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是否已经习惯了“二手幸福”?

 郁金香抗抑郁 2022-09-16 发布于浙江

今日导读  

    今天,我们想问你一个问题:你是主动地追求幸福,还是被动地获得幸福?

    这个问题也可以这样表达:你的幸福感,是来源于自身的给予,还是依赖于外界才能获得? 

    如果你觉得现在的生活不甚如意,对夫妻关系、亲子关系或其他人际关系有诸多烦恼,那么,也许根本的原因,在于你习惯了“二手幸福”,而忘却了“一手幸福”的存在。

    什么是“一手幸福”?如何获得“一手幸福”?如何让生活安宁顺遂?希望深蓝老师的讲述,能给你新的启发。

    本文的作者深蓝老师,是郁金香陪伴的一位辅导员,也是一位抑郁女孩的妈妈,在陪伴女儿走出抑郁、回归校园后,她作为辅导员在郁金香家长学校持续帮助家长伙伴们。



人不是孤立存在于世界上的,每个人都与他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其中最重要的、最亲密的两种关系就是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这两种关系承上启下贯穿了人的一生。

在阿德勒心理学中,有一个基本概念是,“人的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家庭中的烦恼也基本来源于夫妻关系(婆媳关系、翁婿关系之类是夫妻关系的衍生关系)和亲子关系(自己与父母的关系以及自己与子女的关系都属于亲子关系)。

如果不能理清这两种关系,生活就是可见的一地鸡毛。

那么,如何处理好这些复杂的关系呢?我们要拨开表面看本质。这个本质就是:一切关系的核心是与自己的关系,它是一切关系的根源。

你习惯于“一手幸福”还是“二手幸福”?

作家张德芬提到了一个概念“一手幸福”。所谓“一手幸福”,指的是幸福感来自于自身或者自己所做的事,个体的幸福是从自身获得的,是一手的,这样的人比较容易快乐。

另外还有一些人,幸福是委托给别人的,他们拥有的便是“二手幸福”。我们大部分人,更习惯于二手幸福。

细想,“一手幸福”是自己能够主动追求幸福,自己愿意、敢于去感受幸福,“二手幸福”则是被动接受幸福,等着别人给我们幸福幸福感来源于外界条件,例如他人的肯定、赞扬、尊重、对自己的顺从等等。

当我们习惯于二手幸福时,就一定会为了获得他人的肯定与认可,去调整自己的言行举止甚至思维模式,去符合他人的标准。

其逻辑是:我要达到这种标准你就会爱我、认可我,而我就会幸福快乐,如果我做了很多事还不能得到你的认可,我就会委屈、难过、抱怨乃至愤怒。

而这种行为的另一面是,我们也往往会为了让自己能够得到幸福和满足,建议、要求、强迫、控制他人去做一些符合自己意志的事,去符合我们的标准,借由他们的外在表现来给予自己幸福感。对很多家长来说,其具体的表现就是抓取孩子和伴侣。

其逻辑是:你愿意听从我的指令去达到我的标准,你就是爱我、认可我的,而我就会幸福快乐,如果你表现出拒绝的态度或者你做不好,我就会委屈、难过、抱怨乃至愤怒。

然而,无论是为了符合别人的标准和要求而“削足适履”,还是为了让别人符合自己的标准和要求而“苦口婆心”,我们自己都是疲累不堪的,而对方也未见的服从或领情,还可能觉得你很丑陋。

我们一边忍着疲惫,一边说:你看,我为你做了这么多,你要来爱我啊,你要认可我、欣赏我啊,可是对方看到的却是你焦躁急迫的目光以及因欲望而扭曲的脸,一点也不美丽反而压迫感十足。如果我的伴侣是这个样子,恐怕我会第一时间跑掉。

我有一个前同事,每天都会和我抱怨他老婆,基本内容是我做了很多事情、老婆不理解反而找茬等等,我烦不胜烦,看见他就想跑,久而久之开始同情他老婆,一个没有生活乐趣、天天抱怨的人,怎么和他过下去啊?

有时候,我甚至会暗戳戳地想,如果我是他老婆,一定会离婚。前同事可能只是希望获得老婆的认可,但是他的表现却让人感受到沉闷、逼仄,不能顺畅地呼吸,后来,这个前同事真的离婚了。



曾经,我拥有糟糕的夫妻关系

由此,我想到自己的夫妻关系。

在孩子发病前一年,我们的关系真的是差到极点,两个人完全不能沟通,彼此都没有耐心,一说话就吵架,老公也不再像以前一样忍让我,经常几句话就把我怼到墙上,而自己只会默默流泪,一句话也说不出。

回想当时,我坐在沙发上气嘟嘟地流眼泪,嘴闭得紧紧的,脑子里翻江倒海,差不多能脑补出五万字的对老公的控诉书。

我从谈恋爱的甜蜜开始,回想到现在老公对自己的无视、从自己幼时受到的伤害,回想到今天老公的冷暴力,我不断追问自己:为什么只有我在为家庭付出,只有我辛苦,老公却可以什么都不管?等等。总而言之,我是一个受了天大冤屈的受害者,我比窦娥都冤。

最好笑的是,老公对我脑袋里的万言控诉书一无所知,更不理解我为什么经常愤怒、生气、找茬,他只是觉得我在无事生非。我拼尽全力地付出,最终却没有得到老公的认可和感激,反而让他离我越来越远。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我早已习惯了“二手幸福”,我把自己的幸福感全部建立在老公和孩子身上,而忘记了,其实我自己就可以成为幸福感的来源。


为什么我会习惯“二手幸福”?

