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主席谈战争和政治的关系

 衆妙之門 2022-09-16 发布于陕西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在这点上说,战争就是政 治,战争本身就是政治性质的行动,从古以来没有不带政治性 的战争。——毛主席

文章图片1

的确,从古至今无论古今中外没有不带政治性的战争,例如20世纪80年代的四场局部战争来说,没有一场战争不是政治的继续。马岛战争是由领土争端引起的。以色列侵略黎巴嫩是为了消灭巴解武装力量,在黎巴嫩建立一个亲以色列的政府。美国入侵格林纳达是为了铲除亲古亲苏政权,杀鸡儆猴。美国袭击利比亚是打着惩罚恐怖主义的旗号,打击亲苏的卡扎菲政权。

这几场局部战争,都可以看到美苏争霸的影子,都有鲜明的政治目的。不但这四场局部战争都是参战有关国家政治的继续,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所有战争也无不是政治的继续。有人作过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发生的大大小小的局部战争约180余次。在这些战争中,谁能举出有哪一场战争不是政治的继续呢?谁也不能。

文章图片2

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革命战争,它的胜利,离不开战争得政治目的——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建立自由平等的新中 国,离不开坚持抗战和坚持统一战线的总方针,离不开全国人 民的动员,离不开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和瓦解敌军等项政治原 则,离不开统一战线政策的良好执行,离不开文化的动员,离 不开争取国际力量和敌国人民援助的努力。一句话,战争一刻也离不了政治。抗日军人中,如有轻视政治的倾向,把战争 孤立起来,变为战争绝对主义者,那是错误的,应加纠正。——毛主席

从上述原文中我们可以看出毛主席紧密结合中国革命战争实践,鲜明提出了“战争就是政治”“战争是流血的政治”等精辟论述,科学揭示了战争与政治的本质联系。他指出:“'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在这点上说,战争就是政治,战争本身就是政治性质的行动,从古以来没有不带政治性的战争”,深刻阐明了战争与政治的内在一致性。

在毛主席看来,军事问题本质上是政治问题,左右军事行动和战争结局的决定因素往往不是单纯的军事力量,而是政治力量。军事作战原则与政治斗争原则在实践中是统一的。

战争离不开政治,政治必须贯彻于战争中。一方面,政治是目的,战争是手段,战争是为政治目的服务的;另一方面,在把政治贯彻于战争的全过程中,政治又是作为能动的因素,积极影响军事的,它保证军事斗争和军队建设的政治方向。

以毛主席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根据“战争是政治的继续”的观点,结合中国革命战争的实际情况,在战争指导上成功地解决了诸如战争的政治动员、根据地和军队建设中的许多政治问题,用进步的政治精神灌注部队,有力地推动了我军的建设和革命战争的发展。

文章图片3

但是战争有其特殊性,在这点上说,战争不即等于 一般的政治。“战争是政治的特殊手段的继续”。政治发展 到一定的阶段,再也不能照旧前进,于是爆发了战争,用以扫 除政治道路上的障碍。——毛主席

毛主席认为,在中国革命战争中,没有政治斗争的配合,军事斗争是不可能取得完胜的。他批评了为战争而战争的单纯军事观点,批评了把战争孤立起来的形而上学观点,强调将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紧密结合起来,在全局上进行综合考虑。

例如,上海战役前夕,中央军委的作战意图十分明确,就是既要打一场城市攻坚战,又要给人民留下一个相对完整的上海。为实现这一意图,毛主席指挥设计了一场漂亮的政治军事仗。

在军事部署上,人民解放军渡江后不急于夺取上海,使汤恩伯部在上海不感觉有急迫的威胁。在攻城时机上,不以军事准备是否就绪为准,而以接管上海准备工作情况而定。在作战行动上,避免重炮强行攻坚,而是诱歼敌主力于城外。

在政治策略上,要求参战部队进入上海市区后严格遵守群众纪律,注意保护资本家的房屋财产,既拉住资本家在上海同我党合作,又以良好形象扩大了人民解放军在上海人民及社会各界中的政治影响。

文章图片4

例如中国的半独立地位,是日本帝国 主义政治发展的障碍,日本要扫除它,所以发动了侵略战争。 中国呢?帝国主义压迫,早就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障 碍,所以有了很多次的解放战争,企图扫除这个障碍。——毛主席

军事斗争是武力打击的硬杀伤,政治斗争是非武力攻击的软杀伤。毛主席认为,政治斗争与军事斗争可以相辅相成,政治斗争打好了可以有效配合军事斗争,军事斗争打好了,又能给政治斗争带来主动。

重庆谈判期间,毛主席要求人民军队不要有麻痹思想,要站在自卫的立场上坚决反击国民党军的进攻,并认为:你们越多打胜仗,我们在这里越安全;你们越多打胜仗,我们谈判就越主动。

