的那些居民哪个不是朝中权贵、地方富豪,而李广此时不过一身布衣,这也难怪亭尉大人看不起他。

所以,深谙潜规则的李广随从见势不妙,赶紧跑出来一把拉过霸陵尉,扯到边上,低声道:“此为故李将军,公且高抬贵手,行个方便。”

“霸陵无醉尉,谁滞李将军?”(长孙无忌《灞桥待李将军》)要在平时,霸陵尉听了李广的大名,说不定睁只眼闭只眼也就算了,但他现在被酒精烧的厉害,只觉自己铁面无私的形象非常拉风,便跳起来大叫道:“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

李广无语,彻彻底底的无语。原来我这个李将军这么不值钱,妈的,伤自尊了。

霸陵尉又笑话了李广一通,然后命士卒把李广给扣了,关在霸陵亭下,治安拘留一夜,以儆效尤。

一个夜闯城门,一个野蛮执法,喝醉的人,真是啥事儿都干的出来。

李广垂头丧气束手待擒,只觉满腹辛酸痛苦羞辱悲愤齐上心头,天哪天,虎落平阳被犬欺了,堂堂飞将军,窝囊丢人竟至于斯乎?他真想现在就一箭把这臭嘴巴小吏给射了以泄心头之恨,但回头一想不行,我现在无权无位,杀人肯定得偿命,咱犯不上吃这眼前亏。

从此,李广与霸陵尉的梁子算是结下了,他迟早要跟这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算总账。可怜的霸陵尉,如果他碰上的是俄共领袖列宁,他或许还会升官;但这次,他惨了,因为他碰上了一个正在很受伤很受伤的“故”李将军。

其实李将军不可怕,“故”李将军也不可怕,但正在很受伤很受伤的“故”李将军,那是非常可怕的。霸陵尉这算是撞在枪口上,死定了。

李广报复的机会很快来了。就在他免职赋闲后第二年秋天,匈奴两万骑兵大举入侵汉境,杀死辽西太守(辽西郡治阳乐,今辽宁义县西),掳去边民两千多人。接着又南下渔阳郡(郡治渔阳县,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围攻屯驻在那里的材官将军韩安国。韩安国是著名的保守派人物,他总以为匈奴不会攻来,因而竟停止屯军、疏于防备而遭大败。匈奴荼毒了渔阳郡后,进而又转向东进攻,企图侵入齐地。武帝大怒,遂下令韩安国东迁至右北平郡(郡治平刚,今辽宁凌源县南),以阻挡匈奴继续向东深入。

但韩安国毕竟很老了,连番东迁大伤元气,又因接连战败而被武帝遣使责骂,羞辱交加,数月后,竟重病吐血而死。

韩安国一死,东北的情况就更是一团糟了,汉武帝迫切需要一名救火队员去收拾残局,如此重任与苦差事,非李广莫属。

于是一纸诏令发到蓝田,武帝拜李广为右北平太守,并言东北告急,命他即刻上任,不得有误。

李广闻诏大喜,遂飞奔长安,在上任之前,向汉武帝提出了一个条件,说霸陵尉忠于职守,大公无私,是个大大的人才,请准调任右北平军中为军正,使掌军法。

汉武帝一听好呀,李广也懂得治军严明了,看来这一年朕没白让他闭门思过,恩准了!

那边霸陵尉听说自己升官,本来挺高兴,但又听说自己的顶头上司竟然是李广,当下心里凉了半截。大家都在官场上混,岂能不知其中险恶,现在自己落在李广手里,那还能有个好嘛,小鞋是穿定了,人家肯定得报复,惨了。

历史告诉我们,官儿永远是官儿,死灰也能复燃,犯了错,大不了歇会儿,等风头过了,转眼调个地方继续还是官儿,怎么地还是能绕个弯继续打击报复你,逃是逃不掉的,硬着头皮挨吧,人在官场飘,岂能不挨刀?

于是霸陵尉忐忑不安的来到军前报道,正想磕头认错说句小人有眼无珠不识泰山您大人不计小人过,李广却压根不给他这机会,直接推出军门砍了!

——当初在霸陵你是老大我不敢动你,但现在右北平我可是老大了,好不容易逮到这个机会,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我不杀你还真对不起我这张老脸了!

李广这件事做的忒不厚道,度量也忒小。霸陵尉之意,真在于奉公守法,且又喝了点酒,不是有意与他为难,要说也不能算得罪他,而且是个好尉,这样死了真叫冤枉。

从这件事还也可以看出,李广不仅度量小,而且混官场的本领其实不行。他天生就是个实诚人,杀人也就当面杀,杀完了还主动上书向朝廷自首,竟不懂玩些阴谋嫁祸、借刀杀人之类的东西,殊不知利用权力杀人,远逊利用权术杀人矣,如此他虽然仍逃不过历史的拷问,但至少在表面上可以冠冕堂皇,依汉律还追究不了他。其实这些对中国人来说也不是很难的东西,整人不留痕,杀人不见血,一本厚黑学,照搬就是。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李广生性骄傲,根本就不屑玩弄阴谋诡计,我杀就杀了,有仇不报非君子,爱咋咋地吧!

汉武帝哭笑不得:这李广还真是肯给朕找麻烦哪,他现在当众杀了朝廷命官,回头又乖乖自首向我请罪,一副大丈夫敢作敢当听任处置的模样,这可叫朕怎么办?朕总不能为了区区一个亭尉就杀了一个将军吧,这未免也太亏了,但不杀又如何服众呢?头疼啊头疼。

不过这最终是难不倒政治大师刘彻的,他轻轻一诏,就名正言顺合情合理合法的免去了李广的杀人之罪。所谓官字两个口,正过来说反过来说都可以,只要顶个宝盖头就行。

该巧妙诏书内容如下:

“将军者,国之爪牙也。《司马法》曰:'登车不轼,遭丧不服,振旅抚师,以征不服;率三军之心,同战士之力,故怒行则千里竦,威振则万物伏;是以名声暴于夷貉,威棱惮乎邻国。’夫抱忿除害,捐残去杀,朕之所图于将军也;若乃免冠徒跣,稽颡请罪,岂朕之所旨哉!将军其率师东辕,弥节白檀,以临右北平盛秋。”

看到这篇诏书,我又忍不住泪流满面了,汉武帝真是太有才太会用人了,这样一来,不仅霸陵尉成了李将军树立军威的合理牺牲品,相信李广看到这封诏书,也一定会叩谢龙恩感动流涕。天乎,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陛下也!

个人主义与流寇残余,缺少政治家的胸襟与气度,这大概就是史上名将们总也绕不出去的致命死结吧,太爱面子反而真正大丢面子,世上之事大多如此。当然,以今天的法律视角来看,李广泄私愤,图报复的行为无疑已经犯了故意杀人罪,但对于这样的特殊历史环境下的特殊历史人物,我们更应该多一些深入的反思,而不是站在圣母的角度激愤指责。

另外,从这段历史记载也可以看出,汉武帝对李广其实还是很爱护的,但一个备受皇帝爱护的名将却为何还是落得了个悲剧下场呢?这又有很多令我们反思的地方。

关注我,关注三千年前来,

三百名将翘首以盼的一本好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