那么,人们为什么会习惯于“二手幸福”呢?

就我个人而言,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不知道人生还有“一手幸福”,也无法去体验“一手幸福”。

因为幼时经历的原因,我的内在缺乏安全感,我认为自己毫无价值,自我肯定程度低,在生活中仰人鼻息,以他人的感受为自己的感受,所以,“自我表达”对我而言是极其困难的一件事,我不敢说也不会说,尤其是在情绪中,哪怕是一句话,我都难以说出口。

所以,我习惯通过迎合他人、获得他人的肯定与认可,来给予自己安全感和幸福感。当贬低自己、迎合他人无法获得对方的认可时,自己通常采取忍耐的方式,最后到无法忍耐的程度,就会借助生活中的小事情,爆发内心负面的情绪。

简言之,我和自己的关系很混乱,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我的内在很弱小,不足以解决自己内心的混乱,因此只能依赖外界的给予。

埃里克.弗洛姆说:大多数人都把爱的问题看成主要是被爱的问题,而不是看成主动爱和爱的能力问题,于是,爱的问题就是如何能被爱,如何变得可爱。

正因为我们忽视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知道自己需要主动地去爱,不知道自己需要练习、增加爱的能力,我们才会执着于通过“满足他人需要”或“让他人满足自己”的方式来被动地获得爱,而这样的方式,一定会让自己的日常生活以及各种关系陷入纷杂不清的纠缠中,让我们难以获得真正的幸福。

如果你也是一个习惯于“二手幸福”的人,那么,也不妨去寻找一下自己会这么做的根源。


怎样去寻找“一手幸福”?

结合我自己的经验,想要得到一手幸福,就要主动地、勇敢地去爱,而这种爱,先从爱自己开始。

我们要有意识地爱自己、敢于爱自己,要知道自己的存在就是价值,不需要他人认可,尊重自己完整的人格和个性,认可“自己现在就很好”,认可自身的优缺点都是自己宝贵的一部分,摆脱受害者的心态。

其次,我们要敢于去爱、去信任他人、信任孩子和伴侣,愿意为爱和信任去冒风险,愿意为爱去面对一无所知的未来。在夫妻双方中,自己需要先跨出第一步,在爱的旅途中,不断锻炼自己爱的能力。

当我们内心被爱灌满、有了力量,我们就会更自信、更有魅力,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不怕被伤害,不怕被拒绝,对他人也会更包容、更体谅,在关系中也会获得良好的互动和正向反馈。

我记得,自己最后一次和老公激烈吵架时的情景,当时,我又开始哭,哭着哭着,我心想,不能就这样过去,我需要说话,我需要表达自己的想法。

我当时结结巴巴、语无伦次,一个字一个字地往外蹦,用了很久的时间才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虽然我表达地磕磕绊绊,但是我终于能够勇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了,我内心感到了一种畅快和舒适。

老公当时说什么,我不记得了,但是后来,我们就没有再发生很激烈的争吵,稍有点情绪,双方也能够及时克制、体谅彼此。

目前,我们夫妻感情很好,双方都在成长。现在,我会直接对老公表达诉求,比如我兼职赚了钱、把家里打扫干净了这些小事,我都会直接要求老公表扬我,有需求也会直接告知老公,获得他的协助。老公也会主动和我探讨自己的想法,也时常反思自己,对此我会送上敬佩和肯定的目光,表达我的赞赏之情。

现在我们夫妻之间,给对方看的,不再是冷漠的脸,亲子之间也没有苦大仇深的痛,取而代之的是设身处地的体谅,是充满信任的支持,是真诚、是尊重、是欣赏、是赞美,冰冻的关系会被内心流淌出来的快乐和幸福感慢慢融化。

当我们把自己的内心理清了、理顺了,自然而然就有能力、智慧处理好各种关系,也只有我们内心不再拧巴了,夫妻关系才能和谐,也只有夫妻关系和谐了,亲子关系才能健康发展。所以,不是孩子好了你才好,而是只有你好了,孩子才能好。

张德芬的书中这样写到:真正的成长,尤其是有助于婚姻的成长,是认清你无法依赖任何人“提供”给你幸福。你必须去寻得自己的“一手幸福”,找到那种情感上不依赖他人、能够自给自足的快乐。

现在的我,一直在找寻幸福的路上,因为我知道,幸福来自于自己内心,需要自己不断的去挖掘、去感受、去充实。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我们想要处理好各种关系,想要生活安宁顺遂,就需要找到自己内心幸福的源头,让幸福之泉源源不断地流淌、蔓延开来,获得“第一手的幸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