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北京,“游牧城市诗人”是如何生活的?

 微微传奇 2022-09-16 发布于天津
图片

早在九十年前,本雅明就写出了巴黎街头的游荡者与城市隐秘的关系,“他们是城市的抒情诗人”,游荡者在当下的大城市,演变出一种具有游牧性的分支。

疫情到来,在家工作让“数字游民”这种形态被广泛讨论,尤其对于自由工作者而言,生活多了山川湖海的选择,去大理,去泰国,但有一群人依然选择在北京继续着自己的生活,以“游牧”的形态完成城市中的自洽。

我们采访了五位在北京以游牧状态生活的人,一起看看到这种“游牧”的生活状态在城市里是如何完成的。

01

文身师的黄昏协奏

从小在北京长大的黄伟大,是一名文身师,平⽇会往返⼯作室和家里,只是没有固定的打卡时间,⼀切全凭⾃觉。偶尔出去散散⼼,在家⾥看看电影,画画稿⼦,给客人文身,听⾳乐或者和朋友约着⽇落后⼀起喝酒。

图片
图片
图片

画画遇到的落日

自由工作让她有大把的时间去探索城市,她喜欢在北京街头溜达,天⽓好的下午坐公交车在随便⼀个站点下车。她喜欢这座城市,没有具体的地标,但有具体的时间段:“⾦⾊的阳光在⾼楼上反复折射,落⽇洒在⼩学⽣放学的书包上,胡同⾥开始飘起饭⾹,钓鱼人的鱼钩悬挂在⾦⾊的河上,报刊亭整齐摆放的报纸也被阳光所晕染。这个时间段的北京哪⾥都很好。”

图片
图片

黄伟大去过很多城市,比如云南和成都,但最后还是回到北京。现在很多人在讨论大城市的冷漠,但在她眼里,带有贬义的“冷漠”不是对这座城市的客观评价。北京太大了,包容万千。“其实没有⼈真的在意你是不是努⼒,⼤家都做⾃⼰的事,有时候这种被忽视的感觉反⽽让我感到很安⼼。”看看阳光下的街道,深夜里的热酒,都是北京给予大家的安全感。

图片

02

热爱文化的世界公民

图片

Paul几年前从塞尔维亚来到北京,从事着艺术管理相关工作,同时运营自己的泛艺术channel——Art Talks Beijing。

图片

Paul的艺术对谈Channel

大众想象中,艺术总是松弛自由、天马行空的,Paul却相当自律,保持规律性工作。穿梭在不同的艺术空间,创造艺术、研究艺术,他总是西装革履、整理妥当,永远是活力满满的状态。对于他来说,艺术给予工作无尽的灵感与激情。

图片
图片

Paul 来到北京的原因很简单,他爱这座城市古老的文化。工作之外,他不像大多数外国人那样喜欢喝酒聚会,多数时间都泡在北京的名胜古迹或京郊山野中,寻找创作灵感。

他展示着“游牧生活”的另一种模样:精致规律,没那么有“松弛感”,但在自己的时间里,永远是愉悦的。

图片

Paul最喜欢北京的地方:长城

03

移动性与在地性的相对状态

作为新媒体工作者,需要保持手机时刻在线的状态,没有坐班的硬性规定,在这种矛盾的“身体自由、精神受困”,KK的大部分时间是移动性的,这种移动发生在家里、咖啡馆、餐厅、出租车、街边等任何地方。适应了这种工作性质后,她可以自由地去很多地方,甚至出去旅行,只不过要随时随地处理工作。

图片

五四大街的紫金城市书屋

不过相比于朝九晚五的固定上班时间,她还是更喜欢现在的工作性质。自由是相对的,只要规划得当,依然可以每天穿梭在不同的咖啡馆、酒店、艺术馆。在北京待了四五年的KK,从喜欢热闹浮华的地儿,喜欢跟认识的不认识的朋友聚会,到现在,就爱找一个安静、日常的地儿待着,没事儿去公园溜达溜达。

图片
图片

国子监街

有很多新媒体工作者选择成为在他城办公的“游民”,但KK依然选择留在北京,是因为这个城市有太多触动她的时刻:故宫落雪、骑车穿过长安街、看过一场鼓楼西的话剧等等。因为在这个城市,才可以让她的城市游牧生活锦上添花。

04

稳住车身,穿梭城与野

图片

研究生毕业后,阿木选择先离开北京去游荡,他开着摩托车从“京B环线”到了更远的地方。今年他原本计划骑去拉萨,到四川理塘后,赶上西藏疫情,就折返回到了北京,他说,准备找工作过“稳定”的生活了。

图片
图片
图片

沿途景色

无论城内还是野外,阿木一直“在路上”,他眼中观察到的北京,也是在他的车上发生的。“喜欢北京的夜晚,不堵车;北京的青年路,酒吧多;北京的郊外,风景好。”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作为“间歇性奋斗者”,北京的社会时钟对于他来说恰到好处,就像在路上不能一直一脚油门到底。太过安逸的环境会忘记血性,太过忙碌的生活会丢失自由,在中间的游牧状态,刚刚好。

图片

05

在咖啡的场域

实现绝对愉悦相对自由

作为北京特色咖啡品牌Berry Beans的主理人,韦寒夜本人也小有名气。作为咖啡从业者,给人的观感注定要是缓慢的、随性的、舒适的,韦老师也确实如此:和公园大爷交流,用有点黑色幽默的形式去生产自媒体内容,和朋友一起做事。

图片

一旦有市集、课程等工作,就会忙到顾及别的事情。“大部分是不自由的,但仍然会在空余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自行车咖啡馆。”韦寒夜的咖啡馆已经走过了北京大部分地方,还去了天津、青岛,在有限的小小场域,放置着对自由的极大包容。

图片

Berry Beans作为在北京生长起来的咖啡品牌,城市文化一直存续在它的血脉中,Berry Beans的第一家店就开在胡同里。韦寒夜是北京人,对北京的许多地儿都有自己的观察视角,比如“以前喜欢段祺瑞府,是小时候的样子,但最近被修缮了。”

作为长期“游牧”生活的人,就要做好面对城市变迁的准备,或惊喜,或遗憾。那些变化的、消失的,也会存在于回忆的叙事中。

图片

在街道间穿梭,在空间中转移。他们留下的原因,可能来自长久的关系网络,可能来自城市本身。

与从点到点不同,这些人的城市轨迹与生活方式一样,是铺开的,同他们的生命力一样以绽放的姿态展现。从时间到空间,他们去感知城市的历史与变化,从而生发出对城市深刻而独特的感情。

城市的游牧者与城市文化共生共长,但无论是游荡还是稳定,找到适合的方式,就能在城市中找到自我的精神归宿。

图片

编辑:温特

协助:一一

商务合作:Ruby 18611097075

图片

在SKP-S的艺术空间,寻得“悲伤之外”的希望

图片

周末去趟京西,模式口小院巡礼

图片

这份京城自驾攻略,仅有趣的人看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