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了稳固帝位,隋文帝杨坚亲手除掉三个儿子,帝王到底有多绝情?-今日头条

 昵称vUWeivtn 2022-09-16 发布于陕西

为了稳固帝位,隋文帝杨坚亲手除掉三个儿子,帝王到底有多绝情?

原创2022-09-16 14:45·亦公子品文史

历经十多年的努力和准备,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年)十一月,隋文帝杨坚的次子晋王杨广终于得遂所愿,在与大哥杨勇的皇储之争中完胜,被册立为皇太子。

与此同时,杨广立刻上表父皇杨坚,向其提出了两个请求:

第一,请求在正式的册立太子仪式上,穿戴方面降低礼服等级,太子毕竟是人臣,没有必要在礼服上太过招摇。

第二,自己当太子之后,太子东宫的官员们不再向自己称臣,而是和自己一样,对皇帝一人称臣。

听了杨广的请求,隋文帝龙颜大悦,觉得新太子不愧是一个合格的继承人,情商、智商与治国之商,都高出原来的太子杨勇很多倍!

如果倒推历史,可能很多人都会说:如今的新太子,日后的隋炀帝杨广,简直就是一位演技高超的“影帝”,之后的大隋江山就是败在了他的手里。假如继续让杨勇当储君,日后继承了大隋的帝位,隋朝绝对不会二世而亡!

其实,这种想法也是值得商榷的……

【勇器非上品,性是常人,若得贤明之士辅导之,足堪继嗣皇业。——引自《旧唐书·列传·卷十二》】

宋朝时期,著名的抗金名臣李纲就曾提到过:杨勇在政治才能方面虽说只是个一般之才,甚至是个庸才,也都不是什么大事,如果有贤明的大臣辅佐,继承隋朝的帝位是没有问题的。

要知道,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一个比较平庸的皇帝继位,可以是过渡性的,反而会在几十年间平安无事,造惠于百姓。

只不过,历史是不能假设的!

继位的隋炀帝杨广虽说是个雄才大略之主,比起大哥杨勇要强上百倍千倍,可他同时又是一个志大才疏之辈,最终使得隋朝二世而亡。

总而言之,隋文帝杨坚的废长立幼对于隋朝的政治局势,确实造成了巨大的难以弥补的伤害。

换言之,大隋朝廷的分裂,直接或间接使得不少大臣卷入了新旧太子之争的政治漩涡,都是隋文帝一手造成的。

那么,晋王杨广如今能以皇次子的身份当上太子,隋文帝的其他儿子是否也会继续以这样的方式来争着上位呢?

实际上,随着杨勇和杨广之间的兄弟缠斗,隋文帝家庭之间的矛盾也日趋激烈了,而新太子杨广与几个弟弟之间的矛盾也逐渐开始加大了。

开皇二十年前后,隋文帝的另外两个儿子(三子秦王杨俊,四子蜀王杨秀)分别都遭到了祸害……

隋文帝吓死三子杨俊,拒绝为其立碑留名

【杨俊,隋朝宗室大臣,隋文帝杨坚第三子,隋炀帝杨广同母弟,母为文献皇后独孤伽罗。少时仁恕慈爱,崇敬佛教,后逐渐骄奢淫逸,违反制度,导致隋文帝大失所望。】

秦王杨俊从少年时代起,就被隋文帝杨坚寄予厚望,刚刚12岁便被任命为河南道行台尚书令、洛州刺史,奉命出镇洛阳,此后又先后担任过秦州总管、扬州总管、并州总管等官职。

当时,隋文帝就希望自己的这个儿子能在全国各地多多历练,如此才能以国家藩王的身份巩为国家。

但是,杨俊此人本性柔仁,与二哥杨广完全不同,更不是一个大政治家的材料。

成年之后的杨俊十分佞佛,他一边信奉佛教,一边又生活极其奢侈,喜欢在封地将自己的王宫装饰得富丽堂皇。

【注】:佞佛,指的是讥人盲目奉佛以求福。谄媚佛,讨好于佛,后用作迷信佛教之称。

【俊有巧思,每亲运斤斧……又为水殿,香涂粉壁,玉砌金阶。梁柱楣栋之间,周以明镜,间以宝珠,极荣饰之美。——引自《隋书·列传·卷十》】

杨俊不仅爱让匠人们建造房子,本人也是一个大设计家和大建筑师,他曾经设计了一座水殿,墙壁都用香料涂得喷香,台阶都是用大理石铺就而成的,宫殿里的每根柱子上,也都装上了用青铜制作的镜子,可谓是富丽堂皇,宛若天上人间。

之后,由于官职不停在换,杨俊的镇所改到了并州。

按理说,生活奢侈就奢侈些,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只要在做事上不过分出格,其父皇隋文帝未必事事都能知道。

