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撑”出来的9种病告诉你,为什么“七分饱”才是最健康!

 常笑健康 2022-09-16 发布于江苏

鱼不能经常喂食,不然它们吃得太饱会死掉;很多花不能浇水太勤,当叶子稍稍有些打蔫的时候再浇水更好。

其实,我们人也是这样,应该保持适度饥饿。

老话说得好:“要想身体安,三分饥和寒”。吃得过饱,不但容易肥胖,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状况。

“撑”出来的9种病

糖尿病

英国的一项研究发现,即便只是某一天内胡吃海喝,也会让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对血糖调控的能力明显下降。

换言之,即便只是偶尔吃太多,可能也会增加人们发生糖尿病、高血脂的风险。

骨质疏松

长期饱食会使人体内甲状旁腺激素增多,容易使骨骼过分脱钙,造成骨质疏松,从年轻时就经常饱食的人,到了老年,由于体内甲状旁腺激素含量明显增加。即使摄取较多的钙,也难以沉着于骨骼之中,所以患骨质疏松的机会就会明显增加。

胃肠病

人的消化系统需要定时休养,才能保持正常工作。如果你每一餐都吃得特别饱会让肠胃长期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久而久之,会造成胃粘膜屏障受损和肠胃功能紊乱。

此外,食过饱引起胃内压力增加,胃气上递,会致胃食管反流。如不及时治疗将引发重度食管炎、食管狭窄,甚至可能引起食管癌的发生。

心血管疾病我们都知道冠心病是身体血液循环受阻导致的心脏功能下降引起的,并且发病率比较高。

其实日常生活中如果吃的太饱,也会使体内血流速度受限,能量摄入过多,血液循环大量聚集到肠胃胆固醇含量升高,血液浓度增加血管堵塞,诱发冠心病、脑血栓等心血管疾病的出现。

急性胰腺炎

过多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摄入,再加上偶尔过量饮酒,极其容易引起胰腺水肿,从而诱发急性胰腺炎。胰腺癌等恶性肿瘤也被证实与暴饮暴食有关。

肝损伤

每顿吃得太饱,超过我们每餐的能量需求,食物中的脂肪会被肝吸收,增加肝脏的负担,进而引发炎症、肝脏损伤,增加罹患肝病的风险。

老年痴呆

若长期晚餐吃太饱,睡眠时胃肠及附近的肝、胆、胰脏等器官仍在运作中,使脑部不能休息,脑部的血液供应也不足,进而影响脑细胞的正常代谢,加速脑细胞老化。

据统计,青壮年时期经常饱餐的美食家,在老年后有20%以上的机率会患老年痴呆症。

聪明人都这样吃饭不饿肚子也不撑

很多人心里都知道吃饭吃“七分饱”好,但即便如此,在吃完饭后都会有这样的感觉:我怎么又又又吃撑了?

七分饱的状态是:对食物的热情已经下降,胃里面觉得将满未满,再吃几口不觉得痛苦,但此时分散注意力或者将食物拿走,也不会再想吃。

不妨从下一顿开始,利用这3种办法,找找“七分饱”的感觉:

01

优先吃营养密度高的食物

优先吃营养密度高的食物,尤其是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能更好地满足机体的营养需求,有助于提升饱腹感、降低后续进食的热情。

简单来讲营养密度高的食物是指同等大小的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素种类更丰富、量也更足的那些食物。

比如,同样体积的馒头和鸡蛋相比,鸡蛋的营养密度要高得多——馒头中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而鸡蛋则富含优质蛋白、矿物质、维生素。

02

用小一点的餐具

不准“剩饭”,是从小被教育的餐桌礼仪。无论餐盘大小或食物多少,中国人都习惯于努力进行“光盘行动”。

所以,用更小尺寸的碗或餐盘进食,对于控制进食量可能会有一定的帮助。特别是在很多社交环境中,如果餐具尺寸较小,绝大多数人都不会选择“吃完再盛点”。

03

正念进食

我们的身体有种与生俱来的能力,它会告诉你什么是“够了”。

但现在很多人习惯了边看手机电视边吃饭,很少有人能做到在吃饭时一心一意,就会在无意识状态下吃更多的食物。

正念进食提倡人们在进食过程中一心一意感受食物,进餐前想一想该怎么吃,进餐后想一想吃得怎么样。

这种新兴的餐桌仪式感其实和我们提倡的细嚼慢咽差不多,不但可以帮助控制进食量,还有助于减轻消化道负担。

很多上了年纪的人常常会感慨,吃了这么多年饭,还是某年某月的那一碗粗茶淡饭最香。

其实仔细想想,之所以那时候的粗茶淡饭令人难忘,很少是因为“吃到饱”,而是一种专注享受食物美好的“氛围感”和“幸福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