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怎么煎煮比较好?

 平安健康LZJ 2022-09-16 发布于广东

图片
图片


怎么煎煮中药?其实是有很多讲究的,正确的煎煮中药能够发挥中药的最大功效,如果方法错误不仅会影响到药效,还会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下面就为大家介绍自行煎煮中药时需注意的问题。


图片

图片

选择什么器具煎煮


煎煮容器以陶瓷、砂锅为最好,其次为不锈钢锅、搪瓷锅以及耐高温的玻璃器皿,因为这些容器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不易与所煎中药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并有保温的特点。忌用铁锅、铜锅,因为铜铁类性质较为活跃,易与中药成分发生反应,影响疗效,产生不良反应。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煎药前的浸泡

宜用冷水浸泡,一般药物可浸泡30-60分钟。花、叶、茎类药材可浸泡20-30分钟,根、实、种子类可浸泡60分钟。夏天气温高,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腐败变质。冬季浸泡时间可稍长些,目的是为了使中药湿润变软,利于有效成分煎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煎煮水量及火候


煎药用水量受饮片的质地、剂量、火候等影响,一般以漫过药物2-5厘米为宜,每副药煎出的药汁应有150-200毫升。水过多会延长煎煮时间,水少了则不易煎煮出有效成分。煎煮用火一般应遵循“先武火后文火”的原则,也就是说沸前用武(大)火,使水很快沸腾,沸后用文(小)火,保持微沸以减少水分的蒸发。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煎煮时间及次数


一般中药煎2次(特殊情况遵医嘱),头煎沸后20-30分钟;二煎沸后15-25分钟,解表药及芳香类药物,一般用武火迅速煮沸,改用文火维持10-15分钟,第二煎沸后5-10分钟,久煮可致香气挥发,药性损失,而滋补药则在煮沸后,用文火维持40-60分钟,第二煎沸后30--40分钟,使有效成分充分溶出。煎药时不宜频频打开锅盖,尽量防止气味走失,降低药效。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特殊煎药方法


贝壳、化石以及多数矿物药,如牡蛎、生石膏等,因其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应先煎30分钟,再放入其他药同煎,另外还有一些中药毒性较大,如川乌,附子等也应先煎,以减少其毒性,保证用药安全。花、叶类以及部分根茎类药因有效成分煎煮时容易挥发或破坏,如薄荷、大黄等,通常应在汤剂煎好前5-10分钟加入。一些名贵中药如人参,鹿茸等宜单煎或研细冲服,否则易造成浪费。不宜煎煮的药物如芒硝,宜用开水冲服或与其他药液混合即可。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服用方法


一般情况下,滋补药宜饭前半小时服,以利消化吸收。清热药及对胃肠有刺激作用的药物宜饭后半小时服用,可减少药物的刺激。治疗胃肠道疾病宜饭前服,因饭前胃中空虚,药物能较快进入小肠保持较高浓度。驱虫药及泻下药宜空腹服,因空腹时胃及十二指肠均无食物,服药后可避免药物与食物混合,能迅速入肠,安神类中药宜睡前服。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