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我一起学习《地理人子须知》8-地理爱好者容易犯的一些错误

 大道无形求其道 2022-09-16 发布于广东

今天我作为一个过来人,讲述爱好者容易犯的一些错误,昨天,一个朋友发张照片给我,要我帮他看看这个地成立不,照片如下:

  

发来照片,他就问我这个像什么,我回答说:像什么不重要,主要的是有没有地,我要他把卫星地图上的经纬度发给我,我收到后,后来打开卫星地图看了一下,先查龙水如下:

  

两边随龙水夹南干龙分出的脉,开帐而行,行到大半的时候,龙脉变得不清晰,粗大僵硬,一般这样的地形,基本都是喀斯特地貌,下面有溶洞,所以地面看不见明显的水流线路。我打开他发的点来看:

  

堂局确实很不错,只是白虎砂脚下就是个消水洞,和我判断的前面来龙地貌一样,地下有溶洞,是空山。我们转过来看看前朝,前朝也很漂亮,一般人很容易被前面的美景迷惑。

  

我讲述这个事情,想说明一个问题,很多初学的地理爱好者都容易犯这个错误,看见某个地方像什么,就认为这里是块宝地。前几天在龙行天下论坛看见大家讨论生龙口的问题,很多爱好者还发了图片出来,都想让大家评判这里是不是宝地。还有少数发现这样的地就神神秘秘的,怕别人知道。又想搞明白,又怕人知道,自己又没有办法,不知道从哪里下手。

再说一个案例,以前为了给我父亲寻地,我先在卫星地图上看见一个很好不错的地方,后来去了现场,已经被人家葬了,是清朝咸丰年间的,刚好遇见墓主人的后人,和他聊天,他说当时他们这位老祖人和两个儿子都是学道家的(坟墓碑记都很高大,碑记上还刻有羽化字样),两个儿子花了两年才寻龙寻到这里,点了这个地,当时是有一户人家住在这里,后来他祖上花钱把地拿下来,还让他这一支专门留下来看管坟墓,我问他祖上有做官的没有,他说没有,后来我们发现穴星边有洞,还有凉风从洞里面吹出来,可能以前树木茂密,他们没有发现。

我讲上面的例子,想说明的是:其实看一个地好坏,需要多方面去验证,前面我文章里已经说过,“须知祖有祖格,宗有宗格,帐有帐格,峡有峡格,出脉有出脉格,枝脚有枝脚格,行度有行度格,将入首必更有几多贵格。是真龙必合格,是缠龙帐角必不合格。只能识龙格,便不走错路矣。”只有自己掌握足够的知识后,才能有方法和手段去判断一个地的好坏。而那些不管是爱好者,还是自己做了师傅的,看地不能只看见穴星好,穴场也不错,前朝也漂亮,来去水也合他所学的水法,这样就判断这个地方是好地,我认为需要方方面面的去多考证,如果能把上面我说的这些方面都考证完了,是不是地基本就有一个结果了,当然不一定要样样都合格。

上面我讲这个例子,其实是一种懒人思维,想用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想求得宝地,这和买彩票中大奖没有两样,地理是讲是一个山水的生态系统,需要得到方方面面的求证才行。

最后我再讲一个案例,我有一个亲戚,他是当地数一数二的有钱人,当年他爷爷在大集体时管放水的(当地把泉水引流到稻田里的说法),老人家不管刮风下雨,白天黑夜,寒来暑往都经常经过一个地方,他感觉到这个地方很特别,经常在这个地方坐下来,抽两袋烟,感受感受,后来他就给他儿子说,以后就把他葬在这里,虽然老爷子不懂地理,但他对这个地方太了解了,葬后几十年,确实有了作用。

有点经验的都知道,到了一个好的地方,坐下来慢慢感受,确实感觉很舒服,所以我们求地,能不能除了上面说的多方求证以外,在一年四季,每个季节都是实地去感受一下,雨天雪天也去感受一下呢?白天夜里也去感受一下呢?我认为一个好地,花过一两年时间慢慢去解读是完全有必要的。

我这个系列的文章,主要以《地理人子须知》为主线,对于书上有很多地方讲得不完整的,有的关键点只是提了一下,比如“胎伏”,在书里只提了这两个字,但具体什么都没有讲,“胎伏”是判断结穴是不是有阴阳化气的关键。还有像“相土、望气、尝水”这些,书上都是没有的,后面我们会慢慢讲到。

  

最后我再说一点,我看有老铁发帖子说学地理要靠拜师,我不反对这个说法,但如何能拜到一个好师傅,这个就要靠自己去分辨了,这些只有靠自己学习才能做到的。地理难学,主要就是难在真假识别上,比如大家都知道的杨筠松书很多,还有杨公水法很多都在用,但我能查到的只有《撼龙经》、《疑龙经》是他的作品,其他的都是托名的,那流行的杨公水法是来自他的那个著作上的呢?这个大家可以慢慢去考证,不用急着给答案。如果你去拜了一个师傅,他自己学的都是假的东西,你还能希望他能教给你真知识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