根据毛主席的指示精神,我晋冀鲁豫解放军在山西上党地区歼灭了来犯的阎锡山部队3万余人,有效遏制了国民党军对解放区的进攻企图,加强了共产党在重庆谈判中的主动地位。在我党军事打击与政治斗争紧密配合下,不仅在政治上揭穿了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面目,还在军事上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进犯解放区的嚣张气焰。

文章图片5

日本现在用战争来压迫,要完全断绝中国革命的进路,所以不得不举 行抗日战争,决心要扫除这个障碍。障碍既除,政治的目的达 到,战争结束。障碍没有扫除得干净,战争仍须继续进行,以求 贯彻。——毛主席

毛主席认为,不仅战略上要讲政治,作战指挥上也要讲政治,这是落实政治军事仗的重要条件。1958年炮击金门作战时,在中央政治局作出炮击金门决定、福建前线部队完成集结后,毛主席并没有急于下达开战命令。7月27日,他给彭德怀、黄克诚写信,说道:“政治挂帅,反复推敲,极为有益。”炮击金门这一仗肯定要打,但必须把政治上的利弊得失计算清楚,确保政治上获益。

进入8月,美国得到中国准备在台海方向采取军事行动的情报后,一面决定向台湾地区增派航空母舰和战斗机,一面发出外交恐吓,企图以“战争边缘”政策阻止中国的军事行动。毛主席看到美国被调动起来了,最终下定开战决心,以收到同美国进行隔空政治对话的效果,并达到试探美国台湾政策底牌的目的。

8月23日炮击开始后,毛主席“武戏”和“文戏”一起唱,军事上打打停停、停停打打,政治上则以舆论宣传和外交斗争紧密配合,完全实现了“灵活应变,主动在我”。

文章图片6

例如抗日的任务未完,有想求妥协的,必不成功,因为 即使因某种缘故妥协了,但是战争仍要起来,广大人民必定不服,必要继续战争,贯彻战争的政治目的。因此可以说,政治 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毛主席

新中国成立后,为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安全及和平发展大局,毛主席在筹划和指导边境斗争和局部战争中,仍然始终坚持有理、有利、有节原则,使我军师出有名、反击有理,打得主动、停得及时。

以抗美援朝战争为例,有理:朝鲜战争爆发后,多次警告美国不要扩大战争、进攻三八线以北,然而美国却没有正视,将战火烧到了中朝边境,严重威胁到新中国的国家安全,毛主席被迫作出出兵的决策。

有利: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运用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浴血奋战击退了“联合国军”的进攻,并守住了三八线附近的阵地,给军事斗争和政治谈判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有节:为避免陷入长期战争的泥潭,第五次战役后及时调整志愿军入朝作战的政治目的,从彻底驱逐美国军队出朝鲜半岛转为恢复战前状态,使得中美双方能够在相对合适的时机签订停战协定。

正是人民志愿军始终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原则,始终保持政治上的主动,使得抗美援朝战争基本控制在朝鲜半岛范围内,避免了国家建设和发展大局受到更大的冲击。

要赢得战争胜利,不仅要争取军事上的主动,更要争取政治上的主动,如果仅有军事主动而没有政治主动,军事主动就难以保持。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期间为和国民党顽固派斗争而提出的“有理、有利、有节”,是在军事斗争中争取政治主动的重要策略原则。

所谓“有理”,就是自卫原则,“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有利”就是胜利原则,“不斗则已,斗则必胜”;“有节”就是休战原则,“适可而止”“决不可无止境地每日每时地斗下去,决不可被胜利冲昏自己的头脑”。

文章图片7

基于战争的特殊性,就有战争的一套特殊组织,一 套特殊方法,一种特殊过程。这组织,就是军队及其附随的一 切东西。这方法,就是指导战争的战略战术。这过程,就是敌 对的军队互相使用有利于己不利于敌的战略战术从事攻击或 防御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形态。因此,战争的经验是特殊 的。一切参加战争的人们,必须脱出寻常习惯,而习惯于战 争,方能争取战争的胜利。——毛主席

当军事行动与政治利益相一致时,应全力组织好军事行动,加速政治目的的实现,而军事行动有悖于政治目的时,应及时作出调整、改进,以保证政治目的的实现。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抗美援朝战争第三次战役。

经过第一、二次战役的连续作战,志愿军打到了三八线附近,但已经相当疲劳,亟须休整补充。而毛主席经过反复权衡,认为我军如到三八线以北即停止,将给政治上带来很大的不利,要求志愿军乘胜南进,坚决越过三八线,在三八线以南打一仗,不仅可以加重美国的失败情绪,而且可以打破美国维持入侵状态、整军再战的企图,并在停战谈判中争取到一个有利地位。

此时毛主席主要考虑的是政治上的利弊得失,也就是说:作战指挥不仅要考虑军事因素,更要考虑政治因素;军事上不可行,而政治上需要时,军事要服从政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