可是,杨俊的运气似乎不太好,得罪了自己的王妃崔氏……

崔氏是隋朝酷吏崔弘度的妹妹,此人与婆婆独孤皇后一样,都属于北朝时期非常强势,同时也非常爱较真的女人,容不得自己的丈夫与别的女人在一起。

杨俊恰恰又是一个具有艺术家气质的花花公子,总有一大堆的美女陪在身边,气得王妃崔氏急火攻心,咬牙切齿,于是便在丈夫杨俊吃的瓜里投毒,想要将其毒死。

如果说,杨俊当时真被毒死了,此事可能就会以“王爷暴薨”,稀里糊涂地蒙混过去了。谁料,崔氏并没有将其毒死,而是给毒残废了,之后便被人抬回京城治病去了。

太医一看,这哪里是得病,分明就是中毒了,于是立刻上报给了隋文帝杨坚。

之后,王妃崔氏承认是自己所为,也如实交代了投毒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杨俊生活奢侈,好色过度。

隋文帝得知一切后,怒不可遏,于是马上下诏:免官,以王就第。意思是说,让杨俊不要当官了,以王爷的身份回到自己的秦王府里待着。

由此可见,隋文帝杨坚真算得上是一大忍人,自己的儿子被儿媳都已经毒残废了,他不仅没有表示怜惜,反而还要将其治罪!

【注】:忍人,指的是残忍的人,硬心肠的人。

听说了父皇的决定之后,杨俊卧床不起,只得派出王府的随员,代替自己到皇宫向父皇请罪。

【上谓其使曰:“我戮力关塞,创兹大业,作训垂范,庶臣下守之而不失。汝为吾子,而欲败之,不知何以责汝!”——引自《隋书·列传·卷十》】

直到此时,隋文帝依旧在大殿上愤愤不平:“多年来我如此不易,才创下了一番基业,没想到作为我的儿子,你却想亲手败毁掉我的基业,我真不知道该怎么收拾你才好!”

躺在王府中养病的杨俊,听回来的属官说父皇对自己如此愤怒,原本就懦弱的他再次被吓到了,使得病情加剧,很快就一命呜呼了。

杨俊死的时候,是开皇二十年六月,正值皇太子杨勇被废前夕,而隋文帝当时的心思全放在了新旧太子交替的事情上,因此对于儿子秦王杨俊的死,也表现得非常冷淡。

当时,秦王府的官员还曾给隋文帝上疏,请求替秦王立一块大碑,却被隋文帝无情地拒绝了,给出的理由是:欲求名,一卷史书足矣,何用碑为?若子孙不能保家,徒与人作镇石耳。

大意是指:你们还想替秦王留名,想留名就得干好事,写进史书里就可以了,要墓碑有什么用呢?如果以后的子孙不能保家卫国,这墓碑还不如给别人用作镇宅镇墓的普通石头。

有人可能会说,隋文帝杨坚如此严格地要求自己的儿子,是挺好的一件事情啊!但是,作为一个父亲,隋文帝的这种做法不免太过偏激了,他对自己的亲儿子都如此绝情,谁要是希望他对别人有同情和宽恕之心,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蜀王杨秀遭杨广栽赃陷害,隋文帝不讲情面将其罢官下狱

开皇二十年,秦王杨俊被父亲隋文帝吓死了;此后不久,皇太子杨勇也被隋文帝废了;还没多长时间,蜀王杨秀(隋文帝的第四个儿子)也开始倒霉了……

【杨秀,隋朝宗室大臣,隋文帝杨坚第四子,隋炀帝杨广同母弟,母为文献皇后独孤伽罗。开皇元年册立为越王,出任柱国、益州总管、西南道行台尚书令,册封蜀王。】

蜀王杨秀比秦王杨俊小两岁,9岁的时候就被隋文帝封为蜀王,担任益州总管,带着一大堆的参谋和军队前往四川(包括现在的重庆),独当一面。

和哥哥杨俊不同的是,蜀王杨秀英姿勃发,史书中对其的评价是:有胆气,容貌瑰伟,美须髯,多武艺,甚为朝臣所惮!

可见,蜀王杨秀不仅有胆略,个头高大魁梧,留有一口好胡须(古代美男子标配),而且还武艺高超,见多识广,朝廷大臣们看见他都不免害怕。

按理说,对于如此优秀的一个儿子,隋文帝内心应该感到非常高兴才对,可他却并是不这样想的……

在隋文帝看来,蜀王杨秀过于锋芒毕露,因此在私下里就曾与妻子独孤皇后说过:“秀必以恶终,我在当无虑,至兄弟必反。”

