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毛主席坚决抗美援朝决策的分析

 dawn的图书馆 2022-09-16 发布于贵州
对毛主席坚决抗美援朝决策的分析:

1.决心、决心、决心。毛主席早年读书,曾在《讲堂录》中写下“拿得定,见得透,事无不成”的断语。尽管毛主席对出兵已有思想准备,但是要使一个刚从战火中获得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再次面临血与火的考验,同世界上头号帝国主义美国决一雌雄,下这个决心需要何等的气魄和胆略!

中美两国的国力相差悬殊。1950年,美国钢产量八千七百七十二万吨,工农业总产值二千八百亿美元。而当年中国的钢产量是多少呢?只有六十万吨,工农业总产值只有一百亿美元。美国还拥有原子弹和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具有最强的军工生产能力。就连实力远比中国雄厚的苏联,也不愿因为援助朝鲜而冒同美国直接冲突的危险。中国出兵会不会导致同美国直接对峙?美国大举轰炸中国的重工业基地东北和内陆大城市怎么办?

这些都是需要十分慎重考虑的问题,稍有疏忽,都会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况且,他还要有充分的理由和耐心说服中央决策层的其他成员,当时在出兵的问题上意见不一。这是毛主席一生中最难作出的决策之一。对毛泽东出兵援朝的决策,彭德怀曾作过这样的评价:“这个决心不容易定下,这不仅要有非凡的胆略和魄力,最主要的是具有对复杂事物的卓越洞察力和判断力。历史进程证明了毛主席的英明正确。

2.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7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在苏联缺席的情况下通过成立“联合国军司令部”,八日任命麦克阿瑟为“联合国军”总司令。差不多同时,毛泽东和中央作出一个决策,调几个军到东北,摆在鸭绿江边,加强东北边防。

隔了六年以后,毛主席讲起这件事的时候说:“战争开始后,我们先调去三个军,后来又增加了两个军,总共有五个军,摆在鸭绿江边。所以,到后来当帝国主义过三八线后,我们才有可能出兵。否则,毫无准备,敌人很快就要过来了。”

3.全面估量。要全面不要片面、要动态不要静止地思考问题。要对战争优劣因素进行全面比较,以及在时间轴上推演这些因素的变化情况。如毛主席分析的:“我们估计,美帝的军队有一长三短。它的钢铁多、飞机大炮多,是它唯一的优势。但它在世界上的军事基地多,到处树敌,到处设防,兵源不足,是一短;远隔重洋,是它的第二短;为侵略而战,师出无名,士气十分低落是它的致命伤;虽有一长,不能敌这三短。我们要进行持久战,一步一步消灭它的有生力量,使它每天都有伤亡,它一天不撤退,我们就打它一天,一年不撤退,就打它一年,十年不撤退,就打它十年。这样一来,它就伤亡多,受不了,到那时,它就只好心甘情愿地进行和平解决。只要它愿意和平解决,我们就可以结束战争,我们原来是要和平的。”

4.抓主要矛盾。一件事情头绪繁多,七嘴八舌说什么的都有,如果不懂得抓主要矛盾,就会如坠迷雾、无法决断。如毛主席分析:“不错,我们急需和平建设,如果要我写出和平建设的理由,可以写出百条千条,但这百条千条的理由不能敌住6个大字,就是'不能置之不理’。现在美帝的矛头直指我国的东北,假如它真的把朝鲜搞垮了,纵不过鸭绿江,我们的东北也时常在它的威胁中过日子,要进行和平建设也会有困难。所以,我们对朝鲜问题置之不理,美帝必然得寸进尺,走日本侵略中国的老路,甚至比日本搞得还凶,它要把三把尖刀插在中国的身上,从朝鲜一把刀插在我国的头上,从台湾一把刀插在我国的腰上,从越南一把刀插在我国的脚上。天下有变,它就从3个方面向我们进攻,那我们就被动了。我们抗美援朝就是不许它的如意算盘得逞。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我们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

——遨游之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