大意是指:杨秀这个孩子一定不得好死,我活着的时候可能还没有什么问题,到他的兄弟当皇帝时,他一定会造反。

因此,在开皇二十年的时候,隋文帝改立次子晋王杨广为皇太子之后,立刻对蜀王杨秀不放心了,生怕他对皇太子之位产生觊觎之心。

贵为皇子,如今杨秀使得当皇帝的爹对自己如此不放心,的确是一件挺要命的事情。可更要命的是,不仅亲爹对自己不放心,他的二哥新太子杨广对他则更不放心。

于是,杨广便找到了自己的老朋友宰相杨素,两人在一起合计一番之后,杨素就一纸奏疏把蜀王杨秀举报了……

其实,杨素举报的内容都算不上什么特别大的事情,无非就是说他在蜀地生活奢侈,另外就是僭越,说他让手下的匠人给自己打造了一些只有皇帝才有资格使用的器物。

【注】:僭越,指的是超越本分行事。古时指地位低下的人冒用在上的名义或器物等等,尤其指用皇家专用的。

但是,这两个看似并不严重的举报,对于隋文帝杨坚来说,却是绝对不能容忍的:首先,奢侈腐化相当于残害百姓,侵蚀国家信用;其次,使用僭越的器物,说明杨秀惦记皇位,有不臣之心。

由此,隋文帝将自己在北周末年时对付尉迟迥的那套老手段,用在了自己的儿子身上,他立刻决定征调四子杨秀回京,同时任命独孤楷接替其益州总管的职位。

接到隋文帝的命令,蜀王杨秀战战兢兢回到了京城,可一连几天都见不到父皇的面,更加惶惶不可终日。

【秀谢曰:“忝(tiǎn)荷国恩,出临藩岳,不能奉法,罪当万死。”——引自《隋书·列传·卷十》】

好不容易找到机会,杨秀终于见到了父皇隋文帝,马上跪在地上向父亲谢罪:“陛下,儿臣有愧于国恩,本该尽心竭力镇守一方,却做得不好,真是罪该万死。”

【上曰:“顷者秦王糜费财物,我以父道训之。今秀蠹害生民,当以君道绳之。”——引自《隋书·列传·卷十》】

可是,面对儿子主动表态承认错误的举止,隋文帝却完全不肯原谅,并且当着满朝文武的面,严厉指斥蜀王杨秀:“我从前对待你哥哥秦王杨俊,还是以父待子的管教方式,可对于你我准备放弃父子之恩,以君主对待臣子的方式来惩罚你。”

对此,当时朝堂上也有不少大臣劝谏,请求隋文帝开恩,可他却大怒不许,并当众宣布:“朕一定要将其放到闹市中杀掉,让全国的百姓们都来看一看!”

紧接着,隋文帝便下令将四子杨秀关了起来,让司法部门严加审查。

结果,专门负责审查此案的宰相杨素,为了给新太子杨广清除障碍,便与其联手给蜀王杨秀栽赃陷害……

其中最主要的罪证,就是杨广和杨素派人暗中制作了两个小偶人,接着用粗线将两个小偶人的手和脚捆在一起,再用铁钉将小偶人的心脏部位戳穿,一个偶人身上写着隋文帝杨坚的名字,而另一个则写着杨坚的幼子汉王杨谅的名字。

最后,在偶人的身上刻了一行小字:请西岳慈父圣母收杨坚杨谅神魂,如此形状,勿令散荡。

大意是指:请求西岳华山的男山神和女山神,把杨坚和杨谅的魂魄都收到华山脚下,同时还告知了山神,杨坚和杨谅的具体形状与偶人非常相似,让山神不要收错了,等将他们的灵魂收回来之后,就马上压到华山脚下,千万别让他们跑掉了。

了解古代政治史的人都知道,如此举动就是“厌(yā)胜”,是古代诅咒他人的最经典手法。

那么,既然是栽赃嫁祸,杨广为什么只在偶人上写下了杨坚与杨谅的名字,而不将自己的名字也写上去,让父皇更生杨秀的气呢?

事实上,杨广对此是暗藏心机的!

他之所以不把自己的名字写上去,就是为了将四弟杨秀的矛盾对立面,安在父皇杨坚与五弟杨谅的身上,以此来说明杨秀所做的事情和自己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换言之,杨广就是为了证明,杨秀没有害自己,自己肯定也不会主动去害他,也正好完全撇清了自己和杨秀一案的关系。

可以想见,父皇杨坚发怒,二哥杨广给自己亲自栽赃,宰相杨素负责此案,蜀王杨秀肯定是难逃一劫……

朝堂之上,看着从华山脚下刨出来的小偶人,隋文帝气得浑身发抖,怒不可遏地说道:“天下宁有是邪!”(天下怎么会有这样的事情!)

暴怒之下,隋文帝立刻下诏,罢免杨秀的蜀王爵位,并将其废为庶人。

相比之下,杨秀的三哥秦王杨俊死后都还保有王爵,而他却什么都不是了,还被关进了内史省,成为了一名囚犯,至死也没有恢复其自由之身。

结语

正所谓:自古天家无骨肉,唯有帝王最绝情!

当年,隋文帝杨坚时常在大臣们面前夸耀,说自己的五个儿子是“同父同母真兄弟”,可如今有三个儿子都被他亲手给除掉了,对于自己的儿子都可以如此简单粗暴、残酷无情,隋文帝也确实配得上天下第一大“忍人”的称号。

不过,关于这样的骨肉相残,绝不仅仅是隋文帝本身的家庭悲剧,更是隋文帝晚年时期治国理政方面的一种